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584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



背景技术:

高度较高或层数较多的超高层核心筒单层墙体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一次成型,层高一般为3.5m~4.8m,层高较高,混凝土浇筑过程侧压力较大,选用模板体系时通常选用大钢组合模板或铝模板,这类模板均是定型模板,单层模板的造价也远高于木模或塑料模板,因此一般采用多次周转的方法实现超高层墙体或柱的施工,从而相对木模板来说大大降低总成本;超高层核心筒剪力墙的结构设计一般为墙体间隔一定层数后变薄,也有在伸臂桁架加强层受到墙体内劲性结构的影响而不得不由薄变厚,通过加强层后上部墙体再由厚变薄等特殊情况,然而想要实现多次模板的多次周转,模板的尺寸必须模块化、标准化,根据墙体尺寸及形状来订做,在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非标准模块或异形转角墙体等,从而增加了非标准尺寸的模板,周转次数不能随整体大模共同完成所有层的施工,需要针对不同楼层剪力墙的尺寸或形状来增加制作相应的模板,从而提高了制作成本。

目前超高层钢模板施工中,已有许多先例,阴角模的设计及施工问题一直存在不足,如阴角模加固不方便,通用性不足,易变形导致拆除困难等。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减少非标准模板尺寸,并能够提高标准尺寸模板数量及阴角模周转率的模具也就成了建筑施工领域钢模板施工需要突破的一个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其包括阴角定型角模以及与阴角定型角模的直角端直线对接的模块化直线大模;所述阴角定型角模与模块化直线大模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可拆卸的条形补偿板,所述阴角定型角模、条形补偿板以及模块化直线大模依次直线对接。

优选的,所述条形补偿板的个数由墙体两阴角定型角模之间的长度与模块化直线大模的本体长度之差来决定。

优选的,所述阴角定型角模的直角端设有一向外延伸的过渡檐,所述过渡檐上配合设有一可拆卸的阴角压槽,所述阴角压槽具有一与过渡檐自由端平行设置的抵接端面。

优选的,所述模块化直线大模的背楞上设有一带具有扣压平面的压槽芯带,所述压槽芯带的前端扣压在阴角定型角模的直角端、阴角压槽和条形补偿板的外侧,后端通过钢楔锁紧固定在所述模块化直线大模的背楞上。

优选的,所述背楞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锁紧螺孔,所述压槽芯带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锁紧螺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锁紧螺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其通过增加或减少条形补偿模板的方式,实现了现浇多井筒剪力墙十字交叉墙体厚薄交替时直线大模板仍可按照模块化、标准化进行设计及周转使用,同时也满足墙体不断变薄的使用,提高了大钢组合模板的通用性,拆模操作方便,节省了更换模板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此阴角角模装置尤其适用于高度较高或层数较多的超高层核心筒剪力墙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在较薄墙体上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在较厚墙体上的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阴角定型角模10、条形补偿板20、模块化直线大模30、阴角压槽40以及压槽芯带50。

所述条形补偿板20通过螺母设置在阴角定型角模10与模块化直线大模30之间,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条形补偿板20以及模块化直线大模30依次直线对接。其中,所述条形补偿板20的个数由墙体两阴角定型角模10之间的长度与模块化直线大模30的本体长度之差来决定。

如图1所示,当墙体厚度使墙体两阴角定型角模10之间的长度等于模块化直线大模30的本体长度,即墙体较薄时,则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与模块化直线大模30直线之间的条形补偿板20个数为零;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直接与模块化直线大模30直线对接。

如图3所示,当墙体厚度使墙体两阴角定型角模10之间的长度大于模块化直线大模30的本体长度,即墙体较厚时,则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与模块化直线大模3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条形补偿板20,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条形补偿板20以及模块化直线大模30依次直线对接。

如图2所示,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的直角端设有一向外延伸的过渡檐11,所述阴角压槽4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过渡檐11上,其具有一与过渡檐11自由端平行设置的抵接端面。所述阴角压槽40为U型槽结构。

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的直角端、阴角压槽40以及条形补偿板20上设有同轴通孔,一锁紧螺栓60同时穿过所述同轴通孔,所述锁紧螺栓60上设有两个锁紧螺母,其中,第一个锁紧螺母61抵接阴角压槽40的抵接端面与过渡檐11自由端平行设置,第二个锁紧螺母62用于将条形补偿板20与阴角定型角模10锁紧固定。通过在阴角定型角模10直角端的过渡檐11上设置可拆卸的阴角压槽40,从而使所述阴角定型角模10与其他连接部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仅为过渡檐11的宽度面积,当墙体在浇筑过程中由于侧面压力导致整体模具之间相互受压锁死时,可以通过拆除阴角压槽40,方便整体模具的拆卸。

所述压槽芯带50设置在模块化直线大模30的背楞31上,所述背楞31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锁紧螺孔,所述压槽芯带50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锁紧螺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锁紧螺孔。所述压槽芯带50的前端扣压在阴角定型角模10的直角端、阴角压槽40和条形补偿板20的外侧,用于对阴角定型角模10的直角端、阴角压槽40和条形补偿板20的外侧进行平面抵压;所述压槽芯带50的后端通过钢楔同时穿过第一锁紧螺孔和第二锁紧螺孔锁紧固定在所述模块化直线大模30的背楞31上。

所述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的拆卸工作如下:首先拆除锁紧螺栓60,将阴角压槽40自阴角定型角模10、条形补偿板20之间拆除,然后依次拆除模块化直线大模30、条形补偿模板,最后退阴角定型角模10。

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墙体厚薄交替变换的阴角模装置,其通过增加或减少条形补偿模板的方式,实现了现浇多井筒剪力墙十字交叉墙体厚薄交替时直线大模板仍可按照模块化、标准化进行设计及周转使用,同时也满足墙体不断变薄的使用,提高了大钢组合模板的通用性,拆模操作方便,节省了更换模板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此阴角角模装置尤其适用于高度较高或层数较多的超高层核心筒剪力墙的施工。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