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381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



背景技术:

钢筋支架在建筑领域中是为了支撑钢筋、控制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钢筋支架克服了水泥垫块易碎、不易运输、成本高的弊端,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逃模,对钢筋固定不牢,当模板拆下时产生常见凹凸不平的现象,解决了混凝土构件因出现小裂缝而容易产生工程隐患,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难题。

由于钢筋支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因此在建筑业界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的钢筋支架在使用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不同建筑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求不一,现有钢筋支架不具备上、下排筋的高度可调功能,因此适用性差;二、现有钢筋支架中,上排筋和下排筋均通过绑扎的方式与其固定,存在固定麻烦、费时费力的问题,且无法保证上排筋和下排筋的平行度;三、上排筋、下排筋与钢筋支架的定位可靠性欠佳,存在一定质量隐患。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包括上定位架、下定位架以及支柱;所述上定位架用于定位上排筋,所述下定位架用于定位下排筋,且上定位架与下定位架均高度可调地定位于所述支柱上;

所述上定位架包括一托板,该托板的板体水平设置,且托板的周部向上凸设有多个定位钩;所述上排筋放置于所述上定位架上,通过所述托板承载,各所述定位钩扣紧上排筋避免其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

所述下定位架包括一顶板,该顶板的板体同样水平设置,与所述托板的板体平行,且顶板的周部向下凸设有多个弹性定位爪;所述下排筋经由所述弹性定位爪夹紧定位,进而限制下排筋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发生位移;

其中,所述支柱上沿其高度方向等距间隔凹设有多个定位槽,这些定位槽以支柱高度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分为上部的多个上定位槽以及下部的多个下定位槽;

各所述上定位槽用于卡扣配合所述上定位架的托板,用以将上定位架固定在支柱的不同高度位置;各上定位槽均环绕所述支柱开设,且上定位槽的上缘朝上并朝外倾斜,构成上缘的上端延伸至支柱的外缘,上缘的下端延伸至上定位槽的下缘;上定位槽的下缘水平设置,垂直于支柱的外缘呈环状,用于抵靠定位上定位架的托板;所述上定位架的托板通过一弹性张紧环套设于所述支柱的外缘,托板依靠所述弹性张紧环的预紧力夹持所述支柱,且该弹性张紧环设有一解锁结构,用以克服所述预紧力使所述托板可在支柱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实现上定位架的高度可调;

各所述下定位槽用于卡扣配合所述下定位架的顶板,用以将下定位架固定在支柱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下定位槽的形状为所述上定位槽垂直翻转后的形状,即,下定位槽的上缘水平设置,垂直于支柱的外缘呈环状,用于抵靠定位下定位架的顶板;下定位槽的下缘朝下并朝外倾斜;所述顶板同样通过所述弹性张紧环套设于所述支柱的外缘,通过操作弹性张紧环的解锁结构克服所述预紧力使所述顶板可在支柱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实现下定位架的高度可调。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上定位架与下定位架均高度可调地定位于所述支柱上”,通过该高度可调的设计,以改变上定位架与下定位架的间距,进而改变上排筋与下排筋的间距,使钢筋支架可适配不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

2.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上定位架的设计,一方面,上排筋可以直接放置在托板上定位,避免了以往需要捆扎定位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上排筋上的载重增加,也能得以通过托板的托载而得到稳定支撑,提高了钢筋支架的可靠性。

3.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下定位架的设计,一方面,下排筋可以直接通过弹性定位爪定位在顶板上,避免了以往需要捆扎定位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下排筋的向上受力增加,也能得以通过顶板的抵靠而得到稳定支撑,提高了钢筋支架的可靠性。

4.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定位爪通过簧片或拉簧自行收紧对下排筋进行夹紧,需要人工操作克服簧片或拉簧的收紧力以松开下排筋。

