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9034发布日期:2020-02-11 10:2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上釉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



背景技术:

在陶瓷上涂上釉层主要能够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陶瓷产品上内釉时,采用手工上釉。手工上釉包括手工浸釉和手工喷釉两种方式。其中,手工浸釉是将陶瓷坯件浸入釉池,经过一段时间后将陶瓷坯件吊起,但是这种方式上釉厚度大,瓷坯件吊起后釉料会下坠,造成上下部釉料厚薄不均匀,釉色不均匀,而且釉料耗用量大,生产效率低;而手工喷釉则是由工人手持喷釉枪进行喷釉,但是这种方式因为手持喷枪具有不稳定性,难以控制各件陶瓷坯件总体喷釉时间,也难以控制每件陶瓷坯件各个部位喷釉时间均匀,难以确保各个部位喷釉均匀,同样存在釉层不均匀的质量问题。

陶瓷产品上釉时,还采用脚踩式上釉机构进行,脚踩开关启动,釉池向上喷釉;上外釉时,人手工将产品平放按入釉池,上釉完成后,取出,用海绵擦浆。缺乏相应的蘸釉水操作机构,无法自动升降摆蘸釉水操作机构的角度,上述方式完全采用人工操作,工作效率非常低,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常识有一定要求,人工成本高。

因此,现有的陶瓷上釉操作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工作效率非常低,手工上釉不均匀、成品率低,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常识有一定要求,人工成本高,导致人工上釉程序显得不协调;另外,手工上釉的方式浪费釉水,耗工量大,人力成本高,生产速度慢,成品率低、批次不稳定,产品质量上不来,自动化程度低。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包括机械手、水杯、升降系统、釉水循环系统和主体结构骨架,主体结构骨架上固定升降系统,升降系统的升降气缸和导向导柱与机械手连接,主体结构骨架内部设置釉水循环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升降气缸和导向导柱,导向导柱设置于升降气缸两侧并固定在主体结构骨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械手包括摆角气缸、回转折页和真空吸盘,摆角气缸的伸缩杆和回转折页的定位转动轴一同连接机械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角气缸的伸缩杆与机械手上侧铰接,回转折页的定位转动轴与机械手的下侧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釉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控制阀、电磁阀、pp管和喷釉嘴,水泵通电一端与釉水池内进水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并通过pp管与喷釉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前端设置了控制阀,中间设置了电磁阀。

一种包括所述的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陶瓷杯子外部表面自动上釉的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通过升降气缸和导向导柱与机械手连接,通过摆角气缸的伸缩杆和回转折页的定位转动轴一同实现机械手的自动摆角度,以此取替人工摆角度、升降等动作,通过釉水循环系统将釉水循环经喷釉嘴流出,不间断循环保证釉水池内的釉水浓度稳定,进行机械手的自动摆角度,完成浸泡釉水,解决了现有的人工上釉程序显得不协调、浪费釉水、耗工量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侧视图。

图2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前视图。

图3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中釉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工序的a位置结构图。

图5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工序的b位置结构图。

图6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工序的c位置结构图。

图7为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工序的d位置结构图。

附图标记:71-机械手、72-水杯、73-升降系统、74-釉水循环系统、75-主体结构骨架、76-液位面、711-摆角气缸、712-回转折页、713-真空吸盘、731-升降气缸、732-导向导柱、741-水泵、742-控制阀、743-电磁阀、744-pp管、745-喷釉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包括机械手71、水杯72、升降系统73、釉水循环系统74和主体结构骨架75,主体结构骨架75上固定升降系统73,升降系统73包括升降气缸731和导向导柱732,通过升降气缸731和导向导柱732与机械手71连接。

所述机械手71包括摆角气缸711、回转折页712和真空吸盘713,通过升降气缸731来推动机械手71的升降,机械手71设置摆角气缸711,通过摆角气缸711的伸缩杆和回转折页712的定位转动轴一同实现机械手71的自动摆角度,以此取替人工摆角度、升降等动作。

所述主体结构骨架75内部设置釉水循环系统74,起到釉水池内釉水动态循环,避免沉淀或者浓度不均的情况出现;釉水循环系统74包括水泵741、控制阀742、电磁阀743、pp管744和喷釉嘴745,水泵741通电一端与釉水池内进水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前端设置了控制阀742可以手动控制开关,中间设置了电磁阀743可以智能调控流量的大小,通过pp管744将釉水循环经喷釉嘴745流出,不间断循环保证釉水池内的釉水浓度稳定。

此时机械手71设置真空吸盘713自动抓取水杯72,气压通过摆角气缸711使得摆角气缸711,缩短,通过和回转折页712的定位转动轴一同实现机械手71的自动摆角度,步骤参见图4的a视图,紧接下一个动作是升降系统73中的升降气缸731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活塞杆收缩,通过四根导向导柱732的导向支撑使机械手71抓取水杯72一起下降到图5的b视图位置,此时釉水的液面液位面76高度已经超过水杯72的底部,此时气压通过摆角气缸711使得摆角气缸711伸长,通过和回转折页712的定位转动轴一同实现机械手71的自动摆角度恢复到初始的垂直状态;

紧接下一个动作是升降系统73中的升降气缸731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活塞杆收缩,通过四根导向导柱732的导向支撑使机械手71抓取水杯72一起二次下降到图6中c视图位置,使得水杯72整体外部浸泡在釉水内,浸泡釉水完成后,紧接下一个动作是升降系统73中的升降气缸731在气压的作用下带动气缸活塞杆伸长,通过四根导向导柱732的导向支撑使机械手71抓取水杯72一起上升到图7中的d视图位置,此时自动蘸釉水升降式蘸釉水的整个工艺过程完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包括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陶瓷杯子外部表面自动上釉的设备,所述的自动升降摆角度的自动蘸釉水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