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297发布日期:2019-06-11 23: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库或车位的辅助停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辅助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私家车数量正呈几何倍级剧增。这使得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老住宅小区、商业金融街区等区域停车难问题凸显。为了改善停车难的问题,我国正加大立体车库的建设推广力度。立体车库的优点在于它的空间利用率很高,但它也存在科学地解决车库建设经济性,与停车舒适性和使用高效性的矛盾。显然,为了节约立体车库的建设成本和高效地榨取有限空间的商业价值(尤其是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缩短工程回本周期,开发商一般按大型或超大型规模建设(100个停车单元以上)建设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立体停车库,其停车单元数应尽可能紧凑地排布,且每个停车单元的空间尺寸应尽可能地压缩。然而,如果过渡追求经济性,必然会使得立体车库的使用舒适性大为降低。更为具体地,由于停车单元过于狭小,会导致驾驶员(尤其是驾驶技术尚不熟练的新手司机)停入/驶出停车单元困难,用户体验度差,而且用户在停取车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导致刮车撞车事故,甚至会撞坏立体车库的承重结构或车库局部结构,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此外,密集排布的狭小停车单元,对部分患有(或者潜在存在)密集恐惧症的驾驶员来说极不友好,极易导致驾驶员对立体车库或者空间狭小的车库产生天然的内在排斥与恐惧,影响了立体车库的推广和应用。值得补充说的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由于车辆存取频次剧增,若每个用户在停取车过程都需要自己驾车完成停取车工作,那么狭小密集的停车单元无疑会增加用户单次停取车时间,从而导致立体车库入口拥堵,用户停取车时间成本增加。

综上来看,对于停车空间狭小的车库或间隔距离较小的车位,尤其是密集建设的大型立体车库而言,设计一种辅助停车装置,以帮助用户在停取车辆时无需自主操作便使可使得车辆安全、快速、便捷、准确可靠、轻松地驶入停车单元内(含车库车位),可有效地解决立体车库在使用过程中车辆停取困难、用户体验度差、车辆停取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107989435a)发明了一种用于立体车库中的机械式搬运装置,包括顶升机构、抱轮机构、推进机构和搬运平台,其中:通过顶升机构和抱轮机构将停放于搬运平台上的车辆前轮抱紧并顶起后,经推进机构将车辆由搬运平台推送至搬运平台外侧的载板车或停车位上,实现车辆自动存入和取出的功能。该技术方案的局限性在于,车轮抱紧过程中,抱轮机构对车轮等部位有损伤,车辆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平衡等的原因,对装置本身危害较大,致使装置的可靠性和寿命大大降低;另外由于该装置采用单丝杆进行远距离传动,提供的推力不稳定,故停车时的舒适性低,且不能搬运重型车辆。中国专利(公开号:101775915a)发明了一种立体自动泊车设备,包括车库主体、计算机数码程控器、旋转升降车厢、泊车平台和车辆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的车辆输送装置包括多级伸缩缸、移动小车、托车盘和升降缸,多级伸缩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的旋转升降车厢的旋转地板上,在该旋转地板上装有车厢导轨,该移动小车的车轮置于该车厢轨道上,该移动小车通过升降缸安装在移动小车的上面,在该托车盘的两边设有梳状的车厢泊车排挡。该技术方案的局限性在于,由于该装置需要占用整个桥式立体车库的一个停车栈道,从而导致了空间利用率低,又由于托盘为梳状,车主需将车辆的4个轮胎分别摆放至梳状区域,加大了停车难度,降低了停车时的舒适度和方便性;此外,梳状区域的刚强度较小,应力集中明显,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折断,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尚未有专利或其他技术文献报道过能够用于车库或车位,尤其是用于立体车库的,且能够有效缓解停取车时使用者紧张情绪,克服密集恐惧症心理,且结构简单可靠,操作便捷的辅助停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辅助停车装置,包括过渡泊车位组件、目标泊车位组件、运输板驱动机构、车辆运输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包括运输板、滚动轮、导向轮、链条;所述滚动轮和所述导向轮均周向活动地安装于所述运输板上;所述链条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输板正下方;所述运输板上且靠近其短边处开设有矩形缺口。