5.上述方案中,通过上定位槽的形状设计,所述上定位架将能较为容易地通过向上的力沿着上定位槽的倾斜上缘向上位移,以与不同高度位置的上定位槽配合来调整上定位架的高度位置,同时,受制于上定位槽的下缘抵靠,上定位架将无法通过向下的力来进行向下的位移;即,通过上定位槽的特殊形状设计,上定位架可以直接向上位移但不可以直接向下位移,除非对上定位架托板的弹性张紧环解锁;因此,上定位槽可有效地对上定位架产生向上的支撑力,进而保证上排筋被有效支撑,保证钢筋支架对于上方重物支撑的可靠性。

6.上述方案中,通过下定位槽的形状设计,下定位架将能较为容易地通过向下的力沿着下定位槽的倾斜下缘向下位移,以与不同高度位置的下定位槽配合来调整下定位架的高度位置,同时,受制于下定位槽的上缘抵靠,下定位架将无法通过向上的力来进行向上的位移;即,通过下定位槽的特殊形状设计,下定位架可以直接向下位移但不可以直接向上位移,除非对下定位架顶板的弹性张紧环解锁;因此,下定位槽可有效地对下定位架产生向下的支撑力,进而保证下排筋被有效支撑,保证钢筋支架对于向下支撑的可靠性。

7.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对支撑连杆,两所述支撑连杆等长,并相互以其中部铰接使两支撑连杆构成一X形支架,该X形支架的铰接点为可固定设计,较为简单的固定方式是通过插片插入铰接点的周部,通过填充铰接点周部两支撑连杆的间隙达到对支撑连杆进行抵靠限位的目的;同时该铰接点在所述支柱的高度方向上下可调并可相对支柱定位,以配合上定位架/下定位架的高度调节;两支撑连杆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定位架的托板下端,且两上转动点的间距可调,两支撑连杆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定位架的顶板上端,且两下转动点的间距可调。

其中,通过铰接点的可固定设计,一方面可保持托板的板体与顶板的板体的平行度,另一方面可提升钢筋支架支撑的可靠性。

其中,通过两所述上转动点以及两所述下转动点均为间距可调的设计,以配合两支撑连杆绕所述铰接点的转动。

8.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定位架的上端对应所述托板设有一压紧垫,该压紧垫相对所述支柱上下滑动设置,用于向下将定位于上定位架中的上排筋进行压紧;所述下定位架的弹性定位爪对应所述顶板设有一夹紧垫,该夹紧垫用于向上夹紧定位于下定位架中的下排筋。

通过所述压紧垫及所述夹紧垫的设计,可保持上排筋与下排筋的定位稳定性,进而保证两者的平行度;所述压紧垫及所述夹紧垫可为橡胶材质,也可为泡沫材质等类似的具有弹性的材质。

9.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张紧环为呈环状设置的弹性销结构,弹性销的销头通过弹簧的张力与支柱的外缘抵靠配合;所述解锁结构作用于所述销头,用于克服弹簧的张力。

10.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定位架、所述下定位架以及所述支柱的表面均涂布有抗氧化涂层,既可以避免钢筋支架发生氧化而锈蚀,还可避免钢筋支架直接接触混凝土而发生碳化,以延长钢筋支架的使用寿命。

11.上述方案中,相邻两钢筋支架之间还设有一保持连杆,该保持连杆水平设置,用于连接相邻两钢筋支架的支柱,并保持相邻两钢筋支架的距离;通过多个保持连杆的设置,各所述钢筋支架可连结为一个高强度的钢筋框架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包括上定位架、下定位架及支柱;上、下定位架均高度可调地定位于支柱上;上定位架包括托板,托板的周部上凸有多个定位钩,用于定位上排筋;下定位架包括顶板,顶板的周部下凸有多个弹性定位爪,用于定位下排筋;支柱上凹设有多个定位槽,上定位槽用于卡扣配合上定位架的托板,用以将上定位架固定在支柱的不同高度位置;各上定位槽的上缘朝上并朝外倾斜,下缘水平设置,垂直于支柱的外缘呈环状;下定位槽用于卡扣配合下定位架的顶板,用以将下定位架固定在支柱的不同高度位置;各下定位槽的上缘水平设置,垂直于支柱的外缘呈环状,下缘朝下并朝外倾斜。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根据建筑需要,灵活调整上排筋与下排筋的间距,以适应钢筋保护层的不同厚度要求;

