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储能隔音功能的陶瓷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3679发布日期:2019-02-26 17:2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储能隔音功能的陶瓷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储能隔音功能的陶瓷砖。



背景技术:

陶瓷砖是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生产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墙面和地面。通常在室温下通过干压、挤压或其他成型方法成型,然后干燥,在一定温度下烧成,现有的陶瓷砖在使用时缺乏隔音效果,容易导致室内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储能隔音功能的陶瓷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陶瓷砖在使用时缺乏隔音效果,容易导致室内噪音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储能隔音功能的陶瓷砖,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砖体和内支架组成,所述砖体和内支架烧制而成,所述内支架位于砖体内部,所述内支架上下两端与砖体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架相互作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填料,所述内支架与砖体内侧相互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

优选的,所述砖体上侧设置有凸起,且凸起切面为梯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相变材料填料膨胀后的体积小于第一空腔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砖体内部四周设置有防裂层,且防裂层设置为碳纤维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一侧均设置有填料孔,且填料孔为圆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在声波入射吸音棉内部时,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相变材料填料在外界温度较大时进行吸热,外界温度较低时进行放热,维持环境温度的稳定,增强人的舒适感,相变材料填料在吸热后自身体积会发生膨胀,第一空腔较大设置,能够避免相变材料填料膨胀后影响砖体的整体构造,凸起能够增加与粘结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砖体附着的更加的稳定,防裂层增加装置本体的韧性,在晾晒或者烧制时能够避免砖体发生龟裂,填料孔能够在烧制完成后向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填料和吸音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防裂层;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凸起;6、吸音棉;7、相变材料填料;8、内支架;9、砖体;10、填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储能隔音功能的陶瓷砖,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由砖体9和内支架8组成,砖体9和内支架8烧制而成,内支架8位于砖体9内部,内支架8上下两端与砖体9内侧固定连接,内支架8相互作用形成第一空腔3,第一空腔3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填料7,相变材料填料7膨胀后的体积小于第一空腔3的体积,相变材料填料7在吸热后自身体积会发生膨胀,第一空腔3较大设置,能够避免相变材料填料7膨胀后影响砖体9的整体构造,内支架8与砖体9内侧相互形成第二空腔4,第二空腔4内部填充有吸音棉6,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一侧均设置有填料孔10,且填料孔10为圆形设置,填料孔10能够在烧制完成后向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填料7和吸音棉6,砖体9上侧设置有凸起5,且凸起5切面为梯形设置,凸起5能够增加与粘结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砖体9附着的更加的稳定,砖体9内部四周设置有防裂层2,且防裂层2设置为碳纤维网,防裂层2增加装置本体1的韧性,在晾晒或者烧制时能够避免砖体9发生龟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声波入射吸音棉6内部时,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相变材料填料7在外界温度较大时进行吸热,外界温度较低时进行放热,维持环境温度的稳定,增强人的舒适感,相变材料填料7在吸热后自身体积会发生膨胀,第一空腔3较大设置,能够避免相变材料填料7膨胀后影响砖体9的整体构造,凸起5能够增加与粘结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砖体9附着的更加的稳定,防裂层2增加装置本体1的韧性,在晾晒或者烧制时能够避免砖体9发生龟裂,填料孔10能够在烧制完成后向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填料7和吸音棉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