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485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公共建筑场馆、医院、商场等大型建筑群体,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而二次结构慢慢的由预制隔墙板取代混凝土加气块的趋势。

以往传统方法在安装预制隔墙板完全由人力把墙板立起来,然后定位加固,出现效率慢、安全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利用架体吊装能力和架体移动的灵活性,提升施工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包括架体系统和动力吊装系统,所述的架体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三角形框架,两个三角形框架之间通过横杆固定连接;三角形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水平杆的前端固设有竖向设置的立杆,水平杆的后端和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斜撑杆,两个水平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两个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横杆;第一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的斜撑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斜撑杆平行的挑杆;所述的动力吊装系统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及竖向滑轮组,卷扬机固定安装在斜撑杆的上端面,竖向滑轮组安装在挑杆的上端,挑杆的上端高于第四横杆,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卷扬机的卷筒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竖向滑轮组。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杆包括水平外套杆和水平内套杆,水平内套杆的前端套装在对于的水平外套杆的后端开口中;立杆包括竖向外套杆和竖向内套杆,竖向内套杆的下端套装在对于的竖向外套杆的上端开口中;斜撑杆包括斜撑外套杆和斜撑内套杆,斜撑内套杆的下端套装在对于的斜撑外套杆的上端开口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外套杆靠近后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水平外套杆销孔,水平内套杆靠近前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水平内套杆销孔,水平外套杆和水平内套杆通过依次穿过水平外套杆销孔和水平内套杆销孔的T型销连接在一起;竖向外套杆靠近上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竖向外套杆销孔,竖向内套杆靠近下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竖向内套杆销孔,竖向外套杆和竖向内套杆通过依次穿过竖向外套杆销孔和竖向内套杆销孔的T型销连接在一起;斜撑外套杆靠近上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斜撑外套杆销孔,斜撑内套杆靠近下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斜撑内套杆销孔,斜撑外套杆和斜撑内套杆通过依次穿过斜撑外套杆销孔和斜撑内套杆销孔的T型销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管与对应的斜撑杆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架体系统的下端均布若干个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万向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节点套筒,节点套筒的上端套装入对应的竖向外套杆的下端开口中。

作为优选,靠近斜撑杆下端的斜撑杆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卷扬机底座,卷扬机固定安装在卷扬机底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挑杆的上端安装有滑轮组挂环,竖向滑轮组设有挂钩,挂钩挂装在滑轮组挂环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中的水平杆和斜撑杆、万向轮的连接处为固定连接(焊接),斜撑杆和立杆的连接处为固定连接(焊接),水平杆和第一横杆的连接处为固定连接(焊接),焊接结构牢固;水平杆、斜撑杆和立杆组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稳定性好,不易变形。水平杆包括水平外套杆和水平内套杆,水平外套杆和水平内套杆为插接结构;斜撑杆包括斜撑外套杆和斜撑内套杆,斜撑外套杆和斜撑内套杆为插接结构;立杆包括竖向外套杆和竖向内套杆,竖向外套杆和竖向内套杆为插接结构;插接结构调节灵活,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吊装架体的高度。万向轮和竖向外套杆之间通过节点套筒焊接,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拆装省时、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可满足不同长度、材质的预制隔墙板吊装作业,减轻施工工人安装的工作量,提高安装效率,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节点套筒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节点套筒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节点套筒的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节点套筒的右视图;

