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边模内衬、挡边模具及预制构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33218发布日期:2018-07-27 19:3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挡边模内衬、挡边模具及预制构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构件是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预先在工厂制成的建筑构件,包括墙、梁、板、柱等装配式建筑部件。由于预制构件需要与其他构件连接形成强度,所以预制构件的外表面常常预留凸出的钢筋。这些预留的钢筋由于凸出的在预制构件的外表面,建筑领域称为出筋。当预制构件的两根出筋形成闭环连接时,这种钢筋称之为箍筋。总之,通常情况下,预制构件的端部常常出现成对的露出钢筋。

标准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一般是长方体结构,为六面体。根据不同的装配需求,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的可以设一面出筋、两面出筋、甚至六面出筋。除了出筋可以增强新老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外,在预制件的表面还必须制造出粗糙面以进一步增预制构件在连接缝处的连接强度。

现有的挡边模板在生产预制构件后由于挡边模板与预制构件的黏连使得挡边模板的脱模十分困难,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为此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中提出了“在预制构件和挡边模具之间设置内衬层”的技术方案,以解决脱模困难的技术问题,取得较好的脱模效果。如公开号为cn10755369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出筋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其包括由软质材料(pe膜)制作的内衬层;公开号为cn10755369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出筋预制构件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其也包括由软质材料(pe膜)制作的内衬层;其中pe膜(聚乙烯膜)具有两个穿筋孔,穿筋孔用于穿设出筋,两个穿筋孔之间具有连接缝隙,该连接缝隙用于安装内衬层时便于箍筋的穿过(参见说明书附图1),档边模对应于该链接缝隙设置有用于箍筋伸出的出筋槽,出筋槽的宽度大于连接缝隙的宽度。但是上述的内衬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两个穿筋孔位于比较靠近内衬层上下边缘的位置,两个穿筋孔之间的连接缝隙跨度较大,降低了内衬层的整体性,在安装内衬层的过程中,箍筋穿过连接缝隙容易造成穿筋孔上端和/或下端被撕裂,导致内衬层无法使用,需要操作人员在安装内衬层时极为小心,降低了内衬层安装效率及安装成功率;

2、两个穿筋孔之间的连接缝隙跨度较大,在内衬层安装时,箍筋穿过连接缝隙受到较大的阻力,箍筋穿过后连接缝隙两侧的边缘容易出现翘曲或者弯折,而链接缝隙的位置是对应于档边模出筋槽的,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容易出现漏浆现象,需要使用泡沫胶来填补该连接缝隙,使得内衬层安装工序十分的繁琐,浪费了成本和人力且效果差,而且泡沫胶厚度较大时还可能导致预制构件的端部出现凹坑,影响外观质量;

3、两个穿筋孔之间的连接缝隙跨度较大,降低了内衬层的整体性,在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撕去内衬层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穿筋孔上端和/或下端被撕裂,导致内衬层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挡边模内衬、挡边模具及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挡边模内衬,所述挡边模内衬为平板状结构且设置在挡边模和待浇混凝土之间,所述挡边模内衬上设置有上排穿筋孔和下排穿筋孔,所述挡边模内衬的上边缘设置有与所述上排穿筋孔相连通的上竖直缝隙,所述挡边模内衬的下边缘设置有与所述下排穿筋孔相连通的下竖直缝隙。

本发明通过在挡边模内衬的上、下边缘开设竖直缝隙,竖直缝隙与上排穿筋孔、下排穿筋孔连通,生产预制构件时,将挡边模内衬适当地沿着上排穿筋孔和下排穿筋孔之间中心线弯折或弯曲,让预制构件钢筋笼的上方钢筋沿着上竖直缝隙进入上排穿筋孔内,预制构件钢筋笼的下方钢筋沿着下竖直缝隙进入下排穿筋孔内,达到将挡边模内衬安装在钢筋笼内的目的,使挡边模内衬贴服挡边模后即可浇筑混凝土生产预制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穿筋孔与所述下排穿筋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所述上排穿筋孔与各所述下排穿筋孔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出筋通常是上下成对出现,上排穿筋孔和下排穿筋孔相对于便于配合出筋。

进一步地,所述挡边模内衬由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由此,便于挡边模内衬的安装,在钢筋笼的钢筋穿过上、下竖直缝隙后,上、下竖直缝隙两侧的挡边模内衬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至间隙较小的缝隙状态,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从该上、下竖直缝隙处漏出。优选地,所述挡边模内衬由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塑料优选采用pe膜。

进一步地,所述挡边模内衬面向待浇混凝土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和/或凹陷。由此,多个凸起和/或凹陷能够使得预制构件的端部成型出粗糙面。优选地,所述凸起呈金字塔状,相对两个凸起面之间的夹角为59°。这样既能够保证预制构件的粗糙度,又便于挡边模内衬从预制构件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挡边模内衬面向待浇混凝土的平面部分采用磨砂面。由此,便于挡边模内衬从预制构件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穿筋孔和下排穿筋孔均为沿着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腰形孔。由此,能够提高消除上、下方钢筋的距离误差,降低挡边模内衬安装在预制构件钢筋笼后上、下排穿筋孔受到的局部应力,降低挡边模内衬被破坏的可能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挡边模具,其包括挡边模和上述的挡边模内衬,所述挡边模内衬贴附于所述挡边模,所述挡边模内衬位于所述挡边模和待浇混凝土之间,所述挡边模具有竖直的出筋槽,所述出筋槽的上端对应于所述挡边模内衬的上排穿筋孔,所述出筋槽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挡边模内衬的下排穿筋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使用上述的挡边模内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工作台上安装预制构件钢筋笼,预制构件的出筋从挡边模的出筋槽中伸出;

