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模柱悬挂施工平台防晃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935发布日期:2018-10-23 16:0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平台防晃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钢模柱悬挂施工平台防晃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常用的柱模板为木模板和钢模板。木模板重量轻,搬运方便,切割灵活,但占地面积大,强度低,损耗大,不宜重复使用,周转次数小,组合刚度相对较小,外围支撑体系十分复杂。钢模板部件强度高,组合刚度大,拼缝严密不易变形,因此越来越多的项目工程采用了钢模板进行拼接组合,以构成混凝土待浇筑空腔。由于一些柱体结构高度较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空洞等质量缺陷,通常会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而整个柱模采用了分段振捣的方式以提高混凝土质量,每段柱模在振捣的时候,都会在柱模口的位置搭设施工平台以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每增加一段柱模就要相应的拆卸到原有施工平台搭设新的施工平台,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延长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钢模柱用施工平台,包括水平设置且呈环状结构的承载板,承载板的外侧边沿安装有护栏,承载板的内侧边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铰座,铰座上设置有悬挂杆,悬挂杆的一端通过铰轴铰接连接在铰座上以能够朝向承载板内侧方向转动,铰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悬挂杆和铰座上以能够为悬挂杆朝向承载板内侧方向转动提供弹簧力,铰座上还凸起形成有能够对悬挂杆进行限位的限位块,当限位块对悬挂杆阻挡进行限位的时候,悬挂杆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悬挂杆远离铰座的一端凸起形成有能够钩挂的钢模柱上端的钩挂部。承载板通过其上的悬挂杆钩挂在钢模柱的上端,通过悬挂的方式对承载板进行安装固定。由于承载板内圈直径大于钢模柱的外径,因此承载板与钢模柱之间就存在空隙,施工人员站在上面操作的时候容易发生晃动,不仅影响施工,另外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避免施工平台出现晃动,提高施工安全性的钢模柱悬挂施工平台防晃限位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模柱悬挂施工平台防晃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施工平台底面上的导向套,导向套的中心线方向朝向施工平台内侧延伸,导向套内沿其轴线方向滑动配合有顶杆,顶杆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导向套,顶杆上且朝向施工平台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能够抵接在导向套上以对顶杆沿其轴线方向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顶杆上且位于导向套与限位块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导向套和限位块上,弹簧能够为顶杆朝向施工平台内侧方向移动提供弹簧力,顶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端面为斜向下设置且能够抵接在钢模柱上端的抵接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施工平台在安装的时候,施工平台从钢模柱上方下降,钢模柱的上端就会抵接到顶杆上的抵接面,根据作用力的分解,钢模柱上端抵接在抵接面上的作用力转变为沿顶杆长度方向的作用力,使顶杆朝向施工平台外侧方向移动,同时钢模柱的上端在抵接面上滑动,最终钢模柱的上端穿过施工平台的内圈,而顶杆则是抵接在钢模柱的柱身上。由于弹簧为顶杆朝向施工平台内侧方向移动提供弹簧力,因此顶杆始终会抵接在钢模柱上,为施工平台提供支撑力,避免了施工平台发生晃动,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施工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另外还可以在施工平台底面设置多个防晃限位结构,从多个不同角度提供支撑力,使施工平台更稳固。

作为优化,位于所述抵接面上方且靠近于所述顶杆的位置水平设置有滚轴,所述抵接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滚轴的外径相切,所述顶杆上固定连接有与滚轴两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架。顶杆抵接在钢模柱柱身上时,随着施工平台的下降,顶杆会与钢模柱表面发生摩擦,不仅会阻碍施工平台的下降,另外也容易对钢模柱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中,钢模柱上端从顶杆抵接面上滑出后,顶杆上的滚轴就会抵接在钢模柱上并随着施工平台的下降进行滚动,使施工平台的安装更灵活,同时也降低对钢模柱的伤害。

作为优化,所述滚轴表面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沿其周向环设有一圈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滚轴的长度。当钢模柱截面为矩形结构时,滚轴表面就能够抵接在其上滚动,当钢模柱截面为圆形结构时,滚轴上的弧形凹槽就能够贴合在钢模柱上滚动,适用性更广。

