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88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停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出行,自行车的使用以及公共共享单车服务得到了非常大的推广。但是公共化之后,停放非常不规范,不美观的同时也非常容易造成自行车的损坏,另外,目前市场上大多是简单的单侧自行车放置架,其占用空间大。对于目前很多城市道路土地紧张,道路拥挤的状况,急需一种更节省空间,操作更方便的自行车存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库,机架上设置上、下两个转轴,每个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规格相同的链轮,上、下两个转轴的链轮通过链条连接,链条的链节上设置有单车放置架,

在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或者传动齿轮与两个转轴中的其中一个转轴连接,电机驱动转轴,转轴通过链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单车放置架沿链条同步运转,

在机架上设置有导轨,单车放置架上设置有导柱,通过导柱和导轨的配合,可以保证单车放置架运转时的正直转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链条为工业链条,链条的链节外侧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单车放置架固定在链节的连接法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车放置架包括底板、立柱、中轴、横梁和连接臂,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板的四个边角,立柱顶端连接横梁,横梁上设置有中轴,中轴与转轴平行设置,连接臂的一端与中轴转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在链节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轨包括左、右两个导轨,单车放置架的横梁上设置有左、右两个导柱,左导轨的轨迹正好符合单车放置架正直转态下沿链条运动时左导柱的运行轨迹,右导轨的轨迹正好符合单车放置架正直转态下沿链条运动时右导柱的运行轨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单车放置架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单车放置通道,在机架底端设置有导向通道,当单车放置架运行至最底端时,将单车沿导向通道推入单车放置架,使单车固定在单车放置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立体存放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立式式设计,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车放置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链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链节与单车放置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未表示机架)。

图6是图1中单车放置架导柱与导轨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机架,2为转轴,3为链轮,4为链条,4-1为链节,4-2为连接法兰,5为单车放置架,5-1为底板,5-2为立柱,5-3为中轴,5-4为横梁,5-5为连接臂,6为电机,7为导轨,8为导柱,9为单车放置通道,10为导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库,参见附图,机架1上设置上、下两个转轴2,每个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规格相同的链轮3,链轮通过链条4连接,链条的链节4-1上设置有单车放置架5,

所述链条为工业链条,链条的链节外侧设置有连接法兰4-2,所述单车放置架固定在链节的连接法兰上,

所述单车放置架5包括底板5-1、立柱5-2、中轴5-3、横梁5-4和连接臂5-5,立柱竖直设置在底板的四个边角,立柱顶端连接横梁,横梁上设置有中轴,中轴与转轴平行设置,连接臂的一端与中轴转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在链节的连接法兰上;

在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或者传动齿轮与下转轴连接,电机驱动下转轴,下转轴通过链条带动上转轴转动,链条带动单车放置架沿链条同步运转,

链条带动单车放置架运转时,为了防止单车放置架倾斜发生侧翻,在机架上设置有导轨7,单车放置架的横梁上设置有导柱8,所述导轨包括左、右两个导轨,所述导柱包括左、右两个导柱,链条带动单车放置架运转时,单车放置架上的导柱会进入导轨的导槽内,左导轨的轨迹正好符合单车放置架正直转态(即底板水平转态)下沿链条运动时左导柱的运行轨迹,右导轨的轨迹正好符合单车放置架正直转态(即底板水平转态)下沿链条运动时右导柱的运行轨迹,通过导柱和导轨的配合,可以保证单车放置架运转时的正直转态(参见附图,单车放置架顺时针运转,当单车放置架运行至底端时,单车放置架横梁上的左导柱进入左导轨,然后沿左导轨运行,单车放置架运行至顶端时,单车放置架横梁上的右导柱进入右导轨,然后沿右导轨运行,运转一周后再次进入左导轨,如此持续运转);

单车放置架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单车放置通道9,在机架底端设置有导向通道10,当单车放置架运行至最底端时,将单车沿导向通道推入单车放置架,使单车固定在单车放置通道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