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模压模机及上下模压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2701发布日期:2019-09-21 01:58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模压模机及上下模压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陶瓷器皿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上下模压模机及上下模压模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器皿成型是陶瓷制作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手工成型速度慢、产量低且质量不稳定,现有机械压模代替手工压模成型。机械压模多为左右模压模,将左右模合并后套入压模机内卡紧压模,工艺简单且压模质量稳定,但是由于在压模过程中左右模容易卡死于压模机内,难以拆卸,拆卸不当甚至造成模具或产品的损坏;左右模制作不够精密则会导致产品上有明显的压合线,影响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上下模压模机及上下模压模方法,通过上下模压模取代传统的左右模压模,在压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左右模压模后模具卡于压模机内难以取下和压合线明显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上下模压模机,包括底座、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联动机构、模具旋转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模具旋转台可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模具旋转台旋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通过同一枢转轴可摆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第一摆臂摆动,联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摆臂后端与第二摆臂后端之间用于带动第二摆臂同步摆动,第一摆臂的前端设置有旋压头,第二摆臂的前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压环,第二摆臂的前端可摆动至压环压住模具的顶部,第一摆臂的前端可摆动至旋压头穿过压环伸入模具中对坯料进行旋压。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向孔、连杆、支撑杆、第一复位弹簧,导向孔设置在第一摆臂的后端,支撑杆活动套设在导向孔中,连杆一端与第二摆臂的后端枢转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孔至连杆之间的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配重块、驱动电机、主轴、第一凸轮,配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的后端,主轴可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凸轮设置在主轴上,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并驱动主轴转动,所述第一摆臂后端设置有与第一凸轮配合的凸轮轴承。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摆臂包括前段和后段,前段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后段上,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前段在旋压头伸入模具后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以对坯料进行旋压,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凸轮、驱动臂和第二复位弹簧,驱动臂通过所述枢转轴可摆动设置在底座上,第二凸轮设置在主轴上,驱动臂下端通过凸轮轴承与第二凸轮滚动接触,驱动臂上端与前段活动连接,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前段与后段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环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的前端。

一种上下模压模方法,用于对上下配合的上下模进行压模,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放置坯料:将坯料放入模具内,模具放置于模具旋转台上,模具随模具旋转台旋转,此时压模机压环和旋压头均与模具分离;

B、压环压合:压环压住模具的顶部,压环随模具旋转,此时旋压头与模具分离;

C、旋压头压入:旋压头穿过压环伸入模具中;

D、旋压头后移:旋压头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以对坯料进行旋压;

E、装置复位:完成压模后旋压头前移复位,旋压头与模具分离复位,压环与模具分离复位:

F、取出产品:将模具取出并将压模成品取出。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上下模压模取代传统的左右模压模,在压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左右模压模后模具卡于压模机内难以取下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上下模压模取代传统的左右模压模,可避免产品压合线明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压环和旋压头均离开模具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环压紧模具且旋转头离开模具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环压紧模具且旋转头穿过压环伸入模具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摆臂前段在旋压头伸入模具后向后移动一段距离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信息为:第一摆臂1、第二摆臂2、联动机构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第三驱动机构6、模具旋转台7、底座8、枢转轴9、旋压头11、压环21、导向孔31、连杆32、支撑杆33、第一复位弹簧34、配重块51、主轴53、第一凸轮54、第二凸轮61、驱动臂62、第二复位弹簧6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上下模压模机,用于对上下配合的上下模进行压模,包括底座8、第一摆臂1、第二摆臂2、联动机构3、模具旋转台7、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模具旋转台7可转动设置在底座8上,第一驱动机构4为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并驱动模具旋转台7旋转,第一摆臂1和第二摆臂2通过同一枢转轴9可摆动地设置在底座8上,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并驱动第一摆臂1摆动,联动机构3设置在第一摆臂1后端与第二摆臂2后端之间用于带动第二摆臂2同步摆动,第一摆臂1包括前段和后段,前段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后段上,第一摆臂1的前端设置有旋压头11,第二摆臂2的前端通过轴承设置有可转动的压环21,第二摆臂2的前端可摆动至压环21压住模具的顶部,第一摆臂1的前端可摆动至旋压头11穿过压环21伸入模具中对坯料进行旋压。

联动机构3包括导向孔31、连杆32、支撑杆33、第一复位弹簧34,导向孔31设置在第一摆臂1的后端,支撑杆33活动套设在导向孔31中,连杆32一端与第二摆臂2的后端枢转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33的一端枢转连接,第一复位弹簧34套设在导向孔31至连杆32之间的支撑杆33上。

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配重块51、第二驱动电机(未画出)、主轴53、第一凸轮54,配重块51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1的后端,可转动设置在底座8上,第一凸轮54设置在主轴53上,第二驱动电机52连接并驱动主轴53转动,所述第一摆臂1后端设置有与第一凸轮54配合的凸轮轴承。

第三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凸轮61、驱动臂62和第二复位弹簧63,驱动臂62通过枢转轴9可摆动设置在底座8上,第二凸轮61设置在主轴53上,驱动臂62下端通过凸轮轴承与第二凸轮61滚动接触,驱动臂62上端与前段活动连接,第二复位弹簧63设置在前段与后段之间,第三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前段在旋压头11伸入模具后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以对坯料进行旋压。

坯料进入模具前,上下模压模机为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坯料进入模具后,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并驱动第一摆臂1摆动,联动机构3设置在第一摆臂1后端与第二摆臂2后端之间用于带动第二摆臂2同步摆动,至第二摆臂2上的压环21压住模具的顶部,使上模稳定与下模配合,上下模压模机进入图2所示的工作状态;第一摆臂1通过联动机构3驱动第二摆臂2摆动,带动压环21压紧模具后,第一摆臂1继续摆动,直到旋压头11穿过模具,进入图3所示的工作状态,第三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摆臂1前段在旋压头11伸入模具后向后移动一段距离,进入图4所示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