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钢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3808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钢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定位是构件安全的保障措施,钢筋保护层是有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梁筋来决定的,进行了预埋梁筋的定位安装,即确保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在楼板上浇筑梁的时候,因为二者往往是一体浇筑,使得浇筑结构的实施比较困难。为此,本实用新型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梁的预埋梁筋安装的梁钢筋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多个托架,多个所述托架沿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楼板底模上并跨度于梁模板的两侧;所述托架包括支撑于所述梁模板两侧的所述楼板底模上的支杆和连接于两侧的所述支杆之间、用于架设梁钢筋的架杆;所述架杆的顶部相对于梁模板底模的高度为梁截面高度减去一倍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一倍所述梁钢筋的直径。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梁模板底模上架设托架,从而来定位安装梁钢筋,通过梁截面高度减去一倍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一倍所述梁钢筋的直径来得到架杆的顶部相对于梁模板底模的高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提高了梁钢筋绑扎一次合格率。

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支杆之间的距离为梁截面宽度加上至少两倍所述支杆的杆径。方便支杆更好地设置在梁模板两侧的楼板底模上。

进一步的,所述梁钢筋包括第一面筋和第二面筋;所述第一面筋安装于所述架杆的上方,所述第二面筋安装于所述架杆的下方。第一面筋与第二面筋的数量都为多根,夹设于架杆的上下两侧,提高了架杆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托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梁底筋和箍筋;所述箍筋的顶部挂设于所述第一面筋上,所述梁底筋安装于所述箍筋的底部。更加方便地进行梁内的梁钢筋的预埋安装,通过托架来定位梁钢筋,然后再通过箍筋来定位梁底筋,从而达到定位梁内的所有结构预埋筋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与所述楼板底模之间设有保护垫块。当混凝土浇筑完毕的时候,防止支杆外露于楼板结构,使得整体不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梁钢筋绑扎于所述箍筋,所述梁底筋绑扎于所述箍筋。绑扎的方式,简单方便,且实施起来更加的快捷有效率。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托架之间连接有加固连接件。加强相连的托架的连接性,并进一步加强多个托架的整体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梁钢筋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梁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多个托架,多个托架沿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楼板底模1上并跨度于梁模板22的两侧;托架包括支撑于梁模板22两侧的楼板底模1上的支杆311和连接于两侧的支杆311之间、用于架设梁钢筋的架杆312;架杆312的顶部相对于梁模板底模22的高度为梁截面高度减去一倍梁钢筋保护层33的厚度及一倍梁钢筋的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梁模板底模22上架设托架,从而来定位安装梁钢筋,通过梁截面高度减去一倍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一倍所述梁钢筋的直径来得到架杆312的顶部相对于梁模板底模22的高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提高了梁钢筋绑扎一次合格率。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旨在于一体浇筑楼板与楼板上的梁的时候,方便定位安装梁结构中的梁钢筋的安装,至于楼板结构的预埋结构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限定,为方便描述,并没有给予具体的附图标记。

较佳的,两侧的支杆311之间的距离为梁截面宽度加上至少两倍支杆311的杆径。方便支杆更好地设置在梁模板22两侧的楼板底模1上。本实施例中,以“简支”的理念设计托架,一方面,不占用过多的楼板浇筑空间,避免与楼板浇筑空间里面的预埋梁筋位置冲突;另一方面,使得托架的取材可采用现场的废弃钢筋作为原料,绿色环保、可持续利用。优选的,支杆311和架杆312都采用钢筋。

较佳的,梁钢筋包括安装于架杆312上方的第一面筋321和安装于架杆312下方的第二面筋322。第一面筋321与第二面筋322的数量都为多根,夹设于架杆312的上下两侧,提高了架杆312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托架的稳定性。优选的,第一面筋321和第二面筋322的长度与梁的长度相匹配。梁钢筋保护层33形成于第一面筋321与楼板面层之间。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梁底筋35和箍筋37,该箍筋37挂设于第一面筋321上。箍筋37的刚性结构,使得梁钢筋定位之后,即可根据箍筋37来定位梁底筋35,简单合理。优选的,箍筋37为矩形箍筋37,安装起来更加的稳定。

较佳的,支杆311与楼板底模1之间设有垫块36。当混凝土浇筑完毕的时候,防止支杆311外露与楼板结构,使得整体不美观。优选的,垫块36采用混凝土垫块。

较佳的,梁钢筋绑扎于箍筋37,梁底筋35绑扎于箍筋37。绑扎的方式,简单方便,且实施起来更加的快捷有效率。

较佳的,相邻的托架之间连接有加固连接件。加强相连的托架的连接性,并进一步加强多个托架的整体安装稳定性。优选的,加固连接件为加固连接杆,其位置要避免与楼板结构中的预埋结构相冲突。加固连接件可连接于相邻托架的支杆之间或者架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首选搭建楼板模板,在楼板底模1上开设开口,然后再安装梁侧模和梁底模,在开口上架设托架,并相对应的定位安装梁钢筋、梁底筋、箍筋,安装完成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从浇筑开口进入梁浇筑空间,最后振捣。初凝、拆模即可。梁截面的高度(即包括箍筋长度在内的楼板面层到梁模板底模之间的距离)、所需控制的梁钢筋保护层33的厚度和梁钢筋的直径可以在施工之前计算得出,因此可以计算所需架杆相对于梁模板底模的架设高度,从而控制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梁模板底模上架设托架,从而来定位安装梁钢筋,通过梁截面高度减去一倍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一倍所述梁钢筋的直径来得到架杆的顶部相对于梁模板底模的高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提高了梁钢筋绑扎一次合格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变化。因而,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