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包括过渡泊车位、导向结构i,其中:所述过渡泊车位上表面设置有导向结构i。

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包括目标泊车位、导向结构ii;所述目标泊车位上表面设置有导向结构ii;所述导向结构i和所述导向结构ii型式尺寸相同。

初始状态下(即未有车辆驶入目标车库和未有车辆占用所述过渡泊车位时,也即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位于所述目标泊车位时):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和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水平布置,且所述导向结构i和导向结构ii的导向面齐平;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放置于所述目标泊车位上,且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活动地嵌入所述导向结构ii内。

在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和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运输板驱动机构;所述运输板驱动机构用于根据用户需求驱动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使其在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和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之间运输车辆,以实现向所述目标泊车位停入车辆、从所述目标泊车位取出车辆的目的。

所述运输板转运机构,包括主动链轮、主动齿轮、过渡齿轮、连杆、摆转齿轮、从动齿条、机架,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过渡齿轮相啮合;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过渡齿轮的轮辐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摆转齿轮的轮辐相接,所述过渡齿轮通过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摆转齿轮作往复摆转;所述摆转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相啮合,使得所述从动齿条相对所述机架可作往返直线移动;所述从动齿条的两端分别嵌入设置有弹跳块;所述主动链轮具备正反转功能,可实现车辆的停放与取出功能,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分别由动力源单独驱动控制。

初始状态下: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链条并不啮合;所述弹跳块缩回至与所述从动齿条的上表面齐平,且所述从动齿条的上表面未与所述泊车板上表面相接触。

工作状态下(所述运输板组件需要在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和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之间移动运输,即用户需要停存车辆时):所述弹跳块从所述从动齿条的上表面弹起,并嵌入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短边的所述矩形缺口中;此时,即可通过所述从动齿条的往返直线移动,使得所述车辆运输板从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向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或从所述目标泊车位组件向所述过渡泊车位组件做短距离小幅移动,最终使得所述链条与所述主动链轮接触并开始啮合;当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链条啮合后,在所述主动链轮的驱动下所述车辆运输板组件在所述过渡泊车位和所述目标泊车位之间作往复直线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制造加工工艺性,避免整块所述运输板因尺寸过大而不便于加工制造,所述运输板由不少于两块的相同的长方形钢板拼接而成;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上且靠近其短边处开设有一个所述矩形缺口;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的正下方各对称地安装有一组链条;为减少车辆运输板的转运及驱动阻力,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各安装有6个滚动轮、2个导向轮,其中:6个所述滚动轮临近所述长方形钢板的四角和长边中点处安装;2个所述导向轮临近所述长方形钢板外侧长边的两个角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齿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t型阶梯孔;所述弹跳块为t型回转体,且上部设置有永磁体;所述弹跳块的中部小径段活动地穿过所述t型阶梯孔;所述弹簧同轴地套在所述弹跳块的中部小径段上,所述电磁线圈同轴地内嵌在所述t型阶梯孔下部,所述弹簧为拉簧,初始状态下,电磁线圈不得电。

更为优选,所述弹跳块为工字型回转体,下部设置有永磁体;所述弹跳块的中部小径段活动地穿过所述t型阶梯孔;所述弹簧同轴地套在所述弹跳块的中部小径段上,所述电磁线圈同轴地内嵌在所述t型阶梯孔下部,所述弹簧为压簧,初始状态下,所述电磁线圈不得电。

作为优选,在沿所述机架长边的方向上对称地布设了不小于两组的所述运输板驱动机构;相对应地,在所述运输板的正下方设置了与所述运输板驱动机构中所述主动链轮轮齿相同组数的所述链条。

更为优选,所述链条的排数不小于2,相应地,与之配合的所述主动链轮具有多排轮齿。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装置可与大型立体车库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缓解使用者在大型立体车库内停取车操作时的紧张情绪,克服密集恐惧和幽闭恐惧等心理,提高在狭小空间内停取车的效率和成功率,防止停取车过程中发生刮擦碰撞等意外事故;此外,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成本较低,适应范围广,且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辅助停车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过渡泊车位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运输板驱动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目标泊车位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车辆运输板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仰视角度,运输板下部在前)。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车辆运输板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俯视角度,运输板上部在前)。