2、可大幅降低上排筋、下排筋与钢筋支架的固定难度,不仅省事省力,且能保证上排筋和下排筋的平行度;

3、可大幅提高上排筋、下排筋与钢筋支架的定位可靠性,减少质量隐患;

4、提高了钢筋支架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消除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定位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定位架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上定位架;2.下定位架;3.支柱;4.上排筋;5.下排筋;6.托板;7.定位钩;8.顶板;9.弹性定位爪;10.上定位槽;10a.上定位槽的上缘;10b.上定位槽的下缘;11.下定位槽;11a.下定位槽的上缘;11b.下定位槽的下缘;12.支撑连杆;13.铰接点;14.上转动点;15.下转动点;16.压紧垫;17.夹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高度可调的高强度钢筋支架,包括上定位架1、下定位架2以及支柱3;所述上定位架1用于定位上排筋4,所述下定位架2用于定位下排筋5,且上定位架1与下定位架2均高度可调地定位于所述支柱3上;通过该高度可调的设计,以改变上定位架1与下定位架2的间距,进而改变上排筋4与下排筋5的间距,使钢筋支架可适配不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

所述上定位架1包括一托板6,该托板6的板体水平设置,且托板6的周部向上凸设有多个定位钩7;所述上排筋4放置于所述上定位架1上,通过所述托板6承载,各所述定位钩7扣紧上排筋4避免其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通过所述上定位架1的设计,一方面,上排筋4可以直接放置在托板6上定位,避免了以往需要捆扎定位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上排筋4上的载重增加,也能得以通过托板6的托载而得到稳定支撑,提高了钢筋支架的可靠性。

所述下定位架2包括一顶板8,该顶板8的板体同样水平设置,与所述托板6的板体平行,以保证上排筋4与下排筋5的平行度,且顶板8的周部向下凸设有多个弹性定位爪9;所述下排筋5经由所述弹性定位爪9夹紧定位,进而限制下排筋5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发生位移;通过所述下定位架2的设计,一方面,下排筋5可以直接通过弹性定位爪9定位在顶板8上,避免了以往需要捆扎定位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下排筋5的向上受力增加,也能得以通过顶板8的抵靠而得到稳定支撑,提高了钢筋支架的可靠性。所述弹性定位爪9通过簧片或拉簧自行收紧对下排筋5进行夹紧,需要人工操作克服簧片或拉簧的收紧力以松开下排筋5。

其中,所述支柱3上沿其高度方向等距间隔凹设有多个定位槽,这些定位槽以支柱3高度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分为上部的多个上定位槽10以及下部的多个下定位槽11;

各所述上定位槽1用于卡扣配合所述上定位架1的托板6,用以将上定位架1固定在支柱3的不同高度位置;各上定位槽10均环绕所述支柱3开设,且上定位槽10的上缘10a朝上并朝外倾斜,构成上缘10a的上端延伸至支柱3的外缘,上缘10a的下端延伸至上定位槽10的下缘10b;上定位槽10的下缘10b水平设置,垂直于支柱3的外缘呈环状,用于抵靠定位上定位架1的托板6;所述上定位架1的托板6通过一弹性张紧环(图中未绘出)套设于所述支柱3的外缘,托板6依靠所述弹性张紧环的预紧力夹持所述支柱3,且该弹性张紧环设有一解锁结构,用以克服所述预紧力使所述托板6可在支柱3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实现上定位架1的高度可调;通过上定位槽10的形状设计,所述上定位架1将能较为容易地通过向上的力沿着上定位槽10的倾斜上缘10a向上位移,以与不同高度位置的上定位槽10配合来调整上定位架1的高度位置,同时,受制于上定位槽10的下缘10b抵靠,上定位架1将无法通过向下的力来进行向下的位移;即,通过上定位槽10的特殊形状设计,上定位架1可以直接向上位移但不可以直接向下位移,除非对上定位架1托板6的弹性张紧环解锁;因此,上定位槽10可有效地对上定位架1产生向上的支撑力,进而保证上排筋4被有效支撑,保证钢筋支架对于上方重物支撑的可靠性。

