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62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冬季或春季,某些户外行业中,如执勤、站岗等露天作业等工作中,从业人员往往经历严寒、阴冷,严重影响人员身体健康;或者在阴天、夜间等阳光不充足的天气情况下,工作人员或个人也会因长期暴露在户外寒冷的工作环境中,身心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工作人员往往会造成伤痛,会伴有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如何在不影响人员行动便利的情况下,使身体免受潮湿以及风寒袭扰俨然成为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它包括穹顶,所述穹顶为圆形,在所述穹顶的上表面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所述穹顶的正下方设有圆形的底座,所述穹顶的边缘至所述底座之间在铅直方向上设有围挡,所述围挡的横截面为弧形且与所述穹顶的圆形边缘的曲率相吻合,所述穹顶与底座之间设有电缆管,所述电缆管包括安装在所述穹顶内壁上且与内壁的径向弧度相匹配的弧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下端连接的铅直段,与所述铅直段的下端连接的水平段,所述铅直段通过管卡安装在所述围挡的内壁上,所述铅直段的中部的外壁上安装有靠接在所述围挡的内壁上的控制箱,所述电缆管的水平段安装在所述底座内且与底座内设有的腔室联通,所述腔室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有电缆,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缆管的水平段、铅直段与所述铅直段中部上的控制箱电连接,还通过弧线段与所述穹顶的上表面上设有太阳能电池电连接;

所述控制箱上设有与所述电缆连接的插头,所述插头与防寒服上的插座配合连接,所述插座通过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导线与设置在防寒服的左上臂或右上臂上的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与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电加热丝电连接;

在正对所述电缆管的铅直段方向上,在所述围挡上设置门,所述门的铅直方向的左右镜像对称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电缆管的铅直段的轴向中心轴线组成的平面通过所述圆形的底座的中心点的轴向中心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穹顶的上表面上设有相对水平面垂直的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控制箱还包括设有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在所述电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控制箱中还设有通过所述电缆与蓄电池连接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设置在岗亭内的围挡的内壁上的电热器或热风机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控器还包括壳体和温控旋钮,所述温控旋钮固定在所述温控器的壳体上,所述温控旋钮与温控器中设有的斩波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斩波器的动力输入端通过所述插座与插头中的一个电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斩波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与所述电加热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加热丝的另一端途经所述温控器的壳体并通过插座与插头中的另一个电极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通过在岗亭的穹顶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或者在穹顶的上表面上设有相对水平面垂直的支架,将太阳能电池立体安装在支架上以增强太阳能收集能力;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穹顶下电缆将电能储存在底座中的蓄电池中,同时,靠接在围挡的内壁上安装控制箱,控制箱中设有与蓄电池连接的插头,执勤站岗人员可以身着衬里内设有电加热丝的防寒服,通过该防寒服上的插座与控制箱的的插头接通,插座连接防寒服上设有的温控器为电加热丝供电,使执勤、站岗人员获得抵御寒冷的功能。

另外,为使岗亭电缆采用暗装方式以及增强围挡的视野和岗亭的建筑强度,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设有中心立柱的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它包括穹顶,所述穹顶为圆形,在所述穹顶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定坡度的平面板,所述平面板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所述穹顶的中心点与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立柱的轴向中心线和所述穹顶的中心点的轴向中心线重合且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立柱包括中空的管腔,位于立柱的中段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立柱的下端与圆形的底座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穹顶的边缘至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围挡,所述围挡的横截面为弧形且与所述穹顶的圆形边缘的曲率相吻合,在所述围挡上,以正对所述立柱与所述控制箱的共有平面且立柱位于控制箱的左侧时为参照设置门,所述门的铅直方向的左右镜像对称轴与所述立柱的轴向中心线组成的共有平面垂直于所述立柱与控制箱所处的平面;

所述底座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有电缆,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立柱的中空的管腔分别与所述穹顶的上表面上安装在平面板上的太阳能电池以及所述立柱中段上的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有与所述电缆连接的插头,所述插头与防寒服上的插座配合连接,所述插座通过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导线与设置在防寒服的左上臂或右上臂上的温控器电连接,所述温控器还与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电加热丝电连接。

