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65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隔震支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的橡胶类隔震支座在抗拉能力方面,取决于由加工制造技术水平决定的叠层橡胶与加劲钢板的黏结质量,这导致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较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橡胶隔震支座在水平及竖向罕遇地震组合作用下的最大拉应力不应超过1.0MPa。

授权公告号为CN 20159324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并公开了在橡胶支座的叠层橡胶弹性体内绕其垂直中心线均布有若干个柱形孔,每一柱形孔内设有一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两头的T形头分别与上下连接板内阶梯孔内的沉头圆螺母配合,将拉伸弹簧钩拉于上下连接板之间。然而这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拉伸刚度与压缩刚度相比尽管较小,但是也远远大于在不影响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变形、初始刚度等基本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改善支座抗拉能力的弹簧的刚度,橡胶隔震支座受拉时大部分拉力仍是由橡胶支座自身承担而非设置在支座内或支座外的弹簧,无法改善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包括上封板、下封板、上下封板之间的弹簧套筒、弹簧拉杆、球型垫圈和弹簧固定螺栓,所述上下封钢板内分别设置有凹球面螺栓孔;所述弹簧套筒内设有弹性件和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固定板,弹簧套筒两端与弹性件中心分别设有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弹簧拉杆具有T形头部和螺杆部,所述T形头部通过球型垫圈设置在所述上封板内的凹球面螺栓孔内,所述螺杆部穿过所述弹簧套筒一端的通孔和弹性件内的通孔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下封板内的凹球面螺栓孔,并与所述弹簧套筒另一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橡胶隔震支座内的弹簧,可以明显提高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球型垫圈相对于支座上下封钢板的凹球面螺栓孔可以作各向旋转,使橡胶隔震支座内的橡胶压缩弹性组件满足水平向各向位移。在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向位移的过程之中,随着橡胶压缩弹性组件内弹性体发挥的弹性阻尼耗能作用有效减少了地震的水平向作用;当橡胶隔震支座达到水平向位移极限时,由于弹簧套筒管壁的约束作用,弹性件不再被继续压缩,且限制隔震支座继续水平向位移,从而起到水平向的抗拉作用。在橡胶隔震支座竖向移动时,弹性体的弹性阻尼耗能作用也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的竖向作用;当弹性体被压缩到设计极限时,由于弹簧套筒管壁的约束作用,弹性体不再被继续压缩,进而限制橡胶隔震支座继续上下移动,从而起到竖向的抗拉拨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圆柱体的橡胶压缩弹簧或聚氨酯压缩弹簧,圆柱体的表面呈规则的波纹形。

波纹形弹簧具有较大的大压缩量,且波纹形弹簧的大压缩量和圆柱形橡胶弹簧的各向剪切位移能力满足橡胶隔震支座的各向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秉承了弹性件复位能力强、耐久性好,性能稳定可靠、构造简单、便于生产等的优点,利用波纹形弹簧的大压缩量及圆柱形橡胶弹簧的各向剪切位移能力满足橡胶隔震支座的各向水平位移,并利用橡胶材料承压能力大的优点大幅提升支座的抗拉拔能力,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普通橡胶叠层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等弹性体隔震支座的抗拉拨结构,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广泛适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道路结构等土木工程结构的隔震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中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中上、下封板内的凹球面螺栓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水平向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竖向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弹性件;2、固定板;3、弹簧套筒;4、弹簧拉杆;5、球型垫圈;6、弹簧固定螺栓;7、凹球面螺栓孔;8.1、上封板;8.2、下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用橡胶压缩弹簧组件,具有上封板8.1、下封板8.2、上下封板之间的弹簧套筒3、弹簧拉杆4、球型垫圈5、弹簧固定螺栓6和分别设置在上下封钢板内的凹球面螺栓孔7;所述弹簧套筒3内设有弹性件1和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固定板2,弹簧套筒3两端和弹性件1中心分别设有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弹簧拉杆4具有T形头部和螺杆部,所述T形头部通过球型垫圈5设置在所述上封板8.1内的凹球面螺栓孔7内,所述螺杆部依次穿过所述弹簧套筒3一端的通孔和弹性件1内的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板2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固定螺栓6穿过所述下封板8.2内的凹球面螺栓孔7,并与所述弹簧套筒3另一端螺纹连接。

所述弹性件1为圆柱体的橡胶压缩弹簧或聚氨酯压缩弹簧,圆柱体的表面呈规则的波纹形。

所述球型垫圈5为带中心孔的钢质球冠板。

所述弹簧套筒3由钢管和两个带通孔的钢管封板组成。

所述弹簧拉杆4和弹簧固定螺栓6为高强螺栓。

所述凹球面螺栓孔7的螺栓沉孔的底部呈凹球面形状。

参见图4-5,地震作用引起梁体水平向位移时,球型垫圈5相对于支座上下封钢板的凹球面螺栓孔7可以作各向旋转,使波纹形压缩弹簧组件满足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向各向位移。在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向位移的过程之中,随着波纹形压缩弹簧压缩量的增加,波纹形压缩弹簧的反力越来越大,远远超过橡胶隔震支座本体的橡胶抗剪强度,其发挥的弹性阻尼耗能作用有效减少了地震的水平向作用;当橡胶隔震支座达到设计的水平向位移量时,由于弹簧套筒管壁的约束作用,橡胶产生的侧向膨胀已填充满弹簧套筒的弹簧空间,波纹形压缩弹簧不再被继续压缩,其承压能力大幅增加,限制梁体继续水平向位移,从而起到弹性抗水平向抗拉作用。

地震作用引起梁体竖向位移时,波纹形弹簧被压缩,随着压缩量的增加,波纹形弹簧的反力越来越大,远远超过橡胶隔震支座本体的橡胶拉伸强度,其发挥的弹性阻尼耗能作用有效减少了地震的竖向作用;当弹簧被压缩到设计极限时,由于弹簧套筒管壁的约束作用,橡胶产生的侧向膨胀已填充满弹簧套筒的弹簧空间,波纹形弹簧不再被继续压缩,其承压能力大幅增加,限制梁体继续向上位移,从而起到弹性抗拉拨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