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058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材料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空心楼板以其自重轻、整体性及连续性好、施工简单等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物中,现浇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是按照设计要求的填充构件安放在钢筋框架中并且浇注混凝土,因此在现浇空心楼板中填充构件对现浇空心板结构稳定性尤为重要,为此人们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填充构件的生产设备及方法,现有一种制造填充构件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支柱模上卷绕一层玻璃纤维,然后在玻璃纤维上再覆盖胶凝材料,然后在胶凝材料上再卷绕一层玻璃纤维,待胶凝材料凝结固化后退出支柱模,将退出支柱模的筒体沉入胶凝材料浆池中,使填充构件内外表面再覆盖一层胶凝材料,然后在填充构件两端口粘上与填充构件相配合的堵板即可。由于该方法必须将玻璃纤维卷绕在支柱模上,待胶凝自行凝结固化后才能退出支柱模,脱模困难,又必须在玻璃纤维表面挂浆,因此其产品必须是至少两次以上的玻璃纤维、三层以上的胶凝材料不仅自身重量大,而且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以及能够将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生产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设备,包括底架,底架上固定设置有整体成型的成模板,所述成模板由铁板压折制成与填充构件外形相匹配的结构,所述成模板由折弯处依次分割为第一顶模、底膜、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二顶模,底膜固定设置于底架上,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相对的边缘处为可拆卸式连接,底架内设置有第一电动举升架和第二电动举升架,所述第一电动举升架位于底模的左侧且与第一侧模相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动举升架位于底模的右侧且与第二侧模相应设置,成模板围成闭合机构,闭合机构的两端还设置有堵板。

具体的,成模板上第一侧模与第一顶模、底膜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板,成模板上第二侧模与第二顶模、底膜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板。

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设备,包括底架,底架上固定设置底模,底模的两端上缘铰连接有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且底模的两端下缘通过弹簧分别连接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底架内设置有第一电动举升架和第二电动举升架,所述第一电动举升架位于底模的左侧且与第一侧模相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动举升架位于底模的右侧且与第二侧模相应设置,第一侧模的上端右侧边缘铰连接有第一顶模,第一侧模的上端左侧边缘通过弹簧与第一顶模连接,第二侧模的上端左侧边缘铰连接有第二顶模,第二侧模的上端右侧边缘通过弹簧与第二顶模连接,第一顶模与第二顶模相连接,第一顶模与第二顶模的连接端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顶模与第二顶模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顶模、第二顶模、第一侧模、第二侧模和底模构成方形闭合机构,第一顶模、第二顶模、第一侧模、第二侧模和底模朝向方形闭合结构中心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板,第一顶模与第一侧模上的橡胶板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第一顶模、第一侧模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第二顶模与第二侧模上的橡胶板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第二顶模、第二侧模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底模与第二侧模上的橡胶板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底模、第二侧模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底模与第一侧模上的橡胶板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底模、第一侧模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方形闭合机构的两端还设置有堵板。

具体的,第一电动举升架的上端朝向第一侧模的位置设置有滚轮。

具体的,第二电动举升架的上端朝向第二侧模的位置设置有滚轮。

具体的,所述气囊充气后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现浇空心楼板填充构件的结构,简化了生产工艺,在保证填充构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局部图

附图中各结构名称为:

1、第一顶模,1-1、第二顶模2、底模,3、第一侧模,4、第二侧模, 5、玻璃纤维,6、第一层混凝土,7、第二层混凝土,8、橡胶板,9、螺母, 10、气囊,11、螺栓,12、第一电动举升架,13、第二电动举升架,14、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设备,包括底架14,底架14上固定设置有整体成型的成模板,所述成模板由铁板压折制成与填充构件外形相匹配的结构,所述成模板由折弯处依次分割为第一顶模1、底膜2、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第二顶模1-1,底膜2固定设置于底架14 上,第一顶模1和第二顶模1-1相对的边缘处为可拆卸式连接,底架14内设置有第一电动举升架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所述第一电动举升架12 位于底模2的左侧且与第一侧模3相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动举升架13位于底模2的右侧且与第二侧模4相应设置,成模板围成闭合机构,闭合机构的两端还设置有堵板。可拆卸式连接可以采用螺母、螺栓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卡扣等其他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成模板上第一侧模3与第一顶模1、底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板,成模板上第二侧模4与第二顶模1-1、底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板。

