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9835发布日期:2018-07-24 22:10阅读:3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属于建筑桥架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工程住宅及办公主楼内,每层设有配电井,各层配电井位置统一,配电井内有若干母线及电缆桥架,由于配电井内空间有限,且均需穿楼板敷设,通常需采用沿竖井安装的方法安装电缆桥架。

现有的方法是:通过竹胶板或木工板制作预留洞模具后,浇筑形成与电缆桥架的支托尺寸相互适配的预留孔洞,并手工拆除预留洞模具,并将桥架以螺栓固定在预留孔洞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木盒制作、预留孔洞、顺眼清理、桥架安装、电缆敷设、防火封堵。现有的桥架设置过程存在有如下缺陷:(1)现有的桥架安装方法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现场制作电缆桥架模具,浇筑后需将模具分解,施工效率低。(2)现有模具由于在浇筑混凝土之后需要分解,因此模具无法重复利用,大大增加了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盒体与混凝土配合形成电缆桥架的预留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模具进行分解的弊端,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的开口端形成盒口,盒口周圈外侧设有外沿,在外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盒体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的盒体的侧边为倾斜边,盒体的长度和宽度均自盒口处至盒底处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的盒口处的尺寸为510mm*310mm,所述盒底处的尺寸为500mm*300mm。

优选的,所述的外沿平行于盒体的盒底。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孔开设在所述外沿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壁厚为1.5~2.5mm,高度为120~165mm。

优选的,所述外沿的宽度为10~20mm,厚度为2~3mm。

优选的,所述的盒体以及外沿为一体成型的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中,通过盒体与混凝土配合形成电缆桥架的预留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模具进行分解的弊端,提高了施工效率。

2、盒体以及外沿为一体成型的塑料材质,便于加工成型,因此材料成本以及制造成本均较为低廉。

3、将盒体设计为上小下大的形式,方便多个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上下依次套装,因此在大批量运输时可以大大减小占用的体积,提高了运输效率。

4、混凝土凝固之后从混凝土的下方拆除浇筑模板,浇筑模板拆除的同时将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从混凝土中取出,从而在混凝土中形成电缆桥架的预留孔。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可以从浇筑模板上拆除后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正视图。

图3为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侧视图。

其中:1、盒体 2、盒口 3、外沿 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包括盒体1,盒体1为一端开口的方盒状,方盒的内部形成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的内腔,盒体1的开口端形成盒口2,定义盒体1中盒口2一端为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的底端。盒口2的周圈外翻形成外沿3,外沿3平行于盒体1的底面,在外沿3的表面中部开设有若干固定孔4。盒体1以及外沿3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材质,便于加工成型,因此材料成本以及制造成本均较为低廉。

在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中,盒体1的四条侧边均为倾斜边,使得盒体1的尺寸自盒口2处至盒底处递减,其中盒口2的尺寸为510mm*310mm,其盒底的尺寸为500mm*300mm。通过将盒体1设计为上小下大的形式,方便多个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上下依次套装,因此在大批量运输时可以大大减小占用的体积,提高了运输效率。

盒体1的深度为150mm,其壁厚为2mm,外沿3的宽度为15mm,其壁厚为3mm。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搭设浇筑模板,然后利用固定孔4将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固定于浇筑模板的预定位置,然后在浇筑模板的表面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成之后将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预埋在混凝土内部。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从混凝土的下方拆除浇筑模板,浇筑模板拆除的同时将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从混凝土中取出,从而在混凝土中形成电缆桥架的预留孔。本建筑用电缆桥架预留孔套盒可以从浇筑模板上拆除后二次利用。

盒体1还可以是方形结构。

盒体1的材质还可以是金属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