通过在岗亭的穹顶上设置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穹顶下的立柱内的电缆将电能储存在立柱底端的底座中的蓄电池中,同时,在所述立柱的外壁上安装控制箱,控制箱中设有与蓄电池连接的插头,执勤站岗人员可以身着衬里内设有电加热丝的防寒服,通过该防寒服上的插座与控制箱的的插头接通,插座连接防寒服上设有的温控器为电加热丝供电,使执勤、站岗人员获得抵御寒冷的功能,通过温控器进行调节,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间接控制电加热丝的发热量,保障身着防寒服的工作人员在适宜的温度下执勤或站岗,不至于发生温度过热或温度过低的情况。

通过在防寒服的内表面与所述衬里之间设置迂回的电加热丝,并将电加热丝与温控器电连接,通过温控旋钮对控制箱内设有的斩波器进行调节,控制为电加热丝提供的电能的多少,可以使防寒服内部的保持适宜的温度,满足穿着者的需要。而利用太阳能电池为蓄电池充电,使在严寒、潮湿的寒气中工作的人可以抵御不良环境对身体的损伤,为从事的工作正常进行提供保障。该系统设计合理,可广泛应用在如执勤、站岗以及在施工现场等场所,或者在阴天、夜间等天气情况下,利用充电接口为蓄电池提前充电,能使从业人员在严寒、阴冷等阳光不充足的环境中依然可以使着装保持适宜的温度,获得良好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是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防寒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5是含立柱的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示意图;

其中:1.太阳能电池,2.穹顶,3.电缆管,4.围挡,5.控制箱,6.插头,7.蓄电池,8.底座,9.电加热丝,10.温控器,11.温控旋钮,12.插座,13.斩波器,14.充电接口,15.门,16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6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往往执勤或站岗人员会工作在户外,而且还有可能经常在寒夜中进行值班,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工作环境中,往往会造成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导致冻伤。因此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它包括穹顶2,所述穹顶2为圆形,在所述穹顶2的上表面上设有太阳能电池1,所述穹顶2的正下方设有圆形的底座8,所述穹顶2的边缘至所述底座8之间在铅直方向上设有围挡4,所述围挡4的横截面为弧形且与所述穹顶2的圆形边缘的曲率相吻合,所述穹顶2与底座8之间设有电缆管3,所述电缆管3包括安装在所述穹顶2内壁上且与内壁的径向弧度相匹配的弧线段,与所述弧线段的下端连接的铅直段,与所述铅直段的下端连接的水平段,所述铅直段通过管卡安装在所述围挡4的内壁上,所述铅直段的中部的外壁上安装有靠接在所述围挡4的内壁上的控制箱5,所述电缆管3的水平段安装在所述底座8内且与底座8内设有的腔室联通,所述腔室内安装有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有电缆,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缆管3的水平段、铅直段与所述铅直段中部上的控制箱5电连接,还通过弧线段与所述穹顶2的上表面上设有太阳能电池1电连接;

所述控制箱5上设有与所述电缆连接的插头6,所述插头6与防寒服上的插座12配合连接,所述插座12通过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导线与设置在防寒服的左上臂或右上臂上的温控器10电连接,所述温控器10与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电加热丝9电连接;

在正对所述电缆管3的铅直段方向上,在所述围挡4上设置门15,所述门15的铅直方向的左右镜像对称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电缆管3的铅直段的轴向中心轴线组成的平面通过所述圆形的底座8的中心点的轴向中心线。即从图2的视角看,所述门15位于正下侧,所述电缆管3的铅直段位于图的上侧,两者的中心轴线的共有平面以点划线表示,由图中看出,该平面与圆形的底座8的交线经过底座8的中心点,因此位于铅直方向上的所述底座8的中心点的轴向中心线也在该平面内。这样,门相当于以电缆管3的铅直段为左右镜像对称的中心轴线,保障门设立的端正性,使整个岗亭结构整洁,符合建筑审美要求。

也可以在所述穹顶2的上表面上设有相对水平面垂直的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1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实现太阳能电池1的立体安装方式,有利于增强对太阳能的吸收。所述控制箱5还包括设有的充电接口14,所述充电接口14连接在电缆上,方便在阴天、夜晚等无太阳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的充电器为蓄电池7充电,从而减少对太阳能的依赖,扩大应用场景,增强岗亭的实用性。

在所述控制箱5中还设有通过所述电缆与蓄电池7连接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可以与设置在岗亭内的围挡4的内壁上的电热器或热风机电连接。这样,同样减少对太阳能的依赖,增强岗亭的实用性。

