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及其组装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8867发布日期:2018-07-13 19:5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撑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及其组装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钢框架混凝土楼板形式的现代商业建筑越来越多。此类建筑采用,摒弃了传统工艺的木模板和满堂脚手架。目前在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作为永久性模板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大跨度结构时,仍然需要采用临时支撑。临时支撑通常采用钢管支架搭设而成,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钢管支架的搭设受到诸多限制,并且临时支撑通常支撑于下层楼面上,需要等到下层楼面的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值的75%后才能设置,这严重拖延了施工工期。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临时支撑装置,以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支撑装置支撑于下层楼面上,需要等待混凝土强度满足条件后才可设置临时支撑,导致施工周期拖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的组装制作方法,以简单、高效地组装得到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包括:

挂板,在其上开设有圆孔和凹槽,所述凹槽挂设在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下方的钢梁的下翼缘处;

钢管,其设置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钢筋桁架的上方,且垂直于所述钢筋桁架,并经由连接件与各钢筋桁架的每一跨的跨中部相连接;在所述钢管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圆环;以及

钢丝绳,其上端卡设在挂板上的所述圆孔内,下端经由索具与位于所述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相连接。

在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三个钢梁,位于边缘的钢梁的下翼缘上挂设有一个所述挂板,位于内部的钢梁的下翼缘的左端、右端分别挂设有左挂板和右挂板,左挂板经由钢丝绳和索具与位于内部钢梁下方的右侧紧邻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相接,右挂板经由钢丝绳和索具与位于内部钢梁下方的左侧紧邻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相接,以形成立体交叉支撑结构。

所述索具为花篮螺栓。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的组装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图纸,铺设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和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

b.将钢管放置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每一跨的跨中部的上方,并采用连接件连接钢管与每一根钢筋桁架;

c.在距离钢管两端设定距离处进行标记,然后分别将两个圆环套设在标记位置;

d.将挂板经凹槽挂设在上层钢梁的下翼缘处;

e.将钢丝绳的上端穿过挂板上的圆孔,并将钢丝绳的该端固定;

f.采用索具将钢丝绳的下端与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相连接,即可得到吊撑装置。

步骤d中,在位于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边缘的上层钢梁下翼缘的外侧位置上挂设一个挂板;在位于内部的上层钢梁的下翼缘的两端挂设有两个挂板。

步骤f中,将外侧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经由索具与设置在外侧挂板圆环内的钢丝绳相连接,将内侧钢管的两个圆环分别经索具与挂设在该钢管上方的两个钢梁下翼缘外侧的挂板圆孔内的钢丝绳相连接。

所述索具为花篮螺栓。

本发明利用挂设在上层钢梁上的挂板、设置在钢筋桁架楼承板上方的钢管以及连接挂板与钢管的钢丝绳形成立体交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采用该结构将承重传递给上层已完工的楼层,下层楼层不再承受重量,节省等待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混凝土强度上升为75%以上的工艺间断时间(通常至少为7天),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用原料易于采购,成本低;对组装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低,施工效率高,易于操作,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中,1、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2、钢梁,21、第一钢梁,22、第二钢梁,23、第三钢梁,24、第四钢梁,3、挂板,31、圆孔,32、斜向凹槽,4、钢丝绳,5、索具,6、钢管,7、圆环,8、连接件,9、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0、钢筋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钢梁2上的挂板3、设置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9的钢管6以及连接挂板3与钢管6的钢丝绳4。

在挂板3上开设有圆孔31和斜向凹槽32,斜向凹槽32位于圆孔31的上方。挂板3经由斜向凹槽32挂设在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钢梁2的下翼缘处。斜向凹槽32的角度可根据挂设在上层钢梁2的下翼缘的位置调整,其深度也可根据下翼缘的长度而调整。

