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及屋面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39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及屋面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及屋面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屋顶是房屋最上层起覆盖作用的围护和承重结构,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遮风雨”。屋面根据排水坡度不同,可分为平屋面和坡屋面。一般平屋面的坡度在10%以下,最常用的坡度为2~3%,坡屋面的坡度则在10%以上。我国建筑传统上采用坡屋面,有双面坡,四面坡等。这种屋面坡度较大,伸缩自如,排水迅速、防水效果也比较好。六十年代以来,为减轻屋面自重、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屋面预制装配程度,普遍改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多采用预制圆孔屋面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等。平屋面造价较低、施工方便、构造简单,外观简洁,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建筑平面,当前这类屋面应用最为广泛。

在实际生活中,坡屋面的防水一般不存在问题,而平屋面则常常会遇到积水甚至是往下渗的情况。为了解决屋面防水问题,建筑施工者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在屋面铺设防水卷材是解决屋面渗水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防水卷材的常年日晒雨淋,因此还是会出现卷材损坏导致积水漏水的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同时防水效果较佳的防水卷材连接机构即屋面防水结构对于建筑设计者们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此防水卷材连接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防水构造,此屋面防水构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面渗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用于多个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所述防水卷材连接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卡扣组件、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呈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第一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可相对所述第一本体滑进或是滑出;

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侧端上,所述第一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一本体的侧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侧端上,所述第二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侧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扣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外滑轨、第二外滑轨、第一中滑轨、第二中滑轨、第一内滑轨、第二内滑轨,所述第一内滑轨、所述第二内滑轨分别相对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外滑轨、所述第二外滑轨分别相对的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个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中滑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滑轨、所述第一内滑轨,所述第二中滑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外滑轨、所述第二内滑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槽、第一止动键以及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槽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侧端上,所述第一卡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止动键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止动键连接,所述第一止动键能够驱动或是限制所述第一卡扣部滑出或是滑进所述第一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的与所述第一本体平行的表面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个侧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所述第一止动键通过所述多个第一锯齿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卡槽、第二止动键以及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槽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侧端上,所述第二卡槽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止动键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扣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止动键连接,所述第二止动键能够驱动或是限制所述第二卡扣部滑出或是滑进所述第二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槽的与所述第二本体平行的表面上还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的两个侧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所述第二止动键通过所述多个第二锯齿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扣部为薄片状钢材,所述第二卡扣部为薄片状钢材。

一种屋面防水结构,所述屋面防水结构包括基层、隔气层、保温层、第一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以及以上所述的防水卷材连接机构,所述隔气层连接在所述基层上,所述保温层连接在所述隔气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卡接,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卡接,所述第一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通过机械固定法固定在所述基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为层状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层、膜层以及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还包括粘胶层,所述防水层与所述膜层之间、所述膜层与所述涂料层之间均通过所述粘胶层粘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的材质包括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二者均呈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盒状结构,第一本体套设在第二本体上,第二本体可相对第一本体滑进或是滑出,因此,当使用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时,将第二本体滑出第一本体,由于二者两端开口,便可将需要铺设的防水卷材分别连接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两端上,使得防水卷材与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可防止雨水渗漏进防水卷材之中,解决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本体用于连接防水卷材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组件,第二本体用于连接防水卷材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组件,因此,当将防水卷材分别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之后,将第一卡扣部移动至与防水卷材紧密卡接处,将第二卡扣部移动至与防水卷材紧密卡接处,如此,便可使得防水卷材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的连接紧密程度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其防水效果更好。由以上可知,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用于将多个防水卷材连接起来,不仅结构简单,还具有防水效果较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屋面防水结构,该屋面防水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基层、隔气层、保温层以及以上所述的防水卷材连接机构。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由此可知,该屋面防水结构具有防止屋顶漏水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卷材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卷材连接机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扣组件第一视角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卡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屋面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屋面防水结构第一视角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屋面防水结构第二视角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水卷材结构示意图。

图标:1-防水卷材连接机构;2-第一连接组件;3-卡扣组件;4-连接组件;5-第二连接组件;6-第一本体;7-第二本体;8-第一卡扣组件;9-第一外滑轨;10-第二外滑轨;11-第一中滑轨;12-第二中滑轨;13-第一内滑轨;14-第二内滑轨;15-第一卡槽;16-第一止动键;17-第一卡扣部;18-第一开口;19-第二开口;20-第二卡扣组件;21-第二卡槽;22-第二止动键;23-第二卡扣部;24-第三开口;25-第四开口;26-屋面防水结构;27-基层;28-隔气层;29-保温层;30-第一防水卷材;31-第二防水卷材;32-防水层;33-膜层;34-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用于多个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其呈长方体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2、卡扣组件3、连接组件4以及第二连接组件5。