图中:1为第一横杆,2为水平内套杆,3为斜撑外套杆,4为T型销,5为水平外套杆,6为斜撑内套杆,7为第二横杆,8为套管,9为第三横杆,10为第四横杆,11为隔墙板,12为挑杆,13为钢丝绳,14为卷扬机底座,15为卷扬机,16为万向轮,17为节点套筒,18为竖向外套杆,19为竖向内套杆,20为竖向滑轮组,21为滑轮组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5,一种外墙、内隔墙板移动吊装架体,包括架体系统和动力吊装系统,架体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三角形框架,两个三角形框架之间通过横杆固定连接。三角形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水平杆的前端固设有竖向设置的立杆,水平杆的后端和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斜撑杆,两个水平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1,两个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横杆10。第一横杆1和第四横杆10之间的斜撑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二横杆7和第三横杆9,第二横杆7和第三横杆9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斜撑杆平行的挑杆12。动力吊装系统包括卷扬机15、钢丝绳13及竖向滑轮组20,靠近斜撑杆下端的斜撑杆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卷扬机底座14,卷扬机15固定安装在卷扬机底座14上。挑杆12的上端安装有滑轮组挂环21,竖向滑轮组20设有挂钩,挂钩挂装在滑轮组挂环21上,挑杆12的上端高于第四横杆10,钢丝绳13的一端缠绕在卷扬机15的卷筒上,钢丝绳13的另一端绕过竖向滑轮组20,然后固定连接在隔墙板11上。为避免架体前后失衡,卷扬机15安装紧靠后部。也可以在水平杆上部增加配重。卷扬机15采用国标380V 1.5T卷扬机15,自带控制器,卷扬机15为市售产品,此处不再详细说明。竖向滑轮组20采用选用起重滑车滑轮(型号GSE-0868-2T),竖向滑轮组20为市售产品,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第二横杆7和第三横杆9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管8与对应的斜撑杆连接在一起,使用套管8固定,方便拆装。

工作过程

在预制隔墙板11安装施工中,利用本简易移动架体进行吊装。首先使用推车把预制隔墙板11推至架体下部,而后使用电钻对预制隔墙板11高1/3、宽1/2处钻出直径30mm的圆形洞口,每块板固定钻孔位置保持美观。而后钢丝绳13末端制成环形穿过钻出的洞口,用Φ20钢筋焊成T型在后侧插入钢丝绳13末端制成环形卡死,通过控制器控制卷扬机15起吊钢丝绳13受力,吊起板材至安装部位,人工精确定位,完成安装后取掉钢丝绳13。2人搭配可以推动架体至其它需要安装预制隔墙板位置。

水平杆和斜撑杆、万向轮的连接处为固定连接(焊接),斜撑杆和立杆的连接处为固定连接(焊接),水平杆和第一横杆的连接处为固定连接(焊接),焊接结构牢固。水平杆、斜撑杆和立杆组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稳定性好,不易变形。

实施例二:参见图1-9,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水平杆包括水平外套杆5和水平内套杆2,水平内套杆2的前端套装在对于的水平外套杆5的后端开口中。立杆包括竖向外套杆18和竖向内套杆19,竖向内套杆19的下端套装在对于的竖向外套杆18的上端开口中。斜撑杆包括斜撑外套杆3和斜撑内套杆6,斜撑内套杆6的下端套装在对于的斜撑外套杆3的上端开口中。

水平外套杆5靠近后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水平外套杆5销孔,水平内套杆2靠近前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水平内套杆2销孔,水平外套杆5和水平内套杆2通过依次穿过水平外套杆5销孔和水平内套杆2销孔的T型销4连接在一起。竖向外套杆18靠近上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竖向外套杆18销孔,竖向内套杆19靠近下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竖向内套杆19销孔,竖向外套杆18和竖向内套杆19通过依次穿过竖向外套杆18销孔和竖向内套杆19销孔的T型销4连接在一起。斜撑外套杆3靠近上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斜撑外套杆3销孔,斜撑内套杆6靠近下端的管壁沿母线方向设有若干个斜撑内套杆6销孔,斜撑外套杆3和斜撑内套杆6通过依次穿过斜撑外套杆3销孔和斜撑内套杆6销孔的T型销4连接在一起。

架体系统的下端均布四个万向轮16,万向轮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节点套筒17,节点套筒17的上端套装入对应的竖向外套杆18的下端开口中。万向轮16型号为6寸超重型浇筑尼龙万向轮16(单轮可承载1.2T),设有万向轮16,方便移动。也可以卷扬机15端安装2个万向轮16,吊装端安装2个定向轮。

斜撑杆包括斜撑外套杆和斜撑内套杆,斜撑外套杆和斜撑内套杆为插接结构。立杆包括竖向外套杆和竖向内套杆,竖向外套杆和竖向内套杆为插接结构。插接结构调节灵活,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吊装架体的高度,拆装方便。万向轮和竖向外套杆之间通过节点套筒插接,安装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