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6592发布日期:2019-08-31 00:4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混凝土浇注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提高建筑内特别是框架结构建筑内砌体墙特别是房间内墙体的抗震稳定性能,应在砌好的墙体与屋顶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加强墙体及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然后向二次构造柱模型内灌入浆液造型,由于二次构造柱模型预留的灌浆液口非常狭窄,需要人工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灌入模型中,效率极低,费时费力,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二次构造浇注机应运而生,混凝土在上料管内的螺旋杆的作用下输送至二次构造柱内,在运送的过程中,混凝土残料容易在上料管壁积聚,如果不及时清理,严重影响浇注机的使用寿命。

申请公布号为10798937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易清洁式二次构造柱浇注机,包括手推车、支撑架、电机、送料管、料斗、搅拌器、顶盖、出料口、排污口5以及底座,底座一侧设有电机,底座另一侧设有螺旋轴,螺旋轴底部设有进水口,螺栓轴顶部设有出水口;电机一侧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转动,带动螺旋轴转动,第一皮带轮下方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二从动皮带轮转动,带动搅拌器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完成搅拌,放置混凝土离析,影响浇注效果;还能够在使用口快速清理残渣,防止残存的混凝土渣块损坏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流带动螺旋叶反转,水流冲刷残渣跟随者螺旋叶从上料管内排出,但是混凝土凝结在上料管内壁后,水流通过螺旋也反转冲刷残渣并不能彻底冲刷掉混凝土残渣,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注机,在上料过程中在上料通道内壁构造一层水膜,避免混凝土在上料通道内壁粘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浇注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上料通道以及驱动组件,所述上料通道内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的螺旋杆,所述上料通道上贯穿设置有料斗以及出料口,所述上料通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上料通道上位于所述料斗的下方贯穿连接有排污口,所述上料通道内靠近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若干组滑块以及用于若干组所述滑块分别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若干组进水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若干组所述滑块均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进水口水流量的若干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位于所述上料通道内且与所述上料通道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混凝土原料在料斗被搅拌完成后,在上料通道内的螺旋杆的作用下,混凝土向上运输至出料口,上料通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上料通道贯穿连接有进水口,滑块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在进水口内沿着水平方向往复滑动,滑块与进水口之间的间隙配合实现对进水管内的水进入到上料通道的水流量,水进入到上料通道内并且在上料通道的内壁形成一层水膜,避免混凝土在上料通道的内壁凝结,实现不拆卸上料通道对其进行清理混凝土残料。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料通道滑动连接的驱动滑环以及用于将所述驱动滑环竖直方向的运动转化为所述滑块水平方向的传动装置,所述驱动滑环套设在所述螺旋杆上,所述驱动滑环位于所述料斗的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混凝土在上料通道向上输送,混凝土向上运动并推动驱动滑块沿着竖直向上运动,混凝土从料斗内进入到上料通道内,驱动滑环位于料斗的上方,便于混凝土对驱动滑环的推动作用,通过传动装置的作用,驱动滑环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可驱动滑块在进水口内沿着水平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齿条、与所述上料通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条分别啮合的齿轮以及水平设置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驱动滑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滑环向上运动并带动第一齿条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当第一齿条运动至与齿轮啮合的位置,齿轮开始沿着顺时针转动,齿轮驱动第二齿条朝向进水管的方向运动,滑块开始插接于进水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齿轮与所述上料通道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齿轮内固定连接有具有弹性形变的涡旋弹簧,所述涡旋弹簧位于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齿轮之间的空腔内。

采用上述方案,齿轮与传动杆转动连接,齿轮与传动杆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涡旋弹簧,当齿轮沿着顺时针转动时,涡旋开始蓄力,在涡旋弹簧的限制作用力撤掉时,涡旋弹簧给齿轮施加有个逆时针转动的作用力,滑块被驱动滑出进水口,实现进水口的关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靠近于所述螺旋杆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块的斜面沿着远离所述螺旋杆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上料通道的上端,所述进水口的斜面沿着远离所述螺旋杆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底座。

