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270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骨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



背景技术:

现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由此组成的钢骨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刚度,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和楼层高度。由于在混凝土内增加的钢构件替代了部分钢筋,所以多数情况下结构梁中的钢筋数量不会太多。但在抗震等级要求较高的超高层建筑或结构有大悬挑等情况下,钢筋排布经常会非常密集。在建筑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多个方向的梁钢筋发生碰撞,就需要对钢筋进行重新布置,进而拖慢钢筋绑扎施工速度。同时,多层钢筋过密还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影响下料,因振捣不到位易出现蜂窝、麻面、漏筋等质量缺陷。传统的做法无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只能从加强过程质量验收,增加混凝土振捣点数等方法来尽量避免,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绑扎、浇筑的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求高强度的钢骨梁内部钢筋排布较密,现场绑扎难度大,工期长,混凝土浇筑难度大,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包括梁钢骨、位于梁钢骨上部的梁上铁组件、位于梁钢骨下部的梁下铁组件、梁箍筋和浇筑的混凝土;还包括异形箍筋,所述梁上铁组件包括排布在梁钢骨上翼缘上方的梁上铁第一排主筋和排布在梁钢骨上翼缘两侧的梁上铁第二排主筋;梁上铁第一排主筋向两侧排布至梁两侧的楼板中,其排布宽度不小于钢骨梁纵截面的宽度、不大于钢骨梁纵截面的宽度与2倍楼板厚度之和;所述异形箍筋箍设在梁上铁第一排主筋和梁上铁第二排主筋外侧、同时箍设在梁钢骨的上翼缘板的下表面;所述梁下铁组件包括梁下铁第一排主筋、梁下铁第二排主筋和梁下铁第三排主筋,所述梁下铁第三排主筋排布在梁钢骨下翼缘板的下方,梁下铁第二排主筋排布在梁钢骨下翼缘板的两侧,梁下铁第一排主筋与梁下铁第二排主筋竖直对齐排布。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梁上铁第一排主筋的排布宽度不大于钢骨梁连接柱的横截面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梁上铁第二排主筋的排布宽度不大于梁上铁第一排主筋的排布宽度。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梁下铁第一排主筋、梁下铁第二排主筋和与其竖直对齐的梁下铁第一排主筋、梁上铁第一排主筋、梁上铁第二排主筋中的钢筋的端头穿过柱钢骨的腹板、并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梁下铁第二排主筋中位于中部的两根钢筋的端头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柱钢骨的两翼缘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梁箍筋为开口矩形箍筋,箍设在位于钢骨梁纵截面内的梁上铁组件和梁下铁组件外侧。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间的焊接采用单面焊接,焊缝满足10d。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主筋的接头错开50%。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减少了钢骨梁内的高密度主筋的排布,梁上铁设置两排主筋,并且向钢骨梁两侧延伸排布,排布至梁两侧的楼板内,保证了钢骨梁的强度,同时减少了梁内的钢筋数量;在梁上铁组件外周箍设有异形箍筋,完全贴合在所有的梁上铁主筋外侧,同时将梁钢骨的上翼缘板箍设在异形箍筋内,更加便于钢筋绑扎,提高了钢骨梁的强度;梁下铁排布3层主筋,分布在梁钢骨下部,与梁上铁对应设置,均匀分散钢骨梁的承载力,提高梁的强度;大大简化了钢骨梁的内部钢筋结构,便于与钢骨柱或楼板的节点的连接,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便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捣震,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减轻了后期质量检测的负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节点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梁钢骨;21-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2-梁上铁第二排主筋;3-异形箍筋;41-梁下铁第一排主筋;42-梁下铁第二排主筋;43-梁下铁第三排主筋;5-梁箍筋;6-连接件;7-混凝土;8-楼板;9-柱钢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包括梁钢骨1、位于梁钢骨1上部的梁上铁组件、位于梁钢骨1下部的梁下铁组件、梁箍筋5、异形箍筋3和浇筑的混凝土7;梁上铁组件包括排布在梁钢骨1上翼缘上方的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和排布在梁钢骨1上翼缘两侧的梁上铁第二排主筋22;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向两侧排布至梁两侧的楼板8中,其排布宽度不小于钢骨梁纵截面的宽度、不大于钢骨梁纵截面的宽度与2倍楼板8厚度之和,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的排布宽度不大于钢骨梁连接柱的横截面的宽度;梁上铁第二排主筋22的排布宽度不大于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的排布宽度;异形箍筋3箍设在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和梁上铁第二排主筋22外侧、同时箍设在梁钢骨1的上翼缘板的下表面;梁下铁组件包括梁下铁第一排主筋41、梁下铁第二排主筋42和梁下铁第三排主筋43,梁下铁第三排主筋43排布在梁钢骨1下翼缘板的下方,梁下铁第二排主筋42排布在梁钢骨1下翼缘板的两侧,梁下铁第一排主筋41与梁下铁第二排主筋42竖直对齐排布;梁下铁第一排主筋41、梁下铁第二排主筋42和与其竖直对齐的梁下铁第一排主筋41、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梁上铁第二排主筋22中的钢筋的端头穿过柱钢骨9腹板,梁下铁第二排主筋42中位于中部的两根钢筋的端头分别通过连接件6与柱钢骨9的两翼缘板连接;钢筋间的焊接采用单面焊接,焊缝满足10d,相邻两主筋的接头错开50%;梁箍筋5为开口矩形箍筋,箍设在位于钢骨梁纵截面内的梁上铁组件和梁下铁组件外侧。

本实用新型内置小密度钢筋的高强度钢骨梁的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连接固定梁钢骨1与柱钢骨9;

步骤二、根据劲性钢梁和钢柱的位置确定连接件6的位置,设置穿过柱钢骨9的梁下铁组件,保证外露丝扣不超过1-2扣;

步骤三、连接设置梁下铁组件,钢筋间的焊接采用单面焊接,焊缝满足10d,相邻两主筋的接头错开50%;

步骤四、将连接完成的梁下铁组件钢筋与梁箍筋5绑扎固定;

步骤五、在梁箍筋5内穿设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和梁上铁第二排主筋22,与梁箍筋5绑扎固定,并将相应的梁上铁组件钢筋穿过柱钢骨9,完成连接固定;

步骤六、设置排布于楼板8内的梁上铁第一排主筋21和梁上铁第二排主筋22,绑扎异形箍筋3;

步骤七、设置模板,进行混凝土7浇筑,待混凝土7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

以上所述的实施案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