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建筑填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122发布日期:2018-09-07 22:00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建筑填充构造。



背景技术:

钢板剪力墙就是以钢板为材料,且以承受水平剪力为主的墙体,其受力单元由内嵌钢板和竖向边缘构件(柱或竖向加劲肋)、水平边缘构件(梁或水平加劲肋)构成。当钢板沿结构某跨自上而下连续布置时,即形成钢板剪力墙体系。钢板剪力墙作为新型抗侧力构件,具有较大的弹性初始刚度、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塑性性能、稳定的滞回特性等,在装配式建筑中具有广泛的使用基础。

单钢板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剪力墙。与传统的砌体墙不同的是,其中心是采用一道钢板来承载剪力的。为了提高其极限承载力,一般会在钢板的两侧平面上焊接加劲肋。加劲肋可以以水平、竖向或混合交叉形式布置,然而加劲肋的焊接会导致钢板平面不平整。而单钢板剪力墙作为建筑填充墙,仍然必须满足使用功能,例如保温、隔音、防潮及挂重物等等。而这些功能是单纯的钢板剪力墙无法满足的,需要采用填充来弥补。但是,传统的砌体填充与突出钢板表面的加劲肋存在冲突。现有的做法是在砌体表面进行开槽,然后将加劲肋嵌入凹槽中,该工序极度费工费料。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建筑填充构造,满足经济、实用、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无法满足保温、隔音、防潮、挂重物等功能需求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建筑填充构造。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各实现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均可进行相互组合,不构成限制。

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建筑填充构造,钢板剪力墙上布置有一道或多道加劲肋;钢板剪力墙朝室内一侧采用填充物进行填充抹平,且钢板剪力墙上室内一侧的加劲肋顶部不露出填充物层顶部,填充物层上继续覆盖一层砌块或条板;其余室内墙面的功能层涂覆于砌块或条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板剪力墙朝室外一侧也采用填充物进行填充抹平,且钢板剪力墙上室外一侧的加劲肋顶部不露出填充物层顶部,填充物层上继续覆盖一层砌块或条板;其余室外墙面的功能层涂覆于砌块或条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板剪力墙朝室外一侧的加劲肋采用岩棉板进行覆盖包裹,且室外一侧的加劲肋顶部不露出岩棉板顶部;其余室外墙面的功能层铺设于岩棉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岩棉板上铺设的功能层由内至外依次为防水透气层、纤维水泥板和真石漆层,且防水透气层和纤维水泥板之间通过设置龙骨形成夹层空腔。

作为优选,室外一侧和室内一侧的填充物可以选择自水泥砂浆或石膏砂浆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室内墙面的功能层为抹灰层。

作为优选,室内墙面的功能层由内至外依次为网格布和水泥砂浆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在填充层上开槽,可以直接以水泥砂浆等填充物抹平加劲肋的凸起高度。而且,位于室内的墙体采用填充物层+砌块/条板的构造,不仅解决了加劲肋冲突的问题,还同时满足了保温、隔音、挂重物等功能需求。而对于室外的墙体,既可以采用与室内相同的做法,也可以直接采用岩棉板进行包裹,然后再防水透气层、纤维水泥板辅以龙骨空腔形成三层防水体系,大大降低了渗水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水房间的一种钢板剪力墙构造做法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均为mm);

图2潮湿房间的一种钢板剪力墙构造做法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均为m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一实施例中的带加劲肋单钢板剪力墙建筑填充构造,该构造适用于干燥的无水房间。由于其剪力墙采用带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而且加劲肋分别布置与剪力墙的两侧,钢板剪力墙加劲肋的尺寸为80mm×30mm×3mm,因此若采用传统的做法需要对各种板体进行开槽处理,施工效率和经济性较差。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钢板剪力墙室内一侧和室外一侧采用不同的做法。

首先,室内一侧的钢板剪力墙采用水泥砂浆对加劲肋下方的空间进行填充,填充高度为30mm。水泥砂浆抹平后与加劲肋平齐,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可进一步施工其他工序。当然,水泥砂浆层也可略高于加劲肋,只要加劲肋顶部不露出填充物层顶部即可。室内墙面在水泥砂浆层上继续施工100mm厚ALC板和10mm厚薄抹灰。当然,ALC板也可以采用砌体进行替换。

而对于室外墙体,考虑到施工方便,直接采用100mm厚岩棉板包裹于加劲肋上,岩棉板表面平整,可用于施工其他功能层。考虑到该侧的防水需求,因此岩棉板上由下至上逐层施工1mm厚防水透气层、次龙骨、10mm厚高密度纤维水泥板,最外侧涂覆真石漆。次龙骨在防水透气层和高密度纤维水泥板之间形成了一个空腔,当外部渗水进入该空腔时,可以顺着空腔往下流,以减少进入剪力墙内部的可能性。因此,防水透气层、纤维水泥板以及龙骨空腔实际上形成了三层防水体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钢板剪力墙室内一侧不采用岩棉板进行包裹,而是与室内一侧一样,采用水泥砂浆填充+ALC板的做法。其余的防水功能层覆盖于ALC板至上。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室外一侧的做法可以与室内一侧相同,但是岩棉板只能用于室外一侧,因为岩棉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性,置于室内一侧不符合环保健康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钢板剪力墙的构造做法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该房间为接触水的潮湿房间,例如卫生间、厨房灯。由于墙体室内一侧容易接触水,因此需要考虑到内侧防水需求,此时薄抹灰无法满足。在本实施例中,将原来直接涂覆于ALC板上的薄抹灰替换成了网格布和18mm厚的水泥砂浆层,以此提高其防水能力。当然,如果该房间对防水等级的要求更高时,可以考虑采用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例如,填充物不仅仅可以采用水泥砂浆,也可以采用石膏砂浆等进行替换,只要能够粘结在钢板上起到填充作用即可。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