2)、将挡边模内衬弯曲,使预制构件钢筋笼的上方钢筋沿着上竖直缝隙进入上排穿筋孔内,预制构件钢筋笼的下方钢筋沿着下竖直缝隙进入下排穿筋孔内,让挡边模内衬贴附于挡边模;

3)、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依次拆除挡边模和挡边模内衬。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拆除挡边模内衬时,弯曲挡边模内衬,使上方钢筋沿着上竖直缝隙从上排穿筋孔内退出,下方钢筋沿着下竖直缝隙从下排穿筋孔内退出。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挡边模内衬和档边模一起使用时,挡边模内衬上、下竖直缝隙位于上、下排穿筋孔的上方和下方,档边模的出筋槽位于上、下排穿筋孔之间,实现了上、下竖直缝隙和出筋槽错位设置,在上、下竖直缝隙处,由于档边模的支撑,能够有效防止漏浆,在档边模的出筋槽位置处挡边模内衬并未设置缝隙,由于挡边模内衬的阻挡,能够有效防止漏浆,相比于现有技术,防漏浆效果大大提高。

2、通常情况下,上、下排穿筋孔距离上、下边缘的距离小于上排穿筋孔和下排穿筋孔之间的距离,采用本发明的缝隙设置方式可以减小缝隙的长度,提高了挡边模内衬的整体性,较短的上、下竖直缝隙具有较好的刚度,在安装挡边模内衬后,上、下竖直缝隙两侧不易出现翘曲或弯折,在档边模的支撑下,无需使用泡沫胶就能依靠自行闭合的上、下竖直缝隙防止漏浆。

3、本发明的挡边模内衬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都能比较好地避免被撕裂,因此重复利用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挡边模内衬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挡边模内衬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挡边模内衬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为从左侧观察图4的示意图。

图中:挡边模内衬1、挡边模2、上方钢筋3、下方钢筋4、上排穿筋孔11、下排穿筋孔12、上竖直缝隙13、下竖直缝隙14、凸起15、出筋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竖直”是根据挡边模内衬在使用状态下的描述,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2-4,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挡边模内衬,所述挡边模内衬1为平板状结构且设置在挡边模2和待浇混凝土(未图示)之间,所述挡边模内衬1上设置有上排穿筋孔11和下排穿筋孔12,所述挡边模内衬1的上边缘设置有与所述上排穿筋孔11相连通的上竖直缝隙13,所述挡边模内衬1的下边缘设置有与所述下排穿筋孔12相连通的下竖直缝隙14。上排穿筋孔11、下排穿筋孔12用于容纳钢筋,钢筋从上竖直缝隙13、下竖直缝隙14分别进入到上排穿筋孔11、下排穿筋孔12内,上竖直缝隙13、下竖直缝隙14在钢筋穿过后自行闭合防止漏浆。上排穿筋孔11、下排穿筋孔12之间的部分刚好将档边模1的出筋槽21遮挡。

上排穿筋孔11与下排穿筋孔1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上排穿筋孔11与各下排穿筋孔12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优选地,参见图3,所述上排穿筋孔11和下排穿筋孔12均为沿着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腰形孔。由此,能够提高消除上、下方钢筋的距离误差,降低挡边模内衬安装在预制构件钢筋笼后上、下排穿筋孔受到的局部应力,降低挡边模内衬被破坏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挡边模内衬1由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由此,便于挡边模内衬的安装,在钢筋笼的钢筋穿过上、下竖直缝隙后,上、下竖直缝隙两侧的挡边模内衬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至间隙较小的缝隙状态,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从该上、下竖直缝隙处漏出。优选地,所述挡边模内衬由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塑料优选采用pe膜。

优选地,所述挡边模内衬面向待浇混凝土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15,多个凸起15能够使得预制构件的端部成型出粗糙面;所述挡边模内衬1面向待浇混凝土的平面部分(非凸起部分)采用磨砂面,便于挡边模内衬从预制构件上脱离。优选地,所述凸起呈金字塔状,相对两个凸起面之间的夹角为59°。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凸起15也可替换为凹陷,或者替换为凸起和凹槽,以制造预制构件的粗糙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挡边模具,其包括挡边模2和上述的挡边模内衬1,所述挡边模内衬1贴附于所述挡边模2,所述挡边模内衬1位于所述挡边模2和待浇混凝土之间,所述挡边模2具有竖直的出筋槽21,所述出筋槽21的上端对应于所述挡边模内衬的上排穿筋孔11,所述出筋槽21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挡边模内衬1的下排穿筋孔1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生产方法,其使用上述的挡边模内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工作台上安装预制构件钢筋笼,预制构件的出筋从挡边模2的出筋槽21中伸出;

2)、将挡边模内衬1弯曲,使预制构件钢筋笼的上方钢筋3沿着上竖直缝隙13进入上排穿筋孔11内,预制构件钢筋笼的下方钢筋4沿着下竖直缝隙14进入下排穿筋孔12内,让挡边模内衬1贴附于挡边模2;

3)、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依次拆除挡边模2和挡边模内衬1。

其中,步骤3)中拆除挡边模内衬时,弯曲挡边模内衬1,使上方钢筋3沿着上竖直缝隙13从上排穿筋孔11内退出,下方钢筋4沿着下竖直缝隙14从下排穿筋孔12内退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