图9为采用改进方案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中弹跳块嵌入车辆运输板组件后,运输板驱动机构驱动车辆运输板组件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极限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一用于辅助立体车库停取车辆时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二用于辅助私家车库停取车辆时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一用于辅助大型停车场或停车坪停取车辆时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中:1、过渡泊车位组件;1-1、过渡泊车位;1-2、导向结构i;2、目标泊车位组件;2-1、目标泊车位;2-2、导向结构ii;3、运输板驱动机构;3-1、主动链轮;3-2、主动链轮轴;3-3、主动齿轮;3-4、主动齿轮轴;3-5、过渡齿轮;3-6、过渡齿轮轴;3-7、连杆;3-8、摆转齿轮;3-9、齿条;3-10、弹跳块;3-11、机架;3-12、电磁线圈;3-13、弹簧;3-14、矩形缺口;4、车辆运输板组件;4-1、运输板;4-2、链条;4-3、导向轮;4-4、滚动轮;4-5、连接件;5、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辅助停车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附图。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辅助停车装置,包括:过渡泊车位组件(1)、目标泊车位组件(2)、运输板驱动机构(3)、车辆运输板组件(4),其中:

如图6至图8所示,车辆运输板组件(4),用于托举车辆,并在过渡泊车位(1-1)和目标泊车位(2-1)之间运输车辆,包括运输板(4-1)、滚动轮(4-4)、导向轮(4-3)、链条(4-2);滚动轮和导向轮(4-3)均周向活动地安装于运输板(4-1)上;链条(4-2)固接于运输板(4-1)正下方;在运输板(4-1)上,且靠近其短边处开设有矩形缺口(3-14),更为具体地,运输板(4-1)上前述短边靠近运输板驱动机构(3)。

为了提高制造加工工艺性,避免整块运输板(4-1)因尺寸过大而不便于加工制造,所述运输板由不少于两块的相同的长方形钢板拼接而成;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上且靠近其短边处开设有一个所述矩形缺口;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的正下方各对称地安装有一组链条;本例中,更加具体地,运输板(4-1)由两块相同尺寸的长方形钢板拼接而成(如:焊接等);所述长方形钢板的两短边中部各开有一个矩形缺口(3-14);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的正下方各对称地安装有一组链条(4-2),也即两组链条(4-2)固接于运输板正下方,用于传递车辆运输过程中所需的拉力;为减少车辆运输板组件(4)在转运过程中的阻力,同时为了防止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出现车辆运输板组件(4)卡死等事故,每块长方形钢板各安装有6个滚动轮(4-4)、2个导向轮(4-3),其中:6个滚动轮(4-4)分别靠近所述长方形钢板的四角和长边中间位置处安装;2个导向轮(4-3)临近所述长方形钢板外侧长边的两角安装。当两板块通过连接件(4-5)拼接合并后,中间的6个滚动轮(4-4)便可更好地改善车辆运输板组件(4)中间部位的受力情况;滚动轮(4-4)和导向轮(4-3)均直接采用滚动轴承作为滚轮,这样一来,既可在车辆运输过程中降低运输阻力和增加导向可靠性,又可降低运输板(4-1)的整体高度,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如图3所示的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如图5所示的目标泊车位组件(2),均用于托举车辆运输板组件(4),且共同构成了车辆运输板组件(4)的转运移动通道,其中:

过渡泊车位组件(1)是车辆移出目标车库(含车位、立体车库等)后首个用于短暂停放车辆以便用户取车的过渡等候区域,车辆泊入目标车库前最后一个用于短暂停放车辆以便用户离车的过渡等候区域,包括过渡泊车位(1-1)、导向结构i(1-2),其中:过渡泊车位(1-1)用于承受车辆运输板组件(4)和车辆的总重量;过渡泊车位(1-1)上表面设置有导向结构i(1-2)。

目标泊车位组件(2)是车辆泊入目标车库后的停放区域,车辆移出目标车库(含车位、立体车库等)前的停放区域,包括目标泊车位(2-1)、导向结构ii(2-2);目标泊车位(2-1)上表面设置有导向结构ii(2-2)。