作为优化,所述滚轴的表面覆盖有一层摩擦胶皮。由于钢模柱表面比较光滑,滚轴在其上容易出现打滑现象,摩擦胶皮能够增加与其之间的摩擦力,使滚轴更好的滚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为施工平台提供支撑力,避免了施工平台发生晃动,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施工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钢模柱用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模柱用施工平台中防晃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钢模柱用施工平台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钢模柱用施工平台,包括水平设置且呈环状结构的承载板1,承载板1的外侧边沿安装有护栏,承载板1的内侧边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铰座,铰座上设置有悬挂杆2,悬挂杆2的一端通过铰轴铰接连接在铰座上以能够朝向承载板1内侧方向转动,铰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悬挂杆2和铰座上以能够为悬挂杆2朝向承载板1内侧方向转动提供弹簧力,铰座上还凸起形成有能够对悬挂杆2进行限位的限位块,当限位块对悬挂杆2阻挡进行限位的时候,悬挂杆2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悬挂杆2远离铰座的一端凸起形成有能够钩挂的钢模柱上端的钩挂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且以所述承载板1中心为圆心绕其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导向套3,导向套3的中心线方向朝向所述承载板1内侧延伸,导向套3内沿其轴线方向滑动配合有顶杆4,顶杆4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导向套3,顶杆4上且朝向所述承载板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能够抵接在导向套3上以对顶杆4沿其轴线方向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5,顶杆4上且位于导向套3与限位块5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导向套3和限位块5上,弹簧6能够为顶杆4朝向所述承载板1内侧方向移动提供弹簧力,顶杆4远离限位块5的一端端面为斜向下设置的抵接面,当所述承载板1位于钢模柱上方且所述承载板1的中心线与钢模柱的中心线同轴时,抵接面能够与钢模柱的上端相对应。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抵接面上方且靠近于所述顶杆4的位置水平设置有滚轴7,所述抵接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滚轴7的外径相切,所述顶杆4上固定连接有与滚轴7两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架8。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轴7表面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沿其周向环设有一圈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滚轴7的长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轴7的表面覆盖有一层摩擦胶皮。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述顶杆4朝向所述承载板1外侧的一端凸起形成有与所述顶杆4同轴设置的连接螺杆,所述限位块5上开设有穿孔且通过穿孔套设在连接螺杆上,连接螺杆上且位于所述限位块5远离所述顶杆4的一侧螺纹配合有用于将所述限位块5锁紧在所述顶杆4上的锁紧螺母。方便对限位块进行拆除以便于对整个顶杆的拆卸。

所述护栏包括位于所述承载板1的外侧边沿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竖向延伸的立杆9,立杆9的底部与所述承载板1固定连接,立杆9上开设有两条由其顶部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卡槽,相邻两根立杆9之间竖向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承载板1的外侧边沿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重合,挡板10上且分别位于其相邻立杆9的一侧侧边上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卡条,卡条的长度短于卡槽的长度,挡板10通过其两侧的卡条卡入于其所在一侧立杆9上的卡槽内以对挡板进行限位。立杆固定在承载板上后,即可安装挡板,而挡板则是通过其两端的卡条插入于两侧立杆上的卡槽内,对其水平方向进行限位;另外挡板受其自身重力的影响,卡条不会从卡槽上方开口脱落,这样就完成了挡板的安装操作,不仅减少了焊接的工作量,降低了安装工人的工作量,同时安装方便容易,省时省力。

所述立杆9的顶部设置有挡块,挡块11的底面且分别对应两条所述卡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能够伸入于卡槽内的挡条,挡条的长度与所述卡条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卡槽的长度,挡块11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杆9顶部以使挡条对所述卡条进行限位。在立杆的顶部安装挡块,使挡条插入于卡槽内,并抵接在卡条上,对挡板的上下方向进行限位,使挡板更牢固。

所述承载板1的外侧边沿且位于相邻两根所述立杆9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挡边12,条形挡边12为竖向设置且其底部与所述承载板1外侧边沿固定连接。能够对承载板上的物品进行阻挡,避免其掉落形成隐患。

所述挡板10为网状挡板,网状挡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包边。网状挡板能够减轻自身的重量,更容易操作人员进行安装,另外网状挡板周围的包边能够对其尖锐的部位进行遮挡,避免对施工人员遭受伤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