请参照图2、图3以及图4,第一连接组件2呈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状结构,包括第一本体6,第一本体6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结构。第二连接组件5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结构,包括第二本体7,第二本体7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结构。第一本体6套设在第二本体7上,二者通过连接组件4滑动连接,第二本体7可相对第一本体6滑进或是滑出。

请参照图2和图3,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外滑轨9、第二外滑轨10、第一中滑轨11、第二中滑轨12、第一内滑轨13以及第二内滑轨14,第一内滑轨13、第二内滑轨14分别相对的安装在第一本体6的两个内侧壁上,第一外滑轨9、第二外滑轨10分别相对的安装在第二本体7的两个外侧壁上,第一中滑轨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外滑轨9、第一内滑轨13,第二中滑轨1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外滑轨10、第二内滑轨14。

请参照图2,配合参照图4至图6,卡扣组件3包括第一卡扣组件8和第二卡扣组件20。第一卡扣组件8安装在第一本体6的侧端上,第一卡扣组件8与第一本体6的侧端滑动连接,第一卡扣组件8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本体6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卡扣组件20安装在第二本体7的侧端上,第二卡扣组件20与第二本体7的侧端滑动连接,第二卡扣组件20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本体7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

第一卡扣组件8包括第一卡槽15、第一止动键16以及第一卡扣部17,第一卡槽15安装在第一本体6的侧端上,第一卡槽15具有第一开口18,第一开口18与第一本体6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一止动键16安装在第一卡槽15内,第一卡扣部17的一端与第一止动键16连接,第一止动键16能够驱动或是限制第一卡扣部17滑出或是滑进第一卡槽15内。

第一卡槽15的与第一本体6平行的表面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19,第二开口19的两个侧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第一止动键16通过多个第一锯齿安装在第一卡槽15内。

第二卡扣组件20包括第二卡槽21、第二止动键22以及第二卡扣部23,第二卡槽21安装在第二本体7的侧端上,第二卡槽21具有第三开口24,第三开口24与第二本体7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止动键22安装在第二卡槽21内,第二卡扣部23的一端与第二止动键22连接,第二止动键22能够驱动或是限制第二卡扣部23滑出或是滑进第二卡槽21内。

第二卡槽21的与第二本体7平行的表面上还开设有第四开口25,第四开口25的两个侧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锯齿,第二止动键22通过多个第二锯齿安装在第二卡槽21内。

第一卡扣部17为薄片状钢材,第二卡扣部23为薄片状钢材。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之中,第一本体6的材质为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第二本体7的材质为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但二者的材质不仅仅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之中,二者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的防水材质。

综上可知,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本体6和第二本体7,二者均呈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盒状结构,第一本体6套设在第二本体7上,第二本体7可相对第一本体6滑进或是滑出,因此,当使用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时,将第二本体7滑出第一本体6,由于二者两端开口,便可将需要铺设的防水卷材分别连接在第一本体6和第二本体7的两端上,使得防水卷材与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可防止雨水渗漏进防水卷材之中,解决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本体6用于连接防水卷材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组件8,第二本体7用于连接防水卷材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组件20,因此,当将防水卷材分别与第一本体6、第二本体7连接之后,将第一卡扣部17移动至与防水卷材紧密卡接处,将第二卡扣部23移动至与防水卷材紧密卡接处,如此,便可使得防水卷材与第一本体6、第二本体7的连接紧密程度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其防水效果更好。由以上可知,该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用于将多个防水卷材连接起来,不仅结构简单,还具有防水效果较好的特点。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至图10,配合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屋面防水结构26,包括依次连接的基层27、隔气层28、保温层29、第一防水卷材30、第二防水卷材31以及第一实施例中的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通过机械固定法固定在基层27上。

第一防水卷材3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口与第一本体6固定连接,此时将第一卡扣部17卡紧住第一防水卷材30,第二防水卷材3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口与第二本体7固定连接,此时将第二卡扣部23卡紧住第二防水卷材31。由此,便可将第一防水卷材30与第二防水卷材31紧密连接起来。

第一防水卷材30、第二防水卷材31均为单层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层32、膜层33以及涂料层34,防水层32与膜层33之间、膜层33与涂料层34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粘结。

其中,第一防水卷材30、第二防水卷材31的材质包括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

综上所述,屋面防水结构26包括依次连接的基层27、隔气层28、保温层29、第一防水卷材30、第二防水卷材31以及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通过机械固定法固定在基层27上。防水卷材连接机构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防水卷材30、第二防水卷材31固定连接,由于其具有第一卡扣部17和第二卡扣部23,因此,便可将二者紧密的连接起来。由此可知,具有该种结构的屋面防水结构26,具有良好的防止屋面渗水、漏水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