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即未有车辆驶入目标车库和未有车辆占用过渡泊车位(1-1)时,也即车辆运输板组件(4)位于目标泊车位(2-1)时):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目标泊车位组件(2)水平布置,且导向结构i(1-2)和导向结构ii(2-2)的工作面(两侧壁及底面,也即导向面)齐平并通过运输板驱动机构(3)连通;车辆运输板组件(4)放置于目标泊车位(1-1)上,且活动地嵌入导向结构ii(2-2)内。更为具体地,车辆运输板组件(4)仅滚动轮(4-4)与导向结构ii的底面相接触,仅导向轮(4-3)与导向结构ii的侧壁相接触,也即车辆运输板组件(4)。

本例中,更为具体地,在过渡泊车位(1-1)上开设有导向槽作为导向结构i(1-2);导向结构i(1-2)和导向结构ii(2-2)型式尺寸相同;导向结构i(1-2)和导向结构ii(2-2)周围设置有过渡泊车位(1-1)和目标泊车位(2-1)上的限位开关、人体传感器、报警警示器、温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一系列辅助元件,可辅助用户将车辆快速准确地驶入位于过渡泊车位(1-1)上方的运输板(4-1)上指定区域内,并辅助运输板驱动机构(3)驱动车辆运输板组件(4),使其在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目标泊车位组件(2)之间运输车辆。

如图1和图4所示,在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目标泊车位组件(2)之间,设置有运输板驱动机构(3),用于根据用户需求驱动车辆运输板组件(4),使其在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目标泊车位组件(2)之间运输车辆,以实现向目标泊车位(2-1)停入车辆、从目标泊车位(2-1)取出车辆的目的。

如图1和图4所示,运输板驱动机构(3)包括主动链轮(3-1)、主动齿轮(3-3)、过渡齿轮(3-5)、连杆(3-7)、摆转齿轮(3-8)、从动齿条(3-9)、弹跳快(3-10)、机架(3-11);其中,主动齿轮(3-3)与过渡齿轮(3-5)相啮合;连杆(3-7)一端与过渡齿轮(3-5)的轮辐铰接,另一端与摆转齿轮(3-8)的轮辐相接,过渡齿轮(3-5)通过连杆(3-7)驱动摆转齿轮(3-8)作往复摆转;摆转齿轮(3-8)与从动齿条(3-9)相啮合,使得从动齿条(3-9)相对机架(3-11)可作往返直线移动;从动齿条(3-9)的两端分别嵌入设置有弹跳块(3-10);主动链轮(3-1)具备正反转功能,可实现车辆的停放与取出功能,且与主动齿轮(3-3)分别由动力源单独驱动控制;

更为具体地,本例中,摆转齿轮(3-8)相对主动链轮轴(3-2)可周向灵活转动,仅固定摆转齿轮(3-8)的轴向位移;主动链轮(3-1)相对主动链轮轴(3-2)周向固定;主动齿轮轴(3-4)与主动链轮轴(3-2)可独立驱动;过渡齿轮轴(3-6)仅约束过渡齿轮(3-5)的轴向位移。

如图1和图2所示,初始状态下,主动链轮(3-1)和链条(4-2)并未啮合,而是隔开了一个主动链轮(3-1)半径的距离;弹跳块(3-10)缩回至与从动齿条(3-9)的上表面齐平,且从动齿条(3-9)的上表面未与目标泊车位组件(2)上表面相接触;

如图10所示,工作状态下(车辆运输板组件(4)需要在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目标泊车位组件(2)之间移动运输,即用户需要停放车辆时),弹跳块(3-10)从从动齿条(3-9)的上表面弹起,并嵌入车辆运输板组件(4)短边的矩形缺口(3-14)中;此时,即可通过从动齿条(3-9)的往返直线移动,使得车辆运输板组件(4)从过渡泊车位组件(1)向目标泊车位组件(2),或从目标泊车位组件(2)向过渡泊车位组件(1)做短距离小幅移动,最终使得位于车辆运输板组件(4)正下方的链条(4-2)与主动链轮(3-1)接触并啮合,补偿了主动链轮(3-1)与链条(4-2)之间的间隙(前述的一个主动链轮(3-1)半径的间隙);