各所述下定位槽11用于卡扣配合所述下定位架2的顶板8,用以将下定位架2固定在支柱3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下定位槽11的形状为所述上定位槽10垂直翻转后的形状,即,下定位槽11的上缘11a水平设置,垂直于支柱3的外缘呈环状,用于抵靠定位下定位架2的顶板8;下定位槽11的下缘11b朝下并朝外倾斜;所述顶板8同样通过所述弹性张紧环(图中未绘出)套设于所述支柱3的外缘,通过操作弹性张紧环的解锁结构克服所述预紧力使所述顶板8可在支柱3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实现下定位架2的高度可调;通过下定位槽11的形状设计,下定位架2将能较为容易地通过向下的力沿着下定位槽11的倾斜下缘11b向下位移,以与不同高度位置的下定位槽11配合来调整下定位架2的高度位置,同时,受制于下定位槽11的上缘11a抵靠,下定位架2将无法通过向上的力来进行向上的位移;即,通过下定位槽11的特殊形状设计,下定位架2可以直接向下位移但不可以直接向上位移,除非对下定位架2顶板8的弹性张紧环解锁;因此,下定位槽11可有效地对下定位架2产生向下的支撑力,进而保证下排筋5被有效支撑,保证钢筋支架对于向下支撑的可靠性。

其中,还包括一对支撑连杆12,两所述支撑连杆12等长,并相互以其中部铰接使两支撑连杆12构成一X形支架,该X形支架的铰接点13为可固定设计,较为简单的固定方式是通过插片插入铰接点13的周部,通过填充铰接点13周部两支撑连杆12的间隙达到对支撑连杆12进行抵靠限位的目的;同时该铰接点13在所述支柱3的高度方向上下可调并可相对支柱3定位,以配合上定位架1/下定位架2的高度调节;两支撑连杆12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定位架1的托板6下端,且两上转动点14的间距可调,两支撑连杆12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定位架2的顶板8上端,且两下转动点15的间距可调。

通过铰接点13的可固定设计,一方面可保持托板6的板体与顶板8的板体的平行度,另一方面可提升钢筋支架支撑的可靠性。

通过两所述上转动点14以及两所述下转动点15均为间距可调的设计,以配合两支撑连杆12绕所述铰接点13的转动。

其中,所述上定位架1的上端对应所述托板6设有一压紧垫16,该压紧垫16相对所述支柱3上下滑动设置,用于向下将定位于上定位架1中的上排筋4进行压紧;所述下定位架2的弹性定位爪9对应所述顶板8设有一夹紧垫17,该夹紧垫17用于向上夹紧定位于下定位架2中的下排筋5。

通过所述压紧垫16及所述夹紧垫17的设计,可保持上排筋4与下排筋5的定位稳定性,进而保证两者的平行度;所述压紧垫16及所述夹紧垫17可为橡胶材质,也可为泡沫材质等类似的具有弹性的材质。

其中,所述弹性张紧环可为呈环状设置的弹性销结构,弹性销的销头通过弹簧的张力与支柱3的外缘抵靠配合;所述解锁结构作用于所述销头,用于克服弹簧的张力。

其中,所述上定位架1、所述下定位架2以及所述支柱3的表面可涂布有抗氧化涂层,以延长钢筋支架的使用寿命。

其中,相邻两钢筋支架之间还设有一保持连杆(图中未绘出),该保持连杆水平设置,用于连接相邻两钢筋支架的支柱3,并保持相邻两钢筋支架的距离;通过多个保持连杆的设置,各所述钢筋支架可连结为一个高强度的钢筋框架体。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建筑需要,灵活调整上排筋与下排筋的间距,以适应钢筋保护层的不同厚度要求;可大幅降低上排筋、下排筋与钢筋支架的固定难度,不仅省事省力,且能保证上排筋和下排筋的平行度;可大幅提高上排筋、下排筋与钢筋支架的定位可靠性,减少质量隐患;提高了钢筋支架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消除质量隐患。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