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建筑的通风口风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076阅读:1722来源:国知局
被动式建筑的通风口风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被动式建筑,特别是一种被动式建筑的通风口风帽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的通风口风帽通常都是在建筑外立面成型时再安装,这样风帽与墙体之间的密封性无法保证,雨水会渗漏进室内,对建筑是一种破坏,对被动式建筑更是绝不允许出现的。被动式建筑对节能的要求在65%以上,节能技术构造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防止热桥的产生;新风系统作为被动式建筑的标配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厨房与室内空间进行独立分隔后的通风口做法就更加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既能满足被动式建筑的保温性能要求,又能防水且坚固耐用的的被动式建筑的通风口风帽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被动式建筑的通风口风帽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保温层、套管和风帽;所述的保温层粘贴在混凝土墙体上;所述的套管穿过混凝土墙体和保温层并固定在混凝土墙体内;所述的风帽安装在套管的外端;所述的套管与保温层之间设置隔气膜;所述的风帽外设置防水布翻边;所述的隔气膜与保温层之间、套管周边的混凝土墙体与保温层之间以及套管周边的保温层外面均设置防雨搭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与保温层之间设置预压密封带。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为圆形套管或方形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为塑料套管或木质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外侧通过建筑粘接材料粘贴外墙砖。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包括双层错缝铺设的石墨聚苯板,并通过弱导热桥的锚栓固定;石墨聚苯板厚度分别为120mm和13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粘接材料为聚合物砂浆。

进一步地,所述的弱导热桥的锚栓为高强度塑料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帽为半球形百叶形式或方形百叶形式风帽。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帽外沿粘贴防水布翻边,防水布翻边同时延伸到风帽外沿的外墙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管周边设置防雨搭布及保温层,避免了热桥的产生,防止了套管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实现了被动式房屋保温节能性能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周边设置预压密封带,风帽外沿设置防水布翻边,防止了雨水进入套管周边的保温层内,避免了雨水对风帽连接处及保温层的侵蚀,从而使得风帽结构更加经久耐用。

3、本实用新型在套管周边设置防雨搭布及保温层,并在风帽外增加防水布翻边措施,方便对现有建筑的节能加固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风帽与保温层的防雨搭布的搭接范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中:1、保温层,2、外墙砖,3、建筑粘接材料,4、防雨搭布,5、隔气膜,6、预压密封带,7、套管,8、风帽,9、防水布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2所示,被动式建筑的通风口风帽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保温层1、套管7和风帽8;所述的保温层1粘贴在混凝土墙体上;所述的套管7穿过混凝土墙体和保温层1并固定在混凝土墙体内;所述的风帽8安装在套管7的外端;所述的风帽8外设置防水布翻边9;所述的套管7与保温层1之间设置隔气膜5;所述的风帽8外设置防水布翻边9;所述的隔气膜5与保温层1之间、套管7周边的混凝土墙体与保温层1之间以及套管7周边的保温层1外面均设置防雨搭布4。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7与保温层1之间设置预压密封带6。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7为圆形套管或方形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7为塑料套管或木质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1外侧通过建筑粘接材料3粘贴外墙砖2。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层1包括双层错缝铺设的石墨聚苯板,并通过弱导热桥的锚栓固定;石墨聚苯板厚度分别为120mm和13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粘接材料3为聚合物砂浆。

进一步地,所述的弱导热桥的锚栓为高强度塑料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帽8为半球形百叶形式或方形百叶形式风帽。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帽8外沿粘贴防水布翻边9,防水布翻边9同时延伸到风帽8外沿的外墙砖2上。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建筑外立面要求选取风帽8的形状和尺寸;

B、检查现浇砼施工界面的平整度及质量和套管7的长度;

C、保温板粘贴前按照套管7的形状做好现场加工保证粘贴的密实;

D、每层保温板粘贴时加设预压密封带6并检查粘贴效果,保证不鼓不胀;

E、保温板内侧用防雨搭布4进行密封;

F、检查安装后的水平度与垂直度;

G、交工前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材料性能为:

聚苯板密度≥20kg/m3,导热系数≤0.04W/(m·K);燃烧性能(阻燃型)≥B1级。

风帽形式根据外立面的效果进行选择,实现外立面的整体统一美观。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