第一电动举升架12的上端朝向第一侧模3的位置设置有滚轮。

第二电动举升架13的上端朝向第二侧模4的位置设置有滚轮。

采用所述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成模板整体摊开呈水平放置;

b)采用混凝土喷射机对成模板构成的平面上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首先喷射第一层混凝土6到成模板上,紧接着铺设一层玻璃纤维5,最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7,在堵板上喷射第一层混凝土6,然后铺设一层玻璃纤维5,最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7,每层混凝土喷射完成后均通过人工进行找平;

c)成型

在混凝土初凝状态下,启动第一电动举升架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第一电动举升架12上抬第一侧模3使第一侧模3绕第一侧模3与底模2的连接处旋转,第二电动举升架13上抬第二侧模4使第二侧模4绕第二侧模 4与底模2的连接处旋转,然后将第一顶模1顺时针翻转,将第二顶模1-1 逆时针翻转,使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和底模2构成闭合机构,将喷射有混凝土层的堵板设置在闭合机构的两端,使堵板上的混凝土与闭合机构内的混凝土结合构成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

d、拆模

混凝土终凝后首先去掉堵板,启动第一电动举升架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向下收缩,然后将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之间的可拆卸结构拆下,将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向外侧翻转,同时第一侧模3和第二侧模4随着第一顶模1和第二顶模1-1向外翻转,最终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第一顶模1和第二顶模1-1脱离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并呈水平方向放置,最后取走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即可。

成模板上第一侧模3与第一顶模1、底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板,成模板上第二侧模4与第二顶模1-1、底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板,

步骤c)成型中,使倾斜板与底膜(2)成45°,第一电动举升架(12) 上抬第一侧模(3)使第一侧模(3)与底膜(2)呈垂直状态,第二电动举升架(13)上抬第二侧模(4)使第二侧模(4)与底膜(2)呈垂直状态,然后将第一顶模(1)顺时针翻转,将第二顶模(1-1)逆时针翻转,使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底膜(2)呈平行状态。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设备,包括底架14,其特征在于:底架14上固定设置底模2,底模2的两端上缘铰连接有第一侧模3和第二侧模4,且底模2的两端下缘通过弹簧分别连接第一侧模3和第二侧模4,底架14内设置有第一电动举升架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第一电动举升架12的上端朝向第一侧模3的位置设置有滚轮,第二电动举升架13的上端朝向第二侧模4的位置设置有滚轮,当滚轮中心向第一侧模 3和第二侧模4垂线与第一侧模3与第二侧模垂直时停止第一电动举升架 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上升,横向所述第一电动举升架12位于底模2的左侧且与第一侧模3相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动举升架13位于底模2的右侧且与第二侧模4相应设置,第一侧模3的上端右侧边缘铰连接有第一顶模1,第一侧模3的上端左侧边缘通过弹簧与第一顶模1连接,第二侧模4的上端左侧边缘铰连接有第二顶模1-1,第二侧模4的上端右侧边缘通过弹簧与第二顶模1-1连接,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相连接,第一侧模3的高度与第二侧模4的高度相等,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的宽度之和与底模 2的宽度相等,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的连接端通过螺栓11和螺母9 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和底模2构成方形闭合机构,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和底模2朝向方形闭合结构中心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板8,第一顶模1与第一侧模3上的橡胶板8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第一顶模1、第一侧模3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充气后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顶模1-1与第二侧模4上的橡胶板8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第二顶模1-1、第二侧模4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10,底模2 与第二侧模4上的橡胶板8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底模2、第二侧模4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10,底模2与第一侧模3上的橡胶板8之间通过弹性胶体连接,底模2、第一侧模3与弹性胶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气囊10,方形闭合机构的两端还设置有堵板。

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底模2、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摊开水平放置,同时将气囊10内的空气抽出,使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底模2、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上的橡胶板8的上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

b采用混凝土喷射机对橡胶板8构成的平面上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首先喷射第一层混凝土6到橡胶板8上,紧接着铺设一层玻璃纤维5,最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7,在堵板上喷射第一层混凝土6,然后铺设一层玻璃纤维 5,最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7,每层混凝土喷射完成后均通过人工进行找平;

c成型

在混凝土初凝状态下,启动第一电动举升架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同时向气囊10内进行充气,使第一电动举升架12上抬第一侧模3使第一侧模3绕第一侧模3与底模2的连接处旋转,使第二电动举升架13上抬第二侧模4使第二侧模4绕第二侧模4与底模2的连接处旋转,然后将第一顶模1顺时针翻转,将第二顶模1-1逆时针翻转,使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1-1通过螺栓11与螺母9相连接,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和底模2构成方形闭合机构,将喷射有混凝土层的堵板设置在方形闭合机构的两端,使堵板上的混凝土与方形闭合机构内的混凝土结合构成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

d、拆模

混凝土终凝后首先去掉堵板,启动第一电动举升架12和第二电动举升架13向下收缩,然后拧下螺栓11与螺母9,将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 向外侧翻转,同时将气囊10内的空气抽去,同时第一侧模3和第二侧模4 随着第一顶模1和第二顶模1-1向外翻转,最终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第一顶模1和第二顶模1-1脱离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并呈水平方向放置,最后取走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即可。

将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底模2、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摊开水平放置后,在橡胶板8上涂抹一层脱模剂,有助于下一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制作。

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第一侧模3、第二侧模4和底模2构成方形闭合机构后,对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1-1的连接处的第二层混凝土7进行抹平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结构。

第一电动举升架12上抬第一侧模3使第一侧模3与底模2的垂直设置,使第二电动举升架13上抬第二侧模4使第二侧模4与底模2的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提高了现浇空心楼板内部填充构件的生产效率,循环使用的模板结构能够节约制作成本,保证了填充构件的质量,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