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1826发布日期:2020-11-27 10:2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房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房屋。



背景技术:

折叠房屋是一种简易装拆方便的户外房屋,经常用在野外、工地等场所,且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折叠房屋在标准化、模块化、便捷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折叠房屋在应急、部队和工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折叠房屋需要通过一块一块的屋板翻出后进行定位和调节,且在各个进行定位和调节的时候还需要进行辅助的支撑,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且精准高效的折叠房屋。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主框体,所述主框体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用于连接上基板和下基板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主框体的两侧对称设有折叠屋体,所述折叠屋体包括前屋板、后屋板、侧屋板、上屋板和下屋板,所述前屋板包括第一前屋板和与第一前屋板转动连接的第二前屋板,所述后屋板包括第一后屋板和与第一后屋板转动连接的第二后屋板,所述第一前屋板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第二前屋板上未与第一前屋板连接的一侧与侧屋板的前侧转动连接,侧屋板的后侧与第二后屋板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后屋板上未与第二后屋板连接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上屋板与上基板转动连接,下屋板与下基板转动连接,转动展开后的前屋板、后屋板和侧屋板靠压在下屋板上,并通过锁紧件锁紧,转动展开后的上屋板靠压在前屋板、后屋板和侧屋板的上方,并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

上述第一前屋板通过铰接件与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第二前屋板通过铰接件与第一前屋板转动连接,第二前屋板通过铰接件与侧屋板转动连接,侧屋板通过铰接件与第二后屋板转动连接,第二后屋板通过铰接件与第一后屋板转动连接,第一后屋板通过铰接件与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上屋板通过铰接件与上基板转动连接,下屋板通过铰接件与下屋板转动连接;

所述铰接件包括第一铰接体和第二铰接体,所述第一铰接体上设有沿第一铰接体延伸方向延伸的转槽,所述第二铰接体上设有沿第二铰接体延伸方向延伸,且可与转槽配合转动的转耳,第一铰接体和第二铰接体通过转耳和转槽的配合转动连接。

上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均设有拉筋机构,所述拉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两端设有螺纹部的筋条、以及与筋条两端螺纹部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上基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基板、下基板、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均设有可供各个筋条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柱上的筋条依次穿过定位板、上基板、第一连接柱和下基板后,通过两端的螺母将定位板压紧在上基板上,第二连接柱上的筋条依次穿过定位板、上基板、第二连接柱和下基板后,通过两端的螺母将定位板压紧在上基板上。

上述下基板的下端面上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固定设有插芯,所述下基板上设有可供插芯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均设有可供插芯插入的插槽,所述承重板和插芯上均设有可供筋条穿过的通孔,承重板上的插芯穿过穿孔后插入插槽内,第一连接柱上的筋条依次穿过定位板、上基板、第一连接柱、插芯、下基板和承重板后,通过两端的螺母将承重板压紧在下基板上,第二连接柱上的筋条依次穿过定位板、上基板、第二连接柱、插芯、下基板和承重板后,通过两端的螺母将承重板压紧在下基板上。

上述筋条的上端固定设有用于吊装的吊环。

上述上屋板和/或下屋板上设有第一弧形限位槽,第一前屋板上设有与各个第一弧形限位槽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滑块,第一弧形限位槽与第一前屋板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上屋板和/或下屋板上还设有第二弧形限位槽,第一后屋板上设有与各个第二弧形限位槽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滑块,第二弧形限位槽与第一后屋板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上述下屋板上设有插孔,侧屋板上设有可在侧屋板展开后插入插孔的插销,侧屋板通过插销与插孔的配合与下屋板固定连接。

上述上屋板上未与上基板连接的各个侧边均设有翻边。

上述下屋板和下基板的底部均设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框体设置成上基板、下基板以及用于连接上基板和下基板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折叠屋体对称设置在主框体的两侧,然后将前屋板和侧屋板转动连接,后屋板和侧屋板转动连接,前屋板和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后屋板和第二连接柱转动连接,将前屋板设置成第一前屋板和第二前屋板转动连接,后屋板设置成第一后屋板和第二后屋板的转动连接,在将折叠屋体展开时,仅需在下屋板和上屋板展开后,拉动侧屋板进而带动前屋板和后屋板的展开,一方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个屋板需要进行对齐和调节定位的问题,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十分便捷。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铰接件,并将铰接件设置成第一铰接体和第二铰接体的通过转耳和转槽的转动连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进行转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转动限位的问题,实用且便捷。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拉筋机构,将拉筋机构设置成筋条和与筋条螺纹配合的螺母,并通过设置定位板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压紧,从而增加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垂直度,设置定位板也可以防止筋条承重过大而发生弯曲,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各个前屋板和各个后屋板的平整度的调节,以及增加各个屋板之间的紧密型,高效便捷。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承重板,在承重板上设置插芯,通过插芯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插槽的配合,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垂直度,以及各个屋板之间的紧密型,高效便捷。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筋条上设置吊环,方便操作人员的吊装。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屋板和/或下屋板上设置第一弧形限位槽,第一前屋板上设置与第一弧形限位槽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滑块,在上屋板和/或下屋板上设置第二弧形限位槽,第一后屋板上设置与第二弧形限位槽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滑块,一方面可以用于第一前屋板和第二后屋板的转动调节,另一方面也可以第一前屋板和第一后屋板的转动限位,高效便捷。

(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屋板上设置插销,在下屋板上设置插孔,通过插销和插孔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将前屋板、后屋板和侧屋板固定在下屋板上。

(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屋板上设置翻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与侧屋板、前屋板和后屋板连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进行雨水的导出,防止折叠屋体内进水,高效便捷。

