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427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我国正逐步推广,在装配式预制外墙的一侧现浇加固内墙的时候,装配式预制外墙会因本身长度过大,从而导致难以承受现浇加固内墙浇筑时混凝土的重量,从而发生应力折断,从而影响施工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技术弊端,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减少装配式预制外墙现浇区混凝土过长,引起的装配式预制外墙开裂渗漏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包括:

内墙模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

预制外墙,包括通过第一对拉加固件拉结于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一墙体和通过第二对拉加固件拉结于所述第二板体一侧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二墙体的端部;所述预制外墙与所述内墙模板之间形成有供内墙混凝土浇筑的浇筑空间。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通过第一、第二对拉加固件将预制外墙的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分别对来连接于内墙模板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从而减少了预制外墙现浇区混凝土过长,引起的预制外墙开裂渗漏的风险,精简了施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外墙呈L型,所述第二墙体呈L型,所述第一墙体抵靠于所述第二墙体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墙模板呈L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互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墙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对拉加固件对拉穿设的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二墙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对拉加固件对拉穿设的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对拉加固件对拉连接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对拉加固件对拉连接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预留孔。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对拉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对拉加固件为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设于所述对拉螺杆两端的山型卡和螺接于所述对拉螺杆端部并抵靠于所述山型卡的紧固螺母。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外墙远离所述内墙模板的一侧设有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包括第一加固背楞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固背楞的第二加固背楞;所述第一加固背楞设于所述第一墙体侧部并与所述第一墙体相连,所述第二加固背楞设于所述第二墙体侧部并与所述第二墙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加固背楞上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预留孔、用于所述第一对拉加固件对拉连接的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二加固背楞上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预留孔、用于所述第二对拉加固件对拉连接的第四预留孔。

本实用新型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设有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有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抵靠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保温板抵靠于所述第二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包括内墙模板和预制外墙;该内墙模板包括第一板体11和连接于第一板体11的第二板体12;该预制外墙包括通过第一对拉加固件31拉结于第一板体11一侧的第一墙体21和通过第二对拉加固件32拉结于第二板体12一侧的第二墙体22;第一墙体21的端部抵靠于第二墙体22的端部;预制外墙与内墙模板之间形成有供内墙混凝土浇筑的浇筑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通过第一、第二对拉加固件将第一墙体21与第二墙体22分别对应连接于内墙模板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从而减少了预制外墙现浇区混凝土过长,引起的预制外墙开裂渗漏的风险,精简了施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较佳实施例对以上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较佳的,预制外墙通过提前制作,在施工时直接装配施工即可。该预制外墙呈L型,为方便第一墙体21和第二墙体22端部能够抵靠在一起,第二墙体22也呈L型,第一墙体21抵靠于第二墙体22的端部。该预制外墙的第一墙体21和第二墙体22的相互抵靠在一起。具体的,该第一墙体21的长度设为d1,该第二墙体22的长度设为d2。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d1、d2长度过长时,在浇筑现浇加固内墙的混凝土时,会承受不住混凝土的重量而发生应力折断(d1、d2未在附图中标出)。

较佳的,该内墙模板的形状匹配于预制外墙的形状,该内墙模板呈L型,该内墙模板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相互垂直连接。预制外墙与内墙模板之间形成供现浇混凝土浇筑的浇筑空间。

较佳的,该浇筑空间内设有预埋钢筋笼,该预埋钢筋笼与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一墙体21、第二墙体22之间设有垫块。

较佳的,第一对拉加固件31对拉连接于第一板体11与第一墙体21,第二对拉加固件32对拉连接于第二板体12与第二墙体22。优选的,第一对拉加固件31和第二对拉加固件32均为对拉螺栓。该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山型卡和紧固螺母,该山型卡设于对拉螺杆的两端,该紧固螺母螺接于对拉螺杆端部并抵靠于山型卡(对拉螺栓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故不作多余描述)。

较佳的,第一墙体21上开设有供第一对拉加固件31对拉穿设的第一预留孔,第二墙体22上开设有供第二对拉加固件32对拉穿设的第二预留孔;第一板体11上开设有供第一对拉加固件31对拉连接的第一穿孔,第二板体12上开设有供第二对拉加固件32对拉连接的第二穿孔,第一穿孔的位置对应于第一预留孔,第二穿孔的位置对应于第二预留孔。以提前开孔的方式使得第一对拉加固件31和第二对拉加固件32安装更为方便。

较佳的,在距离预制外墙边缘330mm处,每间隔450-500mm预留第一预留孔;在距离第二墙体22边缘330mm处,每间隔450-550mm预留第二预留孔。

较佳的,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预制外墙的结构强度,预制外墙远离内墙模板的一侧设有加固构件;加固构件包括第一加固背楞41和连接于第一加固背楞41的第二加固背楞42;第一加固背楞41设于第一墙体21侧部并与第一墙体21相连,第二加固背楞42设于第二墙体22侧部并与第二墙体22相连。

较佳的,为了方便加固构件连接于预制外墙上,第一加固背楞41上设有位置对应于第一预留孔、用于第一对拉加固件31对拉连接的第三预留孔;第二加固背楞42上设有位置对应于第二预留孔、用于第二对拉加固件32对拉连接的第四预留孔。

较佳的,第一墙体21与第一板体11之间设有第一保温板51,第二墙体22与第二板体之间设有第二保温板52,第一保温板51抵靠于第一墙体21,第二保温板52抵靠于第二墙体22。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使得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墙体浇筑结构,通过第一、第二对拉加固件将预制外墙的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分别对应连接于内墙模板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一方面,使得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固定在一起;另一方面减少了预制外墙因现浇的浇筑空间内混凝土过长,引起的预制外墙开裂渗漏的风险,精简了施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