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172发布日期:2020-03-27 13:2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省浇注混凝土的模板,改善施工作业环境,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优点,在诸多国家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在中国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该技术在众多工程中的应用为实现工业化建筑和绿色建筑做出的贡献已被证实,其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以预制梁、柱或节点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或连接而成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用该技术替代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等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批量化建造,加快民用工程的施工速度。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348219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钢板,第二柱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钢板,且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钢板,连接钢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槽,连接钢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壁上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锚固钢板,且第一固定钢板与第二固定钢板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通过设置连接件从而便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安装,使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在组装拼接时的操作更简单,进而提高了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的安装速率,进而提高了建筑工人的施工效率。但是现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缺少连接机构,连接处机械强度低,降低混凝土框架的使用寿命,缺少隔热层,混凝土受季节变化形变较大,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预制件体积大,不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和安装作业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以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缺少连接机构,连接处机械强度低,降低混凝土框架的使用寿命,缺少隔热层,混凝土受季节变化形变较大,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预制件体积大,不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和安装作业的问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包括预制端接件,预制柱,连接机构,预制梁和预制楼板,所述预制端接件采用多个;所述预制柱采用多个,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预制端接件的上下两端;所述预制梁采用多个,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预制端接件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机构采用多个;所述预制楼板设置在预制梁的上方,两端通过插入钢筋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固定。

所述预制柱包括横向钢筋,竖向钢筋,隔热层,隔音层和混凝土,所述横向钢筋采用多个,且平行设置;所述竖向钢筋采用多个,通过钢丝固定在横向钢筋之间;所述混凝土嵌装在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之间;所述隔音层设置在横向钢筋的上方;所述隔热层设置在隔音层的上方。

所述预制端接件和预制梁与预制柱采用类似的结构,不同点在于横向钢筋为梁纵筋,竖向钢筋为梁箍筋;所述预制梁每隔300mm预留直径为75mm圆孔,深度为350mm;所述预制楼板两端每隔300mm预留直径为75mm圆孔,深度为350mm。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浇注槽,加强板,预埋件,固定杆和预制连接件,所述浇注槽开设在预制连接件的末端;所述预制连接件和预制柱采用类似的结构,与相应的预制端接件,预制柱和连接机构设置为一体式;所述预埋件采用多个,嵌装在预制连接件的内部,末端贯穿至浇注槽的内部,末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加强板卡接在预埋件和预制连接件的连接处,位于浇注槽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卡接在预埋件末端的通孔内。

所述预埋件采用土形;所述固定杆的尺寸与预埋件通孔的尺寸匹配,上端设置有限位板,在连接件内嵌装预埋件,通过固定杆与预埋件通孔配合实现预制件的连接,提高连接处的机械强度,提高混凝土框架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设置,在连接件内嵌装预埋件,通过固定杆与预埋件通孔配合实现预制件的连接,往浇注槽内注入细石混凝土,提高连接处的机械强度,提高混凝土框架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层的设置,在预制端接件,预制梁和预制柱的外侧设置隔热层,隔绝混凝土与外界的热交换,降低混凝土在季节变化时的形变量,避免混凝土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提高预制端接件,预制梁和预制柱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端接件,预制楼板,预制梁和预制柱的设置,将混凝土框架分解成预制端接件,预制梁和预制柱等预制件,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和安装作业,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同时为满足地震地区的房屋的抗震安全设计要求,在预制梁和预制楼板上预留孔洞,便于预制楼板与预制梁可靠连接,快速施工。

4.本实用新型的隔音层的设置,在预制端接件,预制梁和预制柱的外侧设置隔音层,隔绝外界噪音的污染,达到隔音的目的,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制端接件,2-预制柱,21-横向钢筋,22-竖向钢筋,23-隔热层,24-隔音层,25-混凝土,3-连接机构,31-浇注槽,32-加强板,33-预埋件,34-固定杆,35-预制连接件,4-预制梁,5-预制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包括预制端接件1,预制柱2,连接机构3,预制梁4和预制楼板5,所述预制端接件1采用多个;所述预制柱2采用多个,通过连接机构3固定在预制端接件1的上下两端;所述预制梁4采用多个,通过连接机构3固定在预制端接件1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机构3采用多个;所述预制楼板5设置在预制梁4的上方,两端通过插入钢筋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固定。

所述预制柱2包括横向钢筋21,竖向钢筋22,隔热层23,隔音层24和混凝土25,所述横向钢筋21采用多个,且平行设置;所述竖向钢筋22采用多个,通过钢丝固定在横向钢筋21之间;所述混凝土25嵌装在横向钢筋21和竖向钢筋22之间;所述隔音层24设置在横向钢筋21的上方;所述隔热层23设置在隔音层24的上方。

所述预制端接件1和预制梁4与预制柱2采用类似的结构,不同点在于横向钢筋21为梁纵筋,竖向钢筋22为梁箍筋;所述预制梁4每隔300mm预留直径为75mm圆孔,深度为350mm;所述预制楼板5两端每隔300mm预留直径为75mm圆孔,深度为350mm。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浇注槽31,加强板32,预埋件33,固定杆34和预制连接件35,所述浇注槽31开设在预制连接件35的末端;所述预制连接件35和预制柱2采用类似的结构,与相应的预制端接件1,预制柱2和连接机构3设置为一体式;所述预埋件33采用多个,嵌装在预制连接件35的内部,末端贯穿至浇注槽31的内部,末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加强板32卡接在预埋件33和预制连接件35的连接处,位于浇注槽3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34卡接在预埋件33末端的通孔内。

所述预埋件33采用土形;所述固定杆34的尺寸与预埋件33通孔的尺寸匹配,上端设置有限位板,在连接件35内嵌装预埋件33,通过固定杆34与预埋件33通孔配合实现预制件的连接,提高连接处的机械强度,提高混凝土25框架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连接件35内嵌装预埋件33,通过固定杆34与预埋件33通孔配合实现预制件的连接,往浇注槽31内注入细石混凝土,提高连接处的机械强度,提高混凝土25框架的使用寿命,在预制端接件1,预制梁4和预制柱2的外侧设置隔热层23,隔绝混凝土25与外界的热交换,降低混凝土25在季节变化时的形变量,避免混凝土25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提高预制端接件1,预制梁4和预制柱2的使用寿命,将混凝土25框架分解成预制端接件1,预制梁4和预制柱2等预制件,便于预制件的运输和安装作业,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在预制端接件1,预制梁4和预制柱2的外侧设置隔音层24,隔绝外界噪音的污染,达到隔音的目的,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同时为满足地震地区的房屋的抗震安全设计要求,在预制梁4和预制楼板5上预留孔洞,便于预制楼板5与预制梁4可靠连接,快速施工。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