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侧式饰面墙板钩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882发布日期:2019-11-19 21:4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侧式饰面墙板钩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外墙装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背侧式饰面墙板钩挂结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室内外墙体表面的饰面材料挂贴工程。材料如石材、保温复合板、磁板、木材和玻璃等。技术分为两大类:1.化学方式,2.物理方式。化学方式安装主要使用建筑用胶水或水泥,采用粘贴或灌浆等方式,把饰材装上墙面,这种技术不光存在着流浆、返碱等影响装饰效果弊病,更重要的是,由于饰材与浆材吸水率不同,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尤其在户外条件下,短时间内就会分离脱落,存在严重安全问题。这种安装技术除了室内单层墙面应用外,其它基本不用。物理方式安装技术,即干挂技术,是室内外墙体装饰的主体应用技术。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饰材扣接部、墙体挂接部、连接部。石材幕墙干挂体系一直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许多省份都有对石材幕墙干挂有严格的相关规定,甚至禁止使用。《中国房地产业》2012年9月份出版的论文中:《石材幕墙干挂体系之t型挂件的应用思考》就展示了石材幕墙干挂的现状,而其中提及的t型扣件,就属于干挂技术中的饰材挂接部的扣件,此类技术和装置也是本专利所针对解决的。

现行饰材扣件主要分成侧槽、背栓和孔铆三大类;严格上讲,孔铆属于非隐蔽式的,降低装饰性,不在主张推广应用之列。侧槽扣件常用有t型、l型,还有最新专利的se型。最新专利还有背槽的y型和r型扣件。所有前述所列的饰材扣件,都没有解决它们的根本性缺陷:

1、安全不能主动可控。侧槽方式是在饰材侧面开槽,侧槽扣件扣页插入槽内;背槽方式是在饰材背面拉一条45°至60°的斜槽,背槽扣件扣页插入槽内;背栓方式是在饰材背面钻一个孔,不钻穿饰材,孔底保留与饰面6-12mm的厚度,空口小孔底大,背栓螺丝插入孔中,调节螺栓,使底部倒胀开,使螺栓不得被拔出。由上述扣件的工作方式,得出,扣件取得抗拉拔力是与饰材的抗拉拔性能和所扣饰材厚度成正比关系;在一定饰材厚度条件下,扣件取得抗拉拔力只能取决于饰材的抗拉拔能力,尤其天然饰材,其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扣件抗拉拔力极不可控。扣件抗拉拔力极不可控,安全就不能主动可控。

2、不能纯粹做到物理连接。除背栓外,其它扣件与饰材全都是插接关系,没有物理紧固连接结构,只能使用胶水填充扣页与扣槽的空间,以增加牢固度。胶水的化学属性,决定了它连接的力量和连接的寿命都无法达到物理连接的能力。做不到纯粹物理连接,意味着扣件的连接力和使用年限受胶水质量影响大。

3、饰材连接点加工不方便,容易影响饰材强度和连接质量。加工便捷性上,钻孔不如切割方便,水平切割不如自上而下垂直切割。由于饰材厚度有限,侧边开槽的自由度小,切割片摆度过大或深度过深,容易导致饰材结构强度下降,甚至缺损,使得饰材抗拉拔性能下降,影响使用。背栓孔质量,直接决定背栓的抗拉拔力;背栓孔质量不可控的原因有两个:1.钻头容易变形,所钻的孔多有变化;2.由于空口小,所钻的孔质量难以检测。所以通行扣件的结构设计上,缺乏对饰材加工便捷性考量,终将影响连接质量。

4、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连接不稳定,以往结构中的饰面墙板的钩挂结构均是采用上固定部插接在下固定部的上方的安装方式,此种方式的连接会使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之间存在比较多的空隙,因此上方的饰材的重量会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力压在插接处,插接处会受到比较大的力,若是时间一久,必然会对安全性有所影响。而且这种插接的方式结构稳定性的保障差,并没有其他外部结构固定,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此种方式,一旦幕墙变形,上下石材由于卡槽原因黏连在一起,会进而引发大面积塌陷。

