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门养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3094发布日期:2019-10-29 22:0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门养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护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人防门养护池。



背景技术:

人防门扇有一种板状的钢筋混凝土门扇,其通常设置在民房防护工程各个功能区间,在人防门扇生产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凝固成型后,需要对人防门扇进行淋水养护工序,用以降低人防门扇开裂和提高人防门扇的强度。

现阶段的人防门养护池一般具有多个朝向人防门设置的喷头,喷头一般是直接固定在水管上的,导致喷头对人防门的喷淋的区域有限,对整个人防门的喷淋程度不匀,影响人防门中混凝土的水化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防门养护池,能够对人防门的喷淋更加均匀,有助于促进人防门中混凝土的水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防门养护池,包括池体、安装于池体内的喷淋装置以及与喷淋装置一一对应且供人防门安装的支架,池体的底面开设有蓄水池,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两堵正对且竖直设置的喷淋墙和供水泵,所述喷淋墙在朝向同一喷淋装置的另一堵喷淋墙的侧面均匀布置有多个喷淋头且喷淋墙内预埋有为喷淋头供水的喷淋管道,所述供水泵的进水端与蓄水池连接,且供水泵的出水端与喷淋管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供水泵,能够将蓄水池内的水从喷淋墙上的喷淋头上洒出,从而能够喷淋到支架上的人防门上。由于两堵喷淋墙以及均布于喷淋墙上的喷淋头,从而使得人防门受到的喷淋更加均匀,有助于促进人防门中混凝土的水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同一堵所述喷淋墙上的相邻喷淋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之间的间距限定使得人防门的两个表面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喷淋,有助于提升整个喷淋装置的喷淋均匀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呈L形且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一端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侧具有防止人防门倾倒的限位凸板,所述底板在其底面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万向滚轮,所述池体在喷淋装置的两堵喷淋墙之间设置有供万向滚轮滚动且平行于两堵喷淋墙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结构设置使得支架能够在地面上移动,从而方便操作者将人防门装在支架上后,再推入喷淋装置中,从而避免发生因直接吊装人防门而对喷淋装置造成损坏,同时导向槽为万向轮滚进行导向,降低了支架和人防门撞上喷淋墙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墙开设有供喷淋头放置的喷淋槽,且喷淋头的长度小于喷淋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隐藏于喷淋槽内,在喷淋头不干涉支架和人防门滑移的前提下,有助于缩小两堵喷淋墙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整个喷淋装置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槽的底部开设有供万向滚轮卡入的定位槽,当万向滚轮滚入定位槽内时,所述人防门完全位于两堵喷淋墙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的设置能够降低在喷淋过程中支架发生滑移的概率,从而提升整个养护池在对人防门喷淋养护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在万向滚轮滚入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斜面的设置有助于万向滚轮滚入/滚出定位槽,从而方便对支架进行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底面设有绕喷淋装置设置的集水槽和连接集水槽和蓄水池的导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和导水槽的设置能够将喷淋在人防门上的水回流至蓄水池内,从而从喷淋头喷出的养护水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两侧壁对称设有支撑槽和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槽内且与喷淋装置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架能够通过支撑板后直接推入两堵喷淋墙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槽和支撑板的设置使得支架能够顺利通过集水槽,避免集水槽的设置干涉到支架进入到喷淋装置中,且支撑板能够从支撑槽中拆卸下来,避免在喷淋过程中,水通过支撑板流至集水槽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槽在靠近蓄水池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导水槽的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供过滤网插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能够过滤回流至蓄水池内的水,同时通过过滤网和卡槽的配合实现过滤网的安装,这种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内并列布置有至少两个喷淋装置,所述集水槽形成将所有喷淋装置围起的方形水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人防门养护池,包括池体、喷淋装置和支架,喷淋装置包括两堵喷淋墙,且两堵喷淋墙正对的侧面均布有喷淋头,从而提升了对人防门的喷淋均匀性,有助于促进人防门中的混凝土的水化作用;

2、通过在支架上设置万向滚轮,使得人防门能够先安装在支架上,之后再推入喷淋装置中,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对喷淋装置造成损坏;

3、通过在池体底面设置集水槽和导水槽,从而能够对喷淋装置的水进行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中:1、池体;11、蓄水池;12、导向槽;13、定位槽;14、导向斜面;15、集水槽;151、支撑槽;152、支撑板;16、导水槽;161、过滤网;162、卡槽;2、喷淋装置;21、喷淋墙;211、喷淋槽;22、供水泵;221、进水管;23、喷淋头;3、支架;31、底板;32、侧板;33、限位凸板;34、万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一种人防门养护池,包括池体1、安装于池体1内的喷淋装置2以及与喷淋装置2一一对应且供人防门安装的支架3。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内并列设置有三个喷淋装置2。其中,池体1的底面一侧开设有一个蓄水池11。

参阅附图1和附图2,喷淋装置2包括两堵正对且竖直设置的喷淋墙21和供水泵22,喷淋墙21在朝向同一喷淋装置2的另一堵喷淋墙21的侧面均匀布置有多个喷淋头23且喷淋墙21内预埋有为喷淋头23供水的喷淋管道(图中未示意)。其中,供水泵22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221,且进水管221伸入蓄水池11中;供水泵22的出水端与喷淋管道连接,因此通过供水泵22的运行,能够将蓄水池11内的水通过喷淋头23喷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三个喷淋装置2,因此设置有三台供水泵22,且相邻供水泵22互不干涉。

其中,同一堵喷淋墙21上的相邻喷淋头2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cm,在本实施例中,喷淋墙21上设置有十五排喷淋头23且每排喷淋头23具有十个喷淋头23,且相邻喷淋头23的间距为15cm。喷淋墙21还开设有供喷淋头23放置的喷淋槽211,且喷淋头23的长度小于喷淋槽211的深度。

参阅附图3,支架3呈L形且包括底板31和位于底板31一端的侧板32,侧板32的两侧具有防止人防门倾倒的限位凸板33,底板31在其底面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万向滚轮34。

参阅附图3、附图4和附图5,为了避免支架3在推入喷淋装置2时与喷淋墙21碰撞,池体1在喷淋装置2的两堵喷淋墙21之间设置有供万向滚轮34滚动且平行于两堵喷淋墙21的导向槽12。其中,导向槽12的底部开设有供万向滚轮34卡入的定位槽13,当万向滚轮34滚入定位槽13内时,支架3上的人防门完全位于两堵喷淋墙21之间。

为了方便支架3的万向滚轮34滚入和滚出定位槽13,定位槽13在万向滚轮34滚入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14。

池体1的底面设有绕喷淋装置2设置的集水槽15和连接集水槽15和蓄水池11的导水槽16。在本实施例中,集水槽15为方形水槽,且将三个喷淋装置2整体包围。

参阅附图4和附图6,集水槽15的两侧壁对称设有支撑槽151和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槽151内且与喷淋装置2对应的支撑板152,支架3能够通过支撑板152后直接推入两堵喷淋墙21之间,避免了支架3在通过集水槽15时发生颠簸,从而实现支架3和人防门能够平稳地通过集水槽15。

参阅附图4和附图7,导水槽16在靠近蓄水池1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161,导水槽16的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供过滤网161插入的卡槽162。通过过滤网161的设置,能够将导水槽16回流至蓄水池11内的水进行过滤,有助于保持蓄水池11内的水的洁净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