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9495发布日期:2020-05-29 13: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中的梁或柱多是现场施工浇筑或通过工厂生产型钢梁或柱。主要类型包括箍筋约束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梁或柱、钢管混凝土梁或柱、高强混凝土梁或柱和型钢梁或柱。上述多种类型的梁或柱产品在现场施工时难度较大、工期长,易受天气气候影响,会产生大量垃圾,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且成本高,构建效率低,施工中需大量时间等待混凝土凝固。另外上述多种类型的梁或柱产品还存在柔性大、易变形、易传音、易产生共振的问题,其防火、防电、防腐蚀的难度都较大。

请参考图1,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是由h型钢10及h型钢10的翼缘板和腹板间填筑混凝土构成的组合结构形。h型钢10的翼缘板和腹板间浇筑的混凝土可以改善h型钢10的抗屈曲能力,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与刚度。在设置箍筋20、纵筋30、抗剪键40或横向系杆虽然能增强对混凝土约束作用,但其自重大,造价高,且工期长。现在已有厂家通过仅在腹板与翼缘间浇筑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来克服原有结构的缺陷,现有技术中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的结构自重减小,造价降低,节约模板,且可用于预制装配,从而缩短工期,方便施工。

目前这种仅在腹板与翼缘间浇筑混凝土的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的制备方法通常采用翻模法。例如,对于h型钢,先对一侧凹槽进行混凝土浇筑,等到这一侧凹槽的混凝土达到强度之后再翻身,对另一侧凹槽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一来整个制作过程时间很长。另一种方法是在h型钢的腹板上开孔,这样可以在浇筑一侧凹槽的时候混凝土通过腹板上的开洞流到下面一侧的凹槽内,从而可以实现一次性浇筑两个凹槽的目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种工艺很难保证位于下方的另一凹槽中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以提高效率以及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提高效率以及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基于h型钢,所述h型钢包括腹板以及翼缘板,所述翼缘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翼缘板平行对齐设置,所述腹板沿垂直于所述翼缘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翼缘板间,所述腹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翼缘板构成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第一钢丝网,所述第一钢丝网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

设置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二钢丝网沿两个所述翼缘板的第一侧边对拉设置在两个所述翼缘板间,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为上与所述翼缘板延伸方向一致的侧边;

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挤压施工填筑第一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挤压施工填筑第一混凝土具体包括:

分别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所述第二钢丝网上设置挤压施工装置;

利用所述挤压施工装置同时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挤压施工装置在所述第二钢丝网的表面自下而上并沿所述翼缘板延伸方向运动,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填筑第一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挤压施工装置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一斜底面,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在进行所述挤压施工时与所述第二钢丝网接触,所述第一斜底面用于在进行所述挤压施工时提供侧压力以使所述第一混凝土挤压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钢丝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钢丝网的孔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网的孔径范围为10mm~20m。

可选的,所述第二钢丝网的孔径范围为50mm~8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包括干硬性混凝土。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网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钢丝网与两个所述翼缘板的第一侧边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抹面收光;

养护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钢丝网,并在两个所述翼缘板间对拉所述第二钢丝网,利用了钢丝网容易挂灰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一混凝土很容易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薄壳,然后利用挤压施工可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同时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挤压施工可保证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混凝土强度较高。另外,设置的所述第一钢丝网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网存在增加了结构强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s1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s2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s3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挤压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10-h型钢,20-箍筋,30-纵筋,40-抗剪键;

图3至图7中:100-h型钢,101-腹板,102-翼缘板,200-第一钢丝网,300-第二钢丝网,400-第一混凝土,500-挤压施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考图2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基于h型钢100,所述h型钢100包括腹板101以及翼缘板102,所述翼缘板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翼缘板102平行对齐设置,所述腹板101沿垂直于所述翼缘板102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翼缘板102间,所述腹板101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翼缘板102构成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制备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第一钢丝网200,所述第一钢丝网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

s2:设置第二钢丝网300,所述第二钢丝网300沿两个所述翼缘板102的第一侧边对拉设置在两个所述翼缘板102间,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为上与所述翼缘板102延伸方向一致的侧边;

s3: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挤压施工填筑第一混凝土400。

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钢丝网200,并在两个所述翼缘板102间对拉所述第二钢丝网300,利用了钢丝网容易挂灰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很容易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薄壳,然后利用挤压施工可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同时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400,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挤压施工可保证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混凝土强度较高。另外,设置的所述第一钢丝网200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网300存在增加了结构强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在实际施工时,请参考图3,所述h型钢100可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先在所述h型钢100的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钢丝网200;然后在两个所述翼缘板102上对拉设置所述第二钢丝网300,请参考图4;最后可利用挤压施工同时或者分别对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400以形成所述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请参考图7。

具体地,所述第一钢丝网200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网300与两个所述翼缘板102的第一侧边也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挤压施工填筑第一混凝土400(也即所述步骤s3)可具体包括:

分别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所述第二钢丝网上设置挤压施工装置500;

利用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同时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400。

请参考图5,图5中仅标识出一个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侧可再设置一个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以实现同时对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对于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的施工方式,可在在所述第二钢丝网300的表面自下而上并沿所述翼缘板102延伸方向运动,也即所述h型钢100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从所述h型钢100的底部开始自下而上运动,直至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填筑好所述第一混凝土400。

优选地,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的结构可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第一斜底面,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在进行所述挤压施工时与所述第二钢丝网300接触,所述第一斜底面用于在进行所述挤压施工时提供侧压力以使所述第一混凝土400挤压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在施工时,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从所述h型钢100的底部位置开始往上运动,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内可以容纳所述第一混凝土400,由于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混凝土400会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经由所述第二钢丝网300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由于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还存在所述第一斜底面,在挤压施工时,所述第一斜底面会对所述第一混凝土400提供侧压力,把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往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中挤压,通过所述第一斜底面还可将挤压进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压实。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还可具有一把手,可供施工人员手持操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把手可以省去,可利用驱动装置来驱动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的运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在此不做赘述。另外,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除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这种结构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的结构来实现,主要是利用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具有在施工时能对所述第一混凝土400提供侧压力的特点,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结构均可实现,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挤压施工装置500,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可作为优选方案实施。

优选地,为了使得在挤压施工时,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快速硬化成型,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可选择干硬性混凝土。一般干硬性混凝土的骨料的粒径一般为15~20mm,最大的不超过40mm,因此,所述第二钢丝网300的孔径范围可根据干硬性混凝土的骨料的粒径大小来调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丝网300的孔径范围可设置为50mm~80mm,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丝网300的孔径范围还可设置为其它数值,在此不做限制。但是,所述第二钢丝网300的孔径应当大于所述第一钢丝网200的孔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丝网200的孔径范围可设置为10mm~20m,与所述第二钢丝网300类似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丝网200的孔径范围还可设置为其它数值,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在具体施工时,发明人注意到,在所述h型钢100顶部位置的所述第一混凝土400存在不平整的情况,而且如果仅依靠挤压施工,所述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的侧面混凝土可能也会存在不平整的情况。因此,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抹面收光;

s5:养护成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凝土部分包钢构件制备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所述第一钢丝网,并在两个所述翼缘板间对拉所述第二钢丝网,利用了钢丝网容易挂灰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一混凝土很容易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薄壳,然后利用挤压施工可在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同时填筑所述第一混凝土,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挤压施工可保证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混凝土强度较高。另外,设置的所述第一钢丝网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网存在增加了结构强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