采用上述方案,当滑块设置有斜面的一端运动至进水口的开口处时,进水口的斜面朝向远离上料通道的方向内凹,与滑块的斜面相配合,进入上料通道内的水流量小,不影响混凝土本身的配比,并且在上料通道的内壁形成一层水膜。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靠近于所述进水管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所述滑块的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滑块运动至进水管内,进水管内竖直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固定孔相配合,将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滑槽、在滑槽内沿着竖直方向往复滑动的插接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插接块运动的驱动螺栓,所述插接块上开设有用于所述驱动螺栓插接的凹槽,所述插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内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驱动螺栓水平设置且穿过进水管,驱动螺栓插接在凹槽内,驱动螺旋驱动插接块沿着固定孔的竖直轴线往复运动,弹性恢复件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当驱动螺栓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撤掉时,插接块在弹性恢复件的牵引作用下朝向滑块的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沿着远离所述驱动螺栓方向延伸且朝向滑块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当给驱动螺栓施加一个朝向凹槽的作用力时,插接块朝向远离滑块的方向运动,滑块在水平方向固定被解除。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滑环由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时的位置运动至出料口上端时的竖直距离与所述滑块运动至完全滑出上料通道时的水平距离相等。

采用上述方案,驱动滑环向上滑动至出料口上端时,在第一齿条、齿轮以及第二齿条的传动作用下,滑块设置有斜面的一端刚好运动至出水口的开口处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杆的螺旋叶靠近于所述上料通道的内壁一端均设置有用于清理残渣的刷毛层。

采用上述方案,上料通道内壁上形成水膜,刷毛层随着螺旋叶转动,上料通道内壁的混凝土被刷毛层清理掉,避免混凝土粘附在上料通道的内壁上。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螺栓杆的推送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至出料口处,驱动滑环在混凝土的推动作用下向上运动且驱动滑环上的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被驱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运动,并且涡旋弹簧开始蓄力,第二齿条带动滑块朝向进水管的方向运动,驱动滑环运动至进水口的上端时,滑块设置有斜面的一端运动至进水口的开口处,进水口的开口处斜面与滑块斜面的一端相配合,在上料通道内壁上形成水膜,滑块在进水管内运动时,插接块插接在固定孔内,滑块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刷毛层随着螺旋叶一直转动并对上料通道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混凝土残渣在上料通道内壁凝结;混凝土输送完成后,给驱动螺栓施加一个朝向凹槽的作用力,插接块从滑块内滑出,在涡旋弹簧以及驱动滑环重力的作用下,滑块朝向上料通道方向滑动,滑块实现对进水口的关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上料通道;3、螺旋杆;4、料斗;5、排污口;6、进水管;8、滑块;9、进水口;10、调节装置;11、驱动滑环;12、传动装置;13、第一齿条;14、齿轮;15、第二齿条;16、传动杆;17、涡旋弹簧;18、固定孔;19、固定装置;20、滑槽;21、插接块;22、驱动螺栓;23、凹槽;24、弹性恢复件;25、刷毛层;2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混凝土浇注机,如图3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上料通道2以及驱动组件,上料通道2内设置有螺旋杆3,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传送带,上料通道2上靠近于底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料斗4,上料通道2的上端贯穿连接有出料口26,料斗4与上料通道2贯穿连接且料斗4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电机通过传送带的传动作用带动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的物料进入到上料通道2的底端,在螺旋杆3的作用下,混凝土沿着竖直向上运动至出料口26。

如图1所示,混凝土通过上料通道2时,会粘附在上料通道2的内壁,需要及时对混凝土的残渣进行清理,上料通道2的靠近于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5,排污口5位于料斗4的上方,上料通道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6,进水管6套设在上料通道2上,进水管6与上料通道2贯穿连接有两组进水口9(如图5所示),两组进水口9均位于出料口26的上方,上料通道2滑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块8,滑块8插接于进水口9内且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滑块8沿着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与进水口9的开口处沿着竖直方向的尺寸一致;如图3所示,两组滑块8均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进水口9水流量的两组调节装置10,调节装置10位于上料通道2内且与上料通道2滑动连接;滑块8靠近于螺旋杆3的一端设置有斜面(如图5所示),该斜面沿着远离螺旋杆3方向延伸且朝向上料通道2的上端,进水口9的开口处的斜面沿着远离螺旋杆3的方向延伸且朝向底座1,滑块8与进水口9之间的配合实现从进水口9流入到上料通道2的水在上料通道2的内壁上形成一层用于避免混凝土残渣凝结的水膜。