因此,申请人致力于研发出一种安全主动可控、纯粹物理连接、饰材厚度薄、加工方便,与建筑同寿命的饰材扣件,安全有保障,稳定可靠,适用于建筑室内外墙体表面的饰面材料挂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背侧式饰面墙板钩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背侧式饰面墙板钩挂结构,包括下固定部以及设置在下固定部上方的上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分别夹紧固定住两块饰面墙板的下端以及上端,使上下两块饰面墙板连接;

所述下固定部包括下夹爪和下夹页,所述饰面墙板上开设有分别与下夹爪以及下夹页相配合的固定槽,下夹爪和下夹页通过螺栓固定,转动螺栓,下夹爪和下夹页配合夹紧饰面墙板;

所述上固定部包括上夹爪和上夹页,所述饰面墙板上开设有分别与上夹爪以及上夹页相配合的固定槽,上夹爪和上夹页通过螺栓固定,转动螺栓,上夹爪和上夹页配合夹紧饰面墙板;

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后端分别延伸出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贴合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墙板的背面设置有找平层,通过所述找平层将饰面墙板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上固定部中部和下固定部中部均平整抵靠在所述找平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页或上夹爪中的其中一个的后部延伸有一支撑件,支撑件抵接在另一个的后部;

所述下夹页或下夹爪中的其中一个的后部延伸有一支撑件,支撑件抵接在另一个的后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爪与下夹爪的前端包括与饰面墙板垂直设置的端面勾爪,所述端面勾爪上成型至少一个卡齿,所述卡齿与饰面墙板上的固定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页与下夹页的前端均向饰面墙板的一侧翻折有倾斜的钩体,所述钩体上成型有若干台阶面,所述固定槽内开设有与该台阶面匹配的槽。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台阶面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

进一步的,上下两块所述饰面墙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粘接和密封的幕墙胶。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板成型于所述上夹爪的后端,所述下固定板成型于所述下夹爪的后端,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通过所述螺栓与龙骨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松紧度可调:调整本实用新型上的两个螺栓,可以调节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对饰面墙板的松紧度,较好的松紧度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震动轻、噪音小,干挂外墙的使用寿命长。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分别固定住两块饰面墙板的上端和下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将多块饰面墙板连接在一起,使每一块饰面墙板至少有两个固定部连接,结构强度高,固定部与饰面墙板的受力面积大,安全人为可控。

2.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通过分别向后延伸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连接,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螺栓提高结构稳定性,保障了安全性,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贴合,增加了受力面积。

3.安装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在饰面墙板的背面设置有找平层,通过找平层将饰面墙板背面的粗糙面铺平,使饰材安装完成后,饰材的背部与固定部的中部平整的抵靠,增大受力面,使饰材的受力更加均匀,安装的角度也更加的平稳,不用做过多的调整。找平层又能增加饰材的强度,增加了饰材整体厚度,即使饰材本身发生断裂,也能通过找平层的粘连防止饰材脱离,极大的增加了安全性和结构强度,对比于现有技术明显的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4.本发明中,在上夹页与下夹页的前端都翻折有钩体,倾斜设置钩体插入到饰材中,防止饰材脱离出去,但是在实际状态中,钩体是主要承载饰材重量的部位,饰材上的槽口如果开设不均匀,很容易导致钩体与饰材的接触点在一个点上,应力过于集中会导致受力处破损甚至断裂,因此,在钩体上成型有若干个台阶面,通过多个台阶面的设置可以使钩体与饰材的接触点分散,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明显区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固定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下固定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钩体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下固定部;2-上固定部;3-饰面墙板;4-下夹爪;5-下夹页;7-上夹爪;8-上夹页;9-找平层;10-支撑件;11-端面勾爪;12-卡齿;13-钩体;14-台阶面;15-上固定板;16-下固定板;17-幕墙胶;19-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背侧式饰面墙板钩挂结构,包括下固定部1以及设置在下固定部1上方的上固定部2,所述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1分别夹紧固定住两块饰面墙板3的下端以及上端,使上下两块饰面墙板3连接;

