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040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建筑浇筑工艺中,操作人员需要将独立的模板固定组成封闭的模块才能进行浇筑,但在模板固定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配件,常常需要通过人工架设方木支柱的方式以固定模板,该种方式导致木等材料的浪费,并且操作繁琐,无法有效的实现模板之间的相互固定,并且拆装不便,严重影响了浇筑工艺的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顶靠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装置上的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上的第二顶靠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靠装置上的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顶靠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杆下方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第一握持环,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右侧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下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顶靠装置包括第二夹持杆、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杆下方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下方的第二握持环,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方的第四固定杆、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右侧的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夹持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握持环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二夹持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握持环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贯穿所述第一夹持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能够有效的将相邻的模板固定,固定的稳固,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拆卸便利,能够有效的减少木等材料的浪费,节约资源,保证浇筑工艺的高效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顶靠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装置1上的第一定位装置2、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2上的第二顶靠装置3、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靠装置3上的第二定位装置4。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顶靠装置1包括第一夹持杆11、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杆11下方的第一固定杆1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2下方的第一握持环13。所述第一夹持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夹持杆1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握持环1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握持环1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定位装置2包括第一定位杆2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1右侧的第二固定杆2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1上下两侧的第一弹簧23。所述第一定位杆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2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2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弹簧2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2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顶靠装置3包括第二夹持杆31、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杆31下方的第三固定杆32、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32下方的第二握持环33。所述第二夹持杆3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21贯穿所述第二夹持杆31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夹持杆31可以在所述第一定位杆21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杆31的左表面顶靠在模板上,所述第一夹持杆11及第二夹持杆31配合可以将模板夹持稳固,所述第一弹簧2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3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弹簧23使得所述第一夹持杆31稳固的顶靠在模板上。所述第三固定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夹持杆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握持环33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握持环33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包括第二定位杆41、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41上方的第四固定杆42、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42右侧的第二弹簧43。所述第二定位杆4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4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41贯穿所述第一夹持杆11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杆11可以在所述第二定位杆41上左右移动。所述第四固定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四固定杆4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3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弹簧43向右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杆11,使得所述第一夹持杆11稳稳的顶靠在模板上,由于第二弹簧43使得第一夹持杆11稳稳的顶靠在模板上,所述第一弹簧23使得第二夹持杆31稳稳的顶靠在模板上,进而可以稳固的将相邻的模板固定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使用时,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持环13及第二握持环33,然后向左移动第一握持环13,同时向右移动第二握持环33,使得第一夹持杆11与第二夹持杆31相互远离,然后将第一夹持杆11及第二夹持杆31夹持住相邻的模板,从而可以将相邻的模板固定住,此时使用者可以松开第一握持环13及第二握持环33,所述第一弹簧23及第二弹簧43使得第一夹持杆11及第二夹持杆31可以稳固的将模板夹持住,所述第一弹簧23及第二弹簧43的弹力足够大,进而可以将模板稳固的夹持住。至此,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快速夹持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