钢管6设置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9的钢筋桁架10的上方,优选地,其垂直于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9的每一根钢筋桁架10。图1中仅示出了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9的钢筋桁架10上方设置有三个钢管,可根据楼层面积设置多根钢管。在每一跨的跨中部采用连接件8将每一根钢筋桁架10与钢管6捆绑在一起,本发明中所采用的连接件为钢丝。在钢管6上套设有两个圆环7,优选地,这两个圆环7分别位于距离钢管两端1m的位置处。当然,还可根据钢管6的长度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跨度,在钢管6上设置多个圆环7,圆环7的位置根据挂设需要而定。

如图2所示,钢丝绳4的上端穿设在挂板3上的圆孔31内,下端经由索具5与挂设在相邻钢管6上的圆环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索具5为花篮螺栓,还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索具,以将钢丝绳4的下端与钢管6上的圆环7相接。

图1中示出了在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下方设置有四个钢梁2,自左向右分别为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和第四钢梁,其中第一钢梁和第四钢梁位于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边缘位置处。在第一钢梁的下翼缘左端设置有第一挂板,在第四钢梁的下翼缘右端设置有第六挂板,在第二钢梁的下翼缘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挂板和第三挂板,在第三钢梁的下翼缘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挂板和第五挂板。

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9的上方自左向右设置有第一钢管、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其中,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为设置在外侧,第二钢管位于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第一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经第一花篮螺栓与一端设置在第一挂板圆孔内的第一钢丝绳相连接,另一个圆环经第二花篮螺栓与设置在第三挂板圆孔内的第二钢丝绳相连接;第二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经第三花篮螺栓与设置在第二挂板圆孔内的第三钢丝绳相连接,第二钢管上的另一个圆环经第四花篮螺栓与设置在第四挂板圆孔内的第四钢丝绳相连接;第三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经第五花篮螺栓与设置在第四挂板圆孔内的第五钢丝绳相连接,第三钢管上的另一个圆环经第六花篮螺栓与设置在第六挂板圆孔内的第六钢丝绳相连接;由此,形成立体交叉吊撑结构。

采用这样的立体交叉吊撑结构,将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重量传递给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结构,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不再承受重量,因此可节省等待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混凝土强度上升为75%以上的工艺间断时间(通常至少为7天),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组装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吊撑装置时,首先准备吊撑装置所需要的材料:钢丝、钢管、圆环、钢丝绳和花篮螺栓。

本实施例中采用φ48的钢管,该种钢管为搭设脚手架的常用钢管;采用φ10的钢丝绳,8#钢丝;圆环采用φ6的圆钢焊接制作而成。挂板可采用钢板制备而成,其宽度为100mm,长度为250mm。在挂板长度为100mm,宽度为50mm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4mm,t=10mm;在圆形通孔的上方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大于50mm,凹槽的角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花篮螺栓的螺纹长度应当预留富余量,以避免脱丝。

这些材料均为施工现场的常用材料,通常情况下,不用单独采购,或者可以使用边角料制作而成,节省材料的费用。

在所需材料准备完成后,进行吊撑装置的组装,具体过程是:

a.按照图纸,铺设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和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

b.将钢管放置在下层钢筋桁架楼承板每一跨的跨中部的上方,并采用钢丝连接钢管与每一根钢筋桁架;

c.在距离钢管的两端设定位置即1m处进行标记,然后分别将两个圆环套设在标记位置;

d.将挂板经凹槽挂设在上层钢梁的下翼缘处:具体地,在位于上层钢筋桁架楼承板1边缘的上层钢梁下翼缘的外侧位置上挂设一个挂板;在位于内部的上层钢梁的下翼缘的两端挂设有两个挂板;

e.将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挂板上的圆孔,并于圆孔的后方打结,将钢丝绳的该端固定;

f.采用花篮螺栓将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相连接,即可得到吊撑装置。具体地,将外侧钢管上的其中一个圆环经由花篮螺栓与设置在外侧挂板圆环内的钢丝绳相连接,将内侧钢管的两个圆环分别经花篮螺栓与挂设在该内侧钢管上方的两个钢梁下侧下翼缘的挂板圆孔内的钢丝绳相连接。

该吊撑装置的组装施工方法简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只需一名气割工人和一名焊工即可完成零件的制作及组装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将四名工人分成两组,用两天的时间即可完成4000m2的吊撑组装工作,施工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