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边跨柱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3604发布日期:2020-07-14 16:47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边跨柱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轻钢全螺栓快速组装房产品,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边跨柱脚。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相比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工程周期短,安装方便,建筑垃圾少等优点,而被大量应用于一些现代建筑中。现有的钢结构建筑,主要采用装配式建筑,即

采用钢结构框架与混凝土预制板体系或采用薄壁轻钢肋龙骨复合结构体系。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296175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矩形钢管柱装配式柱脚,其包括:柱脚本体,截面为矩形的筒状结构,以便于矩形钢管柱插入,且所述柱脚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螺栓孔;柱脚底板,边缘区域设有多个锚栓孔;所述柱脚本体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柱脚底板上表面的中心区域;螺栓,用于穿过所述柱脚本体侧壁上的螺栓孔和矩形钢管柱,以连接所述柱脚本体和矩形钢管柱。上述装置采用插入式柱脚的钢柱定位方法,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钢柱定位困难的问题,装配化连接更是可以避免钢柱和底板的焊接,整体构造简单,方便标准化设计。

然而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缺陷:当钢柱插入到柱脚本体中,由于上端建筑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来保持建筑的稳定性,上述矩形钢管柱装配式柱脚的纵向受力方向由地基来支撑、横向受力主要依靠柱脚底板和锚栓的连接强度以及锚栓的稳定性,但是其锚栓垂直插入到地基中,由于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高,当建筑物经受到很大的晃动时容易破坏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从而导致矩形钢管柱装配式柱脚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边跨柱脚,其通过提高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其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边跨柱脚,包括柱脚底板以及设置于柱脚底板上表面的柱脚本体,所述柱脚本体为截面呈矩形的筒状结构,所述柱脚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柱脚底板开设有多个锚栓孔,所述锚栓孔内穿设有预埋于地基内的锚栓,所述锚栓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栓于其预埋于地基内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增强锚栓和地基连接强度的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锚栓的斜杆以及用于实现斜杆和锚栓之间连接的紧固组件,所述斜杆固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螺旋绕于斜杆上,螺旋叶片的中心轴线与斜杆的中心线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锚栓的外周面设置有带螺旋叶片的斜杆,当建筑物经受到很大的晃动时,不仅仅依靠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锚栓上带螺旋叶片的斜杆也分担了锚栓部分横向压力,从而提高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其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斜杆下端的螺旋叶片宽度到位于所述斜杆上端的螺旋叶片宽度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螺旋叶片宽度的变化,螺栓叶片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也增大,从而提高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机构和锚栓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锚栓为多根,从而加强机构为多组,进一步提高锚栓和地基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与斜杆一一对应的弧形连接板以及用于实现弧形连接板和锚栓固定连接的紧固组件,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外曲面和斜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内曲面贴合于锚栓的外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连接板以及紧固组件的设置,将锚栓与斜杆连接起来,增强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第一扣体的第一端和第二扣体的第一端铰接,第一扣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紧固板,第二扣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紧固板,第一紧固板开设有第一紧固孔,第二紧固板开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穿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组件的设置,将弧形连接板和锚栓固定连接,增强弧形连接板与锚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均呈半环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均设置成半环形,方便两个扣体之间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加强机构中的斜杆为多个,多个斜杆均匀围绕于锚栓的外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斜杆均匀围绕于锚栓的外周面,多个方向分担锚栓的横向力,增强锚栓横向受力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加强机构中的紧固组件为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紧固组件的设置,增强弧形连接杆与锚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栓孔为四个,四个所述锚栓孔分布于柱脚底板的四个顶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栓孔设置在柱脚底板的四个顶角处,增强整体装置的受力情况,从而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锚栓的外周面设置有带螺旋叶片的斜杆,当建筑物经受到很大的晃动时,不仅仅依靠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锚栓上带螺旋叶片的斜杆也分担了锚栓部分横向压力,从而提高锚栓和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其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柱脚底板;2、柱脚本体;21、螺栓孔;3、锚栓;4、固定螺母;5、加强机构;51、斜杆;511、螺旋叶片;52、弧形连接板;53、紧固组件;531、第一扣体;5311、第一紧固板;532、第二扣体;5321、第二紧固板;533、紧固螺栓;534、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装配式边跨柱脚,如图1所示,包括柱脚底板1,柱脚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柱脚本体2,柱脚本体2为截面呈矩形的筒状结构;柱脚本体2的四个侧壁均开设有四个螺栓孔21,柱脚本体2的相对两个侧壁的螺栓孔21相对设置;柱脚底板1为正方形设置,柱脚底板1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锚栓孔,锚栓孔穿设有预埋于地基内的锚栓3,锚栓3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柱脚底板1的上表面于其锚栓孔处开设有隐藏槽,固定螺母4位于隐藏槽内。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锚栓3于其预埋于地基内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增强锚栓3和地基连接强度的加强机构5,加强机构5与锚栓3一一对应。

每组加强机构5包括两根斜杆51、两个弧形连接板52以及用于实现弧形连接板52和锚栓3固定连接的紧固组件53。

两根斜杆51的上端分别焊接于两个弧形连接板52的外曲面。弧形连接板52的内曲面贴合于锚栓3的外周面,且两块弧形连接板52对接形成用于固定锚栓3的固定孔。

两根斜杆51的底端均呈锥形,且两根斜杆51底端的连线与其于锚栓3所在的柱脚底板1的对角线平行。斜杆51焊接有螺旋叶片511,螺旋叶片511螺旋绕于斜杆51上,螺旋叶片511的中心轴线与斜杆51的中心线相同,位于斜杆51下端的螺旋叶片511宽度到位于斜杆51上端的螺旋叶片511宽度逐渐变大。

紧固组件53设置为两组,两组紧固组件53分别位于弧形连接板52的上下两端。紧固组件53包括贴合于两个弧形连接板52外周面的第一扣体531和第二扣体532,第一扣体531和第二扣体532均呈半环形设置,第一扣体531的第一端和第二扣体532的第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一扣体531的第二端一体成型有第一紧固板5311,第二扣体532的第二端一体成型有第二紧固板5321,第一紧固板5311开设有第一紧固孔,第二紧固板5321开设有第二紧固孔,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穿设有紧固螺栓533,紧固螺栓533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53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加强机构5安装于锚栓3上,将加强机构5和锚栓3预埋于混凝土地基内。然后,将锚栓3穿设于柱脚本体2的螺栓孔21内,并将固定螺母4螺纹连接于锚栓3,实现锚栓3与柱脚底板1的固定。最后,采用无收缩细石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地基和柱脚底板1之间的空隙,完成装配式边跨柱脚的安装。下一步,将钢柱的下端插入柱脚本体2并实现两者的固定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