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8884发布日期:2019-09-24 23:29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切割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路边石是一般用于路面边缘的界石,也称道牙石或缘石,它是在路面上区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隔离带和道路其他部分的界线,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整齐的作用。路边石材质要求:路边石石料采用质地均匀的天然石材机械切削加工而成,石材的强度必须合格,要求其色泽均匀,按统一长度进行下料,外露面必须机切抛光,长度允许误差在±20mm范围内,宽度、厚度、高度允许误差在±2mm范围内。目前,路边石从石料上的切割多采用金刚石锯石机完成。切割效率低下,影响后续施工的效率。路边石加工时,产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对电机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路边石从石料上的切割多采用金刚石锯石机完成。切割效率低下,影响后续施工的效率。路边石加工时,产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对电机损耗较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包括切割装置本体;所述的切割装置本体设有机架,机架上方设有工作界面,工作界面上设有升降的石材支撑面,工作界面上方设有切割装置,切割装置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设有主梁,主梁上设有传动箱,传动箱内设有传动丝杠,所述的切割装置为锯片,锯片设置在切割轴上,切割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切割电机,所述的切割电机设有主电机和备用电机,切割电机设置电机保护壳内,电机保护壳一侧设有圆形开口,电机保护机壳内设有减震海绵,隔音塑料垫层和通风散热装置。通过设置备用电机,防止因为事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在设置电机保护壳,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通风散热装置通风板和散热板,通风板设置在电机保护壳的两侧,通风板上设有通风条,散热板设置在电机保护壳的顶部,散热板上设有散热孔。通过通风散热装置延长电机寿命,节约成本。

所述的电机保护壳内设有温度检测器。通过对设备检测,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的状况,降低对设备的损耗,节约成本。

所述的传动装置为传动轴,主电机和备用电机通过传动轴连接切割轴。

所述的石材支撑面下部设有升降杆,升降杆连接气缸。

所述的工作界面上设有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滑轮,多个上料滑轮并排设置,上料履带设置在上料滑轮上。通过滑轮上料和下料,实现切割设备自动上下料,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工业自动化的性能。

所述的锯片数量为多个,锯片并排设置在切割轴上。多个锯片同时切割,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的工作界面上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为红外线定位仪。通过定位装置,控制机械设备的走位。

本实用新型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通过设置备用电机,防止因为事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在设置电机保护壳,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工作界面;3-石材支撑面;4-锯片;5-切割轴;6-切割电机;7-传动轴;8-主电机;9-备用电机;10-电机保护壳;11-开口;12-减震海绵;13-隔音塑料垫层;14-通风板;15-散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切割装置本体设有机架1,机架1上方设有工作界面2,工作界面2上设有升降的石材支撑面3,工作界面2上方设有切割装置,切割装置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设有主梁,主梁上设有传动箱,传动箱内设有传动丝杠,所述的切割装置为锯片4,锯片4设置在切割轴5上,切割轴5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切割电机6,传动装置为传动轴7,主电机8和备用电机9通过传动轴7连接切割轴5,石材支撑面3下部设有升降杆,升降杆连接气缸,工作界面2上设有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滑轮,多个上料滑轮并排设置,上料履带设置在上料滑轮上,锯片4数量为多个,锯片4并排设置在切割轴5上,工作界面2上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为红外线定位仪。

参见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路边石切割装置,所述的切割电机6设有主电机8和备用电机9,切割电机6设置电机保护壳10内,电机保护壳10一侧设有圆形开口11,电机保护机壳内设有减震海绵12,隔音塑料垫层13和通风散热装置,通风散热装置通风板14和散热板15,通风板14设置在电机保护壳10的两侧,通风板14上设有通风条,散热板15设置在电机保护壳10的顶部,散热板15上设有散热孔,电机保护壳10内设有温度检测器。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