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连接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338发布日期:2018-12-25 21:1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沉降连接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埋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沉降连接槽。



背景技术:

预埋件是为了以后安装、移动时较为方便,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预先埋进混凝土中的连接件。建筑中,尤其是工业建筑中的预埋件较多,预埋件安装质量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 203808311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安装幕墙的预埋连接件,它包括槽式预埋件和连接螺杆,所述槽式预埋件具有螺杆连接槽,所述螺杆连接槽包括槽口和槽体;所述连接螺杆包括头部和螺纹杆,所述螺杆连接槽的槽口二侧为斜面;在槽式预埋件和连接螺杆连接状态,所述连接螺杆的头部朝槽口二侧方向的二个侧面为斜面,所述螺杆连接槽的槽口二侧的斜面与连接螺杆的头部二个侧面的斜面倾斜角度相等,且所述螺杆连接槽的槽口二侧的斜面与连接螺杆的头部二个侧面的斜面相贴合。

当需要将两个混凝土板进行连接时,需要一个混凝土板的钢筋插入到另一个混凝土板的预埋件中,但由于该预埋件的预留截面为C形,两个混凝土板连接后,进入预埋件中的钢筋较短,连接时注入的混凝土与钢筋的接触面积较少,会降低两个混凝土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不便不两个混凝土板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能够插入钢筋提高两个墙体之间连接强度的沉降连接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连接槽,包括预埋套筒、与预埋套筒一端盖合的内盖以及与预埋套筒另一端盖合的外盖;所述预埋套筒上开设有灌注孔和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有外盖的和内盖的预埋套筒放置浇筑模内,将灌注孔堵住并对其进行浇筑。混凝土成形之后,取下外盖,将伸出有钢筋的混凝土板的钢筋插入预埋套筒内并导通灌注孔,通过灌注孔对预埋套筒进行灌注,待预埋套筒内的混凝土成形后,两个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上开设有钢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通过钢筋孔插入预埋套筒的内部。连接处增加钢筋,提高连接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靠近预埋套筒一侧的边缘处周向固接有外凸起,内盖设有外凸起的一侧固接有内凸起,外凸起和内凸起之间形成卡接槽,且所述卡接槽与预埋套筒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内盖上钢筋孔的直径不同,更换不同的内盖实现钢筋孔大小的变换,从而使混凝板中能够预设不同规格的钢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盖靠近预埋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过钢筋孔的钢筋和外盖的定位槽配合,实现钢筋的定位,使钢筋更加稳定,提高连接的稳定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套筒靠近外盖的一端设置有倒锥,所述外盖靠近预埋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锥方便外盖与预埋套筒之间的卡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且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倒锥配合的斜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锥与斜锥配合,方便外盖与预埋套筒之间的卡接,并提高二者卡接的稳定性,减少出现在浇筑过程中,外壳与预埋套筒脱离,水泥倒注的情况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的内侧设置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凸块的弹性,进一步方便外盖与预埋套筒的卡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盖上设置有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盖通过定位孔与浇筑模固定,提高浇筑过程中预埋套筒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混凝土板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注孔的侧壁设置有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增加灌注管与灌注孔之间的摩擦,减少出现灌注过程中,灌注管从灌注孔中脱落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套筒的为扁平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平状的预埋套筒,能够在缩小体积的情况下,不减少混凝土与钢筋的接触面积,节约后期混凝土的使用,并提高连接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埋进混凝土中,方便两个混凝土板的连接,方便操作,提高连接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轴测图;

图2为预埋套筒的轴测图;

图3为内盖的轴测图;

图4为外盖的轴测图;

图5为外盖的主视图。

图中:1、预埋套筒;11、倒锥;12、灌注孔;121、凸起;13、出气孔;2、内盖;21、钢筋孔;22、外凸起;23、内凸起;24、卡接槽;3、外盖;31、凸块;311、下凸块;312、上凸块;313、斜锥;314、凹槽;315、固定孔;3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沉降连接槽,参见图1,包括预埋套筒1、可拆卸连接在预埋套筒1一侧的内盖2以及可拆卸连接在预埋套筒1另一侧的外盖3。

参见图2,预埋套筒1靠近外盖3的一端设置有倒锥11,预埋套筒1的顶端开设有灌注孔12和出气孔13,灌注孔12的内壁设置有凸起121。

预埋套筒1为扁平状(不局限于扁平状)。相对于圆筒状的预埋套筒1,扁平状的预埋套筒1能够在减小体积的情况下不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减少后期混凝土的使用量,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3,内盖2上开设有用于钢筋穿过的钢筋孔21,内盖2的外沿设置有一圈外凸起22,外凸起22的内部设置有一圈内凸起23。外凸起22和内凸起23之间形成卡接槽24。

钢筋穿过钢筋孔21插入预埋套筒1的内部,插入钢筋后,钢筋与钢筋孔21紧密贴合不留间隙。不同内盖2的钢筋孔21的直径不同,当钢筋的直径发生变化时,需要通过更换内盖2改变钢筋孔21,实现钢筋孔21与钢筋的紧密贴合。卡接槽24用于和预埋套筒1未设置有倒锥11的一端卡接。

参见图4和图5,外盖3的靠近预埋套筒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31,凸块3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32。钢筋穿过钢筋孔21能够与定位槽32抵接,完成钢筋的定位。凸块31分为与外盖3固定的下凸块311以及与下凸块311固定的上凸块312。上凸块312与下凸块311的连接处形成与倒锥11配合的斜锥313。上凸块312的内部靠近外沿的位置开设有凹槽314,上凸块312的内部还开设有与凹槽314不干涉的固定孔315。

倒锥11与斜锥313配合,方便外盖3的插入,并增加外盖3与预埋套筒1插接的阻力,使外盖3与预埋套筒1的插接更加稳定。凹槽314能够增加上凸块312的套型,使外盖3更容易插入预埋套筒1内。

使用方法:将外盖3以及内盖2与预埋套筒1连接,并将预埋套筒1上的灌注孔12和出气孔13堵住。将钢筋穿过钢筋孔21插接到预埋套筒1的内部,并通过定位槽32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孔315将插入有钢筋的沉降连接槽与浇筑模固定,再对浇筑模内部浇筑混凝土,使沉降连接槽埋入混凝土板的内部。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不高于灌注孔12和出气孔13的高度。

待混凝土成形之后,取下浇筑模与外盖3,此时预埋套筒1的内部形成一个空腔。第二块混凝土板留有钢筋,将第二个混凝土板的钢筋插入预埋套筒1内部空腔内,并使两个混凝土板紧密贴合。之后,疏通堵住的灌注孔12和出气孔13,将混凝土从灌注孔12灌注进预埋套筒1内部的空腔中,空气从出气孔13排出,使混凝土充满预埋套筒。待空腔内的混凝土成形,完成两个混凝土板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