当主动链轮(3-1)与链条(4-2)啮合后,在主动链轮(3-1)的驱动下车辆运输板组件(4)在过渡泊车位(1-1)和目标泊车位(2-1)之间作往复直线移动,如图10所示,为车辆运输板组件(4)做往复直线运动时的两个极限工作位置;这样一来,用户即可在相对开阔安全的地带(即过渡停车位(2-1))停好车辆后,再利用本装置,借助车辆运输板组件(4)将车辆送入相对狭小危险的目标泊车位(2-1)上,从而消减了车主将车停入密集立体车库停车单元时的恐惧心理,同时也降低了在泊车过程中立体车库框架被车辆损坏的风险。

弹跳块(3-10)的功能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实现,本例中,更为具体的,如图9所示,从动齿条(3-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t型阶梯孔;弹跳块(3-10)卡设于所述t型阶梯孔内,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垂直上下运动的幅度,弹跳块(3-10)为工字型回转体,下部设置有永磁体;弹跳块(3-10)的中部小径段活动地穿过所述t型阶梯孔;弹簧(3-13)同轴地套在弹跳块(3-10)的中部小径段上,电磁线圈(3-12)同轴地内嵌在所述t型阶梯孔下部,弹簧(3-13)为压簧;初始状态下,电磁线圈(3-12)不得电,弹跳块(3-10)在自身重力和压簧作用下,其上表面与齿条(3-9)上表面平齐;工作时,电磁线圈(3-12)得电,形成与永磁体相异的磁场,利用磁场异性相吸的原理,吸引弹跳块(3-10)嵌入到车辆运输板组件(4)短边的矩形缺口(3-14)中;更为具体的方案二,如图2所示,该方案与上述方案相比,弹跳块(3-10)为t型回转体,且上部设置有永磁体;弹簧(3-13)为拉簧;初始状态下,电磁线圈(3-12)不得电,弹跳块(3-10)在自身重力和拉簧作用下,其上表面与齿条(3-9)上表面平齐;工作时,电磁线圈(3-12)得电,形成与永磁体相同的磁场,利用磁场同性相斥的原理,推动弹跳块(3-10)嵌入到车辆运输板组件(4)短边的矩形缺口(3-14)中;

为了使得车辆运输板组件(4)可靠平稳地工作,作为优选,在沿机架(3-11)长边的方向上对称地布设了不小于两组的运输板驱动机构(3);本例中,更为具体地,由于运输板(4-1)由两块相同尺寸的长方形钢板拼接而成,且每块所述长方形钢板的正下方各对称地安装有一组链条,故对称地布设了如图4所示的两组运输板驱动机构(3),每组运输板驱动机构(3)中的主动链轮(3-1)与其相对应的链条(4-2)组成啮合对;同时,每组运输板驱动机构(3)中的从动齿条(3-9)的两端均分别嵌入设置有弹跳块(3-10)。更为优选,链条(4-2)的排数不小于2,相应地,与之配合的主动链轮(3-1)具有多排轮齿。本例中,更为具体地,如图4所示,采用了两组运输板驱动机构(3),相应地,两块所述长方形钢板的正下方各对称地安装有一组链条(4-2);链条(4-2)的排数为3,每个主动链轮(3-1)相应地具有3排轮齿。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配合立体车库使用时的应用场景。本场景中,目标泊车位组件(2)可以是立体车库中的任一未停放车辆的停车位,也可以与立体车库中的任意一层停车位的原有泊车板相固接;而过渡泊车位(1-1)设置于立体车库的入口处地面上。

1、该场景下的基本停车过程介绍如下:

①先将待停放的目标泊车位组件(2)移动至与过渡泊车位组件(1)平齐位置,开启运输板驱动机构(3),并将停放在目标泊车位组件(2)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4)运送至过渡泊车位上,此时,车主即可将车辆停放在指定过渡泊车位组件(1)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4)之上,开启装置后,装置首先将借助前述的传感器对车辆进行车高、位置等的检测。

②确定安全后,再次开启运输板驱动部件(3),将停放在车辆运输板组件(4)上的车辆拖送至目标泊车位组件(2)的上表面。

③最后使得目标泊车位组件(2)回到原位,即完成一次停车时车辆运输板组件(4)的循环。

2、该场景下的取车过程介绍如下:

