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301发布日期:2018-09-04 20:2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汽车成为人们不能缺少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车出行、旅游、购物、吃饭或者往返于工作与家庭之间。而日益紧张的停车车位使得开车出现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比较多的是立体的永久性的停车场,这样的停车场本身空间比较大,而且充分利用空间建设至少两层以上的立体停车装置,这样的立体停车场需要进行永久性建筑安装施工,需要专门的建筑用地,而且建筑安装成本比较高,投产周期比较长,难以拆除搬迁,个人用户根本不可能建设该种立体停车场,只有大型住宅内商场地下可以有这样的立体停车装置。但是目前仍然紧缺的停车位都是在商场、办公楼或高层住宅的路侧的停车和地面的简易停车位,尤其是车位紧张的繁华商业地区。但是在路侧地面停车位由于旁边就是马路,所以在该区域不允许建设如前面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因此,目前路侧停车是一个位置只能停靠一个汽车,从而造成停车车位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路侧停车一个位置只能停靠一个汽车,造成停车车位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载车台、平移装置和箱体;

所述第二框架设置在第一框架内,且所述第二框架的尺寸小于在第一框架的尺寸,所述第一框架顶端固定有所述载车台,且所述第一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两个U形架体,每个U形架体包括两个升降液压缸和一根第一横梁,两个U形架体的顶端之间用至少两根第二横梁固定;所述第二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支撑板和四个连接杆,且每一个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

所述平移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平移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滚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第二滚轮;

所述箱体固定在第一框架上,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控制器,所述箱体的顶部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器电联接,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前进控制键,后退控制键、左转控制键、右转控制键、升降控制键以及加速控制键,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四个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联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滚轮通过第一减速增扭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滚轮通过第二减速增扭装置可转动连接。。

较佳地,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箱体盖。

较佳地,所述载车台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该小型立体停车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建设施工、在不能建设传统立体停车装置的路侧等地面直接投放即可增多一倍停车车位、操作方便、成本低,个人用户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载车台;4、平移装置;5、箱体;6、控制面板;7、箱体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立体停车装置。如图1所示,该小型立体停车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载车台3、平移装置4和箱体 5。

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第二框架2设置在第一框架1内,且该第二框架2的尺寸小于在第一框架1的尺寸,该第一框架1顶端固定有该载车台3,且该第一框架1为方形框架,该第一框架1包括两个U形架体,每个U形架体包括两个升降液压缸和一根第一横梁,两个U形架体的顶端之间用至少两根第二横梁固定;该第二框架2为方形框架,该第二框架2包括:支撑板和四个连接杆,且每一个连接杆分别固定在该支撑板顶部。

具体地,该平移装置4固定在该支撑板的底部,该平移装置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滚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第二滚轮。

具体地,如图1和4所示,该箱体5固定在第一框架1,且该箱体5固定在任意一个U形架体上,且邻近该U形架体的底端,该箱体5的内部设置控制器,该箱体的顶部控制面板6,该控制面板6与控制器电联接,该控制面板 6上设置有前进控制键,后退控制键、左转控制键、右转控制键、升降控制键以及加速控制键;该控制器还分别与四个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联接。

结合图5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载车台3、平移装置4和箱体5,由于第二框架2的底端设置了平移装置,这样,可第二框架2本身就相当于一辆运输车,可以移动,当第二框架2内未停放汽车时,如果有车需要停时,则可以直接驶入可第二框架2内即可,或者当下层有停放汽车并且需要将另一汽车停放在二层,或者当下层有汽车停放并且二层停放的车辆需要开走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控制面板6上的前进控制键,后退控制键、左转控制键、右转控制键以及加速控制键的配合使用,将第二框架2先移动到空位置,再通过控制面板6上的升降控制键控制4个升降液压缸同时降落,使得载车台3降落下来,将汽车驶入载车台3上,或将原来停放的汽车驶出载车台3,然后通过控制面板6上的升降控制键控制4个升降液压缸同时升起,使得载车台3升起,最后通过控制面板6上的前进控制键,后退控制键、左转控制键、右转控制键以及加速控制键的配合使用,控制第二框架2移动到原来位置,完成上层停车或取车过程。这样,由于一层不需要单独设置停车台,汽车是直接停在地面上,因此整体立体停车装置重量比较轻,而且成本比较低、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方便,可以充分利用路侧的停车位置并将停车位数量翻倍。无需额外的永久性场地,而且无需建设施工,直接安装后投放至相应已有的路侧或地面停车位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第一滚轮用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二滚轮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该第一驱动电机与该第一滚轮通过第一减速增扭装置可转动连接;该第二驱动电机与该第二滚轮通过第二减速增扭装置可转动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电机的转速和第一驱动电机的转速不同,来实现第二框架的转弯。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控制面板6经过风吹、雨打和日晒而损坏,在该箱体 5的顶端设置有箱体盖7。

可选地,该载车台3上表面设置有防滑棱。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需建设施工、在不能建设传统立体停车装置的路侧等地面直接投放即可增多一倍停车车位、操作方便、成本低,个人用户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