(9)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屋板和下基板的底部均设有滚轮,方便折叠屋体的搬运和调节,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房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房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房屋整体结构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框架右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铰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铰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铰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前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后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屋板的仰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屋板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屋板的右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屋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屋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屋板带动前屋板和后屋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屋板、后屋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见图1至图18,本实用新型具有主框体1,所述主框体1包括上基板11、下基板12以及用于连接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所述主框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折叠屋体2,所述折叠屋体2包括前屋板23、后屋板24、侧屋板25、上屋板21和下屋板22,所述前屋板23包括第一前屋板231和与第一前屋板231转动连接的第二前屋板232,所述后屋板24包括第一后屋板241和与第一后屋板241转动连接的第二后屋板242,所述第一前屋板231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柱13转动连接,第二前屋板232上未与第一前屋板231连接的一侧与侧屋板25的前侧转动连接,侧屋板25的后侧与第二后屋板242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后屋板241上未与第二后屋板242连接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柱14转动连接,上屋板21与上基板11转动连接,下屋板22与下基板12转动连接,转动展开后的前屋板23、后屋板24和侧屋板25靠压在下屋板22上,并通过锁紧件锁紧,转动展开后的上屋板21靠压在前屋板23、后屋板24和侧屋板25的上方,并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

所述第一前屋板231通过铰接件4与第一连接柱13转动连接,第二前屋板232通过铰接件4与第一前屋板231转动连接,第二前屋板232通过铰接件4与侧屋板25转动连接,侧屋板25通过铰接件4与第二后屋板242转动连接,第二后屋板242通过铰接件4与第一后屋板241转动连接,第一后屋板241通过铰接件4与第二连接柱14转动连接,上屋板21通过铰接件4与上基板11转动连接,下屋板22通过铰接件4与下屋板22转动连接;

所述铰接件4包括第一铰接体41和第二铰接体42,所述第一铰接体41上设有沿第一铰接体41延伸方向延伸的转槽411,所述第二铰接体42上设有沿第二铰接体42延伸方向延伸,且可与转槽411配合转动的转耳421,第一铰接体41和第二铰接体42通过转耳421和转槽411的配合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上均设有拉筋机构3,所述拉筋机构3包括两个两端设有螺纹部的筋条31、以及与筋条31两端螺纹部螺纹配合的螺母32,所述上基板11的上端面设有定位板33,定位板33、上基板11、下基板12、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上均设有可供各个筋条31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柱13上的筋条31依次穿过定位板33、上基板11、第一连接柱13和下基板12后,通过两端的螺母32将定位板33压紧在上基板11上,第二连接柱14上的筋条31依次穿过定位板33、上基板11、第二连接柱14和下基板12后,通过两端的螺母32将定位板33压紧在上基板11上;

所述下基板12的下端面上设有承重板34,所述承重板34上固定设有插芯36,所述下基板12上设有可供插芯36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4上均设有可供插芯36插入的插槽16,所述承重板34和插芯36上均设有可供筋条31穿过的通孔,承重板34上的插芯36穿过穿孔后插入插槽16内,第一连接柱13上的筋条31依次穿过定位板33、上基板11、第一连接柱13、插芯36、下基板12和承重板34后,通过两端的螺母32将承重板34压紧在下基板12上,第二连接柱14上的筋条31依次穿过定位板33、上基板11、第二连接柱14、插芯36、下基板12和承重板34后,通过两端的螺母32将承重板34压紧在下基板12上;

所述筋条31的上端固定设有用于吊装的吊环35;

所述上屋板21上设有第一弧形限位槽28,第一前屋板231上设有与各个第一弧形限位槽28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滑块233,第一弧形限位槽28与第一前屋板23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上屋板21上还设有第二弧形限位槽27,第一后屋板241上设有与各个第二弧形限位槽27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滑块243,第二弧形限位槽27与第一后屋板24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所述下屋板22上设有插孔29,侧屋板25上设有可在侧屋板25展开后插入插孔29的插销252,侧屋板25通过插销252与插孔29的配合与下屋板22固定连接;

所述上屋板21上未与上基板11连接的各个侧边均设有翻边211;

所述下屋板22和下基板12的底部均设有滚轮15;

所述侧屋板25上设有用于进出的屋门,屋门通过合页转动设置在侧屋板25上。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中下屋板22上设有第一弧形限位槽28,第一前屋板231上设有与各个第一弧形限位槽28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滑块233,第一弧形限位槽28与第一前屋板23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下屋板22上还设有第二弧形限位槽27,第一后屋板241上设有与各个第二弧形限位槽27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滑块243,第二弧形限位槽27与第一后屋板24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中技术特征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中上屋板21上设有第一弧形限位槽28,第一前屋板231上设有与各个第一弧形限位槽28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滑块233,第一弧形限位槽28与第一前屋板23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下屋板22上还设有第二弧形限位槽27,第一后屋板241上设有与各个第二弧形限位槽27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滑块243,第二弧形限位槽27与第一后屋板24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中技术特征相同。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中上屋板21和下屋板22上均设有第一弧形限位槽28,第一前屋板231上设有与各个第一弧形限位槽28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滑块233,第一弧形限位槽28与第一前屋板23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上屋板21和下屋板22上均设有第二弧形限位槽27,第一后屋板241上设有与各个第二弧形限位槽27对应滑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滑块243,第二弧形限位槽27与第一后屋板241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中技术特征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展开顺序为:第一步先展开下屋板22,第二步展开上屋板21,第三步通过侧屋板25将前屋板23和后屋板24展开,然后通过插销252将侧屋板25固定在下屋板22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