即停车过程的逆过程,也是完成一次取车时车辆运输板组件(3)的循环。

在本发明装置的帮助下,车主只需将车辆停放在相对宽敞的且位于过渡泊车位组件(1)之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3)上,即可自动完成向车库(尤其是立体车库)中目标停车单元(目标泊车位组件(2))的泊停车辆工作;反之,在本装置的帮助下,车主无需自己操作驾驶,便可从车库(尤其是立体车库)中狭小的停车单元(目标泊车位组件(2))内将车辆自动运输至相对宽敞的取车空间(过渡泊车位组件(1)之上);从而提高了停取车效率,改善了车库(尤其是大型密集立体式车库)的用户体验度,提高了车库(尤其是大型密集立体式车库)的空间利用率和经济性,克服了车主心理障碍,降低了停取车时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安全隐患,增加了大型密集立体车库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配合私家车库使用时的应用场景。

本应用场景中,与前述应用场景不同的是,过渡泊车位组件(1)安装于私家车库入口前,目标泊车位组件(2)则安装于私家车库内部,运输板驱动机构(3)安装于过渡泊车位组件(1)和目标泊车位组件(2)之间的个人车库入口处,车辆运输板组件(4)初始位置位于过渡泊车位组件(1)之上。

停放车辆时,先将车辆停放至过渡泊车位组件(1)之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4)上,启动运输板驱动机构(3),将停放在车辆运输板组件(4)上的车辆运输至目标泊车位组件(2)之上,完成自动停车。

取出车辆时,启动运输板驱动机构(3),将停放在车辆运输板组件(4)上的车辆运输至过渡泊车位组件(1)之上,完成自动取车。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配合大型停车场或停车坪使用时的应用场景。

本应用场景下,目标泊车位组件(2)布设于大型停车场或停车坪的每一个停车位之上,使其排列成多排形式,并使得每排的一侧为过道,另一侧与另一排目标泊车位组件(2)相邻;在过道中铺设有运输用的轨道(5),每个过道都配置有两个过渡泊车位组件(1),且活动地安装于轨道(5)之上,可沿轨道运动至该排的所有目标泊车位组件(2)处;在每个目标泊车位组件(2)的过道侧都安装有运输板驱动机构(3),使得当过渡泊车位组件(1)运动至其中一个目标泊车位组件(2)处时,能与其一起临时组建成一个完整的辅助停车装置,并实现其所有功能;车辆运输板组件(4)在初始状态下,布设于目标泊车位组件之上,其中,两过渡泊车位组件(1)中的一个过渡泊车位组件(1)从任意未泊车的目标泊车位组件(2)上搭载了其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4),用于停放车辆,而另一个过渡泊车位组件(1)则不搭载车辆运输板组件(4),用于取车。

1、该场景下的基本停车过程介绍如下:

①车主先将车辆停放在过渡泊车组件(1)(搭载了车辆运输板组件(4)的过渡泊车位组件(1))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4)之上,开启装置后,装置首先将借助前述的传感器对车辆进行车高、位置等的检测。

②确定安全后,通过轨道将搭载有车辆运输板组件(4)的过渡泊车位组件(1)运送至初始状态下被搭载过车辆运输板组件(4)的目标泊车位组件(2)处,并开启运输板驱动机构(3),将停放在车辆运输板组件(4)上的车辆运送至目标泊车位(2-1)的上表面。

③最后使该过渡泊车位组件(1)再从任意未泊车的目标泊车位组件上搭载其上的车辆运输板组件(4),并回到原位,即完成了一次停车时车辆运输板组件(4)的循环。

2、该场景下的取车过程介绍如下:

①先将过渡泊车位组件(1)运送至需要取出车辆的目标泊车板组件(2)处,开启运输板驱动机构(3),将停放在车辆运输板组件(4)上的车辆运送至过渡泊车位组件(1)上。

②待运输完成后,再通过轨道,将过渡泊车位组件(1)运输至初始位置,停放稳定后,车主即可取车。

③车主取车完成后,再通过轨道将过渡泊车位组件(1)运输至前述目标泊车板组件(2)处,开启运输板驱动机构(3),将车辆运输板组件(4)运还给该目标泊车板组件(2)后复位即完成一次取车时车辆运输板组件(3)的循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