如图3所示,调节装置10包括与所述上料通道2滑动连接的驱动滑环11以及用于将所述驱动滑环11竖直方向的运动转化为所述滑块8水平方向的传动装置12,上料通道2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滑环11,驱动滑环11套设在螺旋杆3外且沿着竖直方向运动,上料通道2靠近于出料口26附近的截面圆直径小于驱动滑环11端面圆直径,在螺旋杆3向上输送混凝土之前,驱动滑环11位于出料口26上方的位置,便于螺旋杆3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将驱动滑环11竖直向上推动。

如图4所示,传动装置12包括第一齿条13、齿轮14以及第二齿条15,第一齿条设置有两组且与驱动滑环11固定连接,两组第一齿条13对称设置,两组第一齿条13分别与两组齿轮14啮合连接,两组齿轮14竖直设置且与均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6,传动杆16与上料通道2固定连接,齿轮14内固定连接有涡旋弹簧17,涡旋弹簧17的另一端与传动杆16固定连接,涡旋弹簧17位于传动杆16与齿轮14之间的空腔内,两组齿轮14与第二齿条15分别啮合连接,两组第二齿条15均套设有滑套,两组滑套均水平设置且均与上料通道2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4与滑块8固定连接。

螺旋杆3向上推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推动驱动滑环11向上运动,第一齿条13运动至与齿轮14啮合的位置时,开始带动齿轮14顺时针转动,齿轮14驱动第二齿条15沿着水平方向运动,第二齿条15带动滑块8沿着远离螺旋杆3的位置运动,驱动滑环11由第一齿条13与齿轮14啮合时的位置运动至出料口26上端时的竖直距离与滑块8运动至滑出上料通道2时的水平距离相等,此时,涡旋弹簧17在齿轮14顺时针转动时蓄力,滑块8的斜面与进水口9处的斜面相配合,进水管6内的水通过进水口9在上料通道2的内壁形成水膜。

如图5所示,滑块8靠近于进水管6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18,进水管6内的竖直设置有固定装置19,固定装置19限制滑块8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固定装置19包括竖着设置的滑槽20、在滑槽20内沿着竖直方向往复滑动的插接块21以及用于驱动插接块21运动驱动螺栓22,滑槽20靠近于滑块8的一端设置为开口,插接块21的一端插接在进水管6内,插接块21上设置有朝向滑块8的斜面,滑块8沿着水平运动与插接抵接时,有利于滑块8推动插接块21沿着远离滑块8的方向运动,插接块21插接在固定孔18内,滑块8在水平方向被卡紧。

如图5所示,插接块21靠近于驱动螺栓2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3,驱动螺栓22穿过上料通道2后插接于凹槽23内且与凹槽23抵接的面呈斜面,该斜面沿着远离驱动螺栓22方向延伸且朝向滑块8设置,插接块21位于滑槽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恢复件24,弹性恢复件24的另一端与滑槽20的内壁固定连接,给驱动螺栓22施加一个朝向凹槽23的作用力,插接块21朝着远离滑块8的方向运动。

螺旋杆3将料斗4内搅拌完成的混凝土朝向出料口26的方向输送,混凝土推动位于料口上方的驱动滑环11沿着竖直向上运动,驱动滑环11运动至第一齿条13与齿轮14啮合时,齿轮14被带动顺时针转动,第二齿条15朝着远离螺旋杆3方向运动,涡旋弹簧17开始蓄力并且该作用力驱动齿轮14逆时针转动,滑块8被第二齿条15带动至完全脱离上料通道2且与进水口9位置贴合时,进水管6内的水通过进水口9流入至上料通道2内,并且在上料通道2内壁形成水膜,螺旋杆3的螺旋叶靠近于上料通道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刷毛层25,在水膜与刷毛层25的作用下,避免上料通道2内壁的混凝土凝结;滑块8运动至插接块21插接于固定孔18内时,滑块8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此时涡旋弹簧17驱动齿轮14逆时针转动也被限制。

当混凝土被完全从出料口26运出时,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刷毛层25清理掉的混凝土从排污口5被排出,给驱动螺栓22施加一个朝向凹槽23的作用力,插接块21朝向远离滑块8的方向运动,在涡旋弹簧17以及驱动滑环11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齿条15朝向上料通道2方向运动,齿轮14沿着逆时针运动,滑块8插接在进水口9内,进水口9被关闭,驱动滑块8运动至料斗4的上方,实现不需要拆卸上料通道2对其进行清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