所述温控器10还包括壳体和温控旋钮11,所述温控旋钮11固定在所述温控器10的壳体上,所述温控旋钮11与温控器10中设有的斩波器1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斩波器13的动力输入端通过所述插座12与插头6中的一个电极与所述蓄电池7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斩波器1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与所述电加热丝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加热丝9的另一端途经所述温控器10的壳体并通过插座12与插头6中的另一个电极与蓄电池7的负极连接。

另外,图5、图6中,为扩大视野空间,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即将电缆安装在连接穹顶2中心的立柱16的空腔中,以实现电缆的暗装效果,这样不仅扩大对岗亭周边环境的无任何障碍的视野空间,还增强了整个岗亭的建筑强度,围挡4可全部采用钢化玻璃等透明材质,围挡4的弧度角范围为240-260度,相应的门15的弧度角范围为100-120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防寒岗亭系统,它包括穹顶2,所述穹顶2为圆形,在所述穹顶2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定坡度的平面板,坡度可以设置为10度至30度之间并在所述平面板上安装太阳能电池1,所述穹顶2的中心点与立柱16的上端连接,所述立柱16的轴向中心线和所述穹顶2的中心点的轴向中心线重合且在铅直方向上,所述立柱16包括中空的管腔,位于立柱16的中段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箱5,所述立柱16的下端与圆形的底座8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穹顶2的边缘至所述底座8之间设有围挡4,所述围挡4的横截面为弧形且与所述穹顶2的圆形边缘的曲率相吻合,在所述围挡4上,以正对所述立柱16与所述控制箱5的共有平面且立柱16位于控制箱5的左侧时为参照设置门15,所述门15的铅直方向的左右镜像对称轴与所述立柱16的轴向中心线组成的共有平面垂直于所述立柱16与控制箱5所处的平面;以图6所示,所述立柱16与控制箱5的共有平面在图6中用过立柱16和控制箱5的虚线表示,且图中立柱16位于控制箱5的左侧,所述门15的铅直方向的左右镜像对称轴与所述立柱16的轴向中心线组成的共有平面在图6中以点划线表示,该平面垂直于所述立柱16与控制箱5所处的虚线表示的共有平面。这样门15相当于以立柱16为对称轴,左右两侧镜像对称,是岗亭建筑结构保持整体端正,同时还保障了控制箱5操作面板朝向门15侧,方便观察和操作。

所述底座8内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安装有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有电缆,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立柱16的中空的管腔分别与所述穹顶2的上表面上安装在平面板上的太阳能电池1以及所述立柱16中段上的控制箱5电连接,所述控制箱5上设有与所述电缆连接的插头6,所述插头6与防寒服上的插座12配合连接,所述插座12通过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导线与设置在防寒服的左上臂或右上臂上的温控器10电连接,所述温控器10还与设置在所述防寒服的衬里内的电加热丝9电连接。这里,温控器10的具体结构同上述结构一致,不再赘述。

防寒服可以仅仅是上衣,也可以包括内部同样设有电加热丝9的裤子和鞋。防寒服的上衣和裤子和鞋可以是类似潜水服一样的一体化设计,也可以是分体式设计,当采用分体式设计时,上衣和裤子和鞋之间的电加热丝9通过插接件串联后再经插座12与插头6与控制箱5中的温控器10电连接,实现为上衣和裤子和鞋中的整个电加热丝9供电的状况,实现全身的取暖防寒的效果。

太阳能电池1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单体,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多少决定太阳能电池单体之间相互串联后可以获得6伏12伏、24伏等不同电压等级的防寒服,满足不同地域的人员对不同电压的需要。本方案通过利用太阳能为蓄电池7充电,蓄电池7通过温控器10为电加热丝9提供电能,使工作人员所穿的防寒服保持适宜温度并驱赶潮气,也使暴露在户外寒冷的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可以抵御阴冷、潮湿的寒气,避免因着凉导致的腰腿的疼痛和劳损,从而保障了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满足现场工作需要。

太阳能电池1安装在有一定坡度的平面板上,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常年日照统计,通过支架采用立体安装方式,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为进一步完善该系统,还可利用市电或通过控制箱5上外引电源接口,在岗亭内侧配置可拆卸的发热电阻丝或热风机等取暖装置,提高严寒气候下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温度;虽与本方案主题不一致,但御寒和防暑本为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因此还可以针对夏天高温天气,配置太阳能电池1驱动的小型电风扇,满足工作人员消暑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