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人”型钢带的新型钢木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4048发布日期:2019-06-19 02: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人”型钢带的新型钢木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人”型钢带的新型钢木组合墙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墙或者砖墙,材料来源广泛,施工工艺简易、多变,混凝土既可简单进行人工浇筑。亦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特点灵活采用泵送、喷射、水下等施工方法。而且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具体来讲有如下缺点:

1.自重较大;

2.隔热保温性能较差;

3.现场浇筑施工带来的不确定性、施工时间的延长和建筑垃圾;

4.不便于运输和施工。

同时,针对我国秸秆年产率巨大而利用率低下、废弃秸秆焚烧处理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现状,将秸秆用于建筑或建材的产品应运而生。但目前将秸秆用于建筑领域的成果,多数是将秸秆纤维作为改性掺料加入混凝土,并未充分发挥秸秆作为生物质材料的优良性能。而现今市面上同类型的秸秆预制板,存在的问题有:

1.材料利用不充分,同时增加自重;

2.缺乏针对秸秆的防火处理;

3.抗压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整体性、抗震能力较差;

4.不符合复杂的建筑形式,层高和房间大小等构造要求严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施工,充分利用材料,成本较低的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效果且承载能力较强的带有“人”型钢带的新型钢木组合墙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人”型钢带的新型钢木组合墙体,包括墙板骨架、贴附在所述墙板骨架两侧面的蒙皮木板,所述蒙皮木板与墙体骨架合围的空腔内填充有具有保温、隔热、隔音和缓冲耗能作用的中间填充层,所述墙板骨架包括平行的木质上下横梁、若干沿所述上下横梁长度方向对称地竖直间隔设置在上下横梁两侧面之间的木质纵梁,所述墙板骨架顶部及底端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所述墙板骨架两侧的各纵梁外侧面之间对称地连接有两根整体呈“人”型的斜钢带。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骨架包括由上至下平行地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横梁及两根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对称地竖直平行连接设置有若干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间隔设置且相邻第一纵梁对角之间各连接有一根斜钢带。

进一步地,单根斜钢带与上下横梁的夹角为35°-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均通过木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斜钢带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填充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与斜钢带的叠加处设置有用于嵌入斜钢带的凹槽,以保证墙板骨架与蒙皮木板紧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下端向下延伸并超出第二横梁下端面一定距离形成所述连接凹槽,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上端均低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端面一定距离形成所述连接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凹槽内嵌设有一层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通过用纵梁和横梁形成的内部木骨架作为受力构件并在木骨架的两侧覆盖蒙皮木板,在减少木材用量的同时能够达到足够的结构强度;

2. 木板形成的墙体附加“人”字型钢带连接,使整体的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3.“人”字型钢带支撑的墙板局部破坏后,当一肢受压时,另一肢支撑被拉直受力。并与墙板协同工作,继续为受压支撑提供一定的侧向约束,使支撑墙板的承载力降低幅度减小、具有较好的延性。在支撑屈服段的上端,两肢局部加强构造连成整体。且两肢距离较近,上述协同作用更强,从而避免了墙板在屈服段的上端被冲切破坏;

4.木墙板顶端和底端的纵梁分别设置凹槽和凸起,使得木墙板间可上下嵌合,防止在受到面内水平荷载时,木板与木板之间出现过大的水平错动;

5. 通过将整块的木板拆分为若干块小板,本实用新型质量较轻、体积较小,有效降低了运输难度及运输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在无大型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完全依靠少数人力快速安装,降低安装难度;

6. 纵梁凹槽内嵌有一层橡胶,能有效防止因生产误差造成的木墙板无法嵌合的问题的出现,降低加工难度以及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另外,橡胶层能有效避免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的损坏,同时通过自身的变形达到一定的地震耗能的作用;

7. 本实用新型内部木骨架之间填充有环保材料--秸秆,因此较实心木板有更好的保温隔音效果和地震耗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木骨架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木骨架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拼装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斜钢带;6-中间填充层;7-蒙皮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不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人”型钢带的新型钢木组合墙体,包括墙板骨架、贴附在所述墙板骨架两侧面的蒙皮木板7,所述蒙皮木板7与墙体骨架合围的空腔内填充有具有保温、隔热、隔音和缓冲耗能作用的中间填充层6,所述墙板骨架包括平行的木质上下横梁、若干沿所述上下横梁长度方向对称地竖直间隔设置在上下横梁两侧面之间的木质纵梁,所述墙板骨架顶部及底端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所述墙板骨架两侧的各纵梁外侧面之间对称地连接有两根整体呈“人”型的斜钢带5。

所述墙板骨架包括由上至下平行地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横梁3及两根第二横梁4,所述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对称地竖直平行连接设置有若干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所述的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间隔设置且相邻的第一纵梁1之间连接有与上下横梁夹角为35°的斜钢带5。

如图1所示,所述墙板骨架包括六根截面尺寸为100mm x 20mm的第一纵梁1,四根截面尺寸为50mm x 20mm的第二纵梁2,一根截面尺寸为50mm x 45mm的第一横梁3,两根截面尺寸为25mm x 45mm的第二横梁4。墙板骨架的一面由三根第一纵梁1与两根第二纵梁2交替排列组成,同时相邻两根第一纵梁1的对角连接一根斜钢带5,另一面纵梁排布和钢带布置与该面完全对称。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之间均通过木螺钉连接,第一纵梁1和斜钢带5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构成如图1所示的墙体骨架。

在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与斜钢带5的叠加处需将木梁打磨掉一定厚度,形成用于嵌入斜钢带5的凹槽,以保证墙板骨架与蒙皮木板7紧贴。所述的连接凹槽内嵌设有一层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如图3所示,除墙体骨架外还包括用于填充骨架横梁之间的经过防火处理的秸秆6、贴附在木墙板骨架两侧的5mm厚的蒙皮木板7,共同组成长为1800mm,宽为625mm的结构体系。

施工安装时,如图4所示,各纵梁的下端超出第二横梁4,从而在木板下端形成一定的凹梁,而各纵梁的上端未超过第一横梁3,从而在木板上端形成凸梁。在施工安装时,先将低层木墙板通过型钢立柱所形成的导轨从上方嵌入到型钢骨架中,再将第二块木墙板以同样方式嵌入型钢骨架中,两块木墙板之间通过已经形成的凹梁和凸梁对接,使两木墙板连接处的边缘为重合的水平线即可。第三块板类似,最终形成由三块板组成的木组合墙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填充层6采用具有保温、隔热、隔音和支撑缓冲效果的防火秸秆,用于提高本组合木板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改善木板的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