所述下固定部1包括下夹爪4和下夹页5,所述饰面墙板3上开设有分别与下夹爪4以及下夹页5相配合的固定槽,下夹爪4和下夹页5通过螺栓固定,转动螺栓,下夹爪4和下夹页5配合夹紧饰面墙板3;

所述上固定部2包括上夹爪7和上夹页8,所述饰面墙板3上开设有分别与上夹爪7以及上夹页8相配合的固定槽,上夹爪7和上夹页8通过螺栓固定,转动螺栓,上夹爪7和上夹页8配合夹紧饰面墙板3;

所述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1的后端分别延伸出有上固定板15和下固定板16,上固定板15与下固定板16贴合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

松紧度可调:调整本实用新型上的两个螺栓,可以调节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1对饰面墙板3的松紧度,较好的松紧度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震动轻、噪音小,干挂外墙的使用寿命长。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1分别固定住两块饰面墙板3的上端和下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将多块饰面墙板3连接在一起,使每一块饰面墙板3至少有两个固定部连接,结构强度高,固定部与饰面墙板3的受力面积大,安全人为可控。

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1通过分别向后延伸的上固定板15和下固定板16连接,上固定板15与下固定板16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螺栓提高结构稳定性,保障了安全性,上固定板15与下固定板16贴合,增加了受力面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插接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因幕墙变形,上下石材由于卡槽原因黏连一起,进而引发大面积塌陷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饰面墙板3的背面设置有找平层9,通过所述找平层9将饰面墙板3的背面形成一个平整面,上固定部2中部和下固定部1中部均平整抵靠在所述找平层9上。

安装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在饰面墙板3的背面设置有找平层9,通过找平层9将饰面墙板3背面的粗糙面铺平,使饰材安装完成后,饰材的背部与固定部的中部平整的抵靠,增大受力面,使饰材的受力更加均匀,安装的角度也更加的平稳,不用做过多的调整。找平层9又能增加饰材的强度,增加了饰材整体厚度,即使饰材本身发生断裂,也能通过找平层9的粘连防止饰材脱离,极大的增加了安全性和结构强度,对比于现有技术明显的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上夹页8或上夹爪7中的其中一个的后部延伸有一支撑件10,支撑件10抵接在另一个的后部;

所述下夹页5或下夹爪4中的其中一个的后部延伸有一支撑件10,支撑件10抵接在另一个的后部。通过所述支撑件10的设计能够使夹爪与夹页之间保持相对平行,进一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上夹爪7与下夹爪4的前端包括与饰面墙板3垂直设置的端面勾爪11,所述端面勾爪11上成型至少一个卡齿12,所述卡齿12与饰面墙板3上的固定槽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夹页8与下夹页5的前端均向饰面墙板3的一侧翻折有倾斜的钩体13,所述钩体13上成型有若干台阶面14,所述固定槽内开设有与该台阶面14匹配的槽。

优选的,若干所述台阶面14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

本发明中,在上夹页8与下夹页5的前端都翻折有钩体13,倾斜设置钩体13插入到饰材中,防止饰材脱离出去,但是在实际状态中,钩体13是主要承载饰材重量的部位,饰材上的槽口如果开设不均匀,很容易导致钩体13与饰材的接触点在一个点上,应力过于集中会导致受力处破损甚至断裂,因此,在钩体13上成型有若干个台阶面14,通过多个台阶面14的设置可以使钩体13与饰材的接触点分散,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明显区别。

优选的,上下两块所述饰面墙板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粘接和密封的幕墙胶17。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15成型于所述上夹爪7的后端,所述下固定板16成型于所述下夹爪4的后端,上固定板15和下固定板16通过所述螺栓与龙骨19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