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装配式泥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0700发布日期:2021-03-30 21:1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钢板装配式泥浆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地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钢板装配式泥浆池。



背景技术:

泥浆池是工地上的常见的施工设施,用于存放泥浆。传统的泥浆池由工人在工地现场挖掘而成,但这种方式前期开挖成池,后期又需要填埋,速度慢,人工成本高,且无法循环利用,经济性差。

为克服上述缺陷,行业内出现了装配式的泥浆池,该泥浆池由四块侧钢板和一块底钢板组成,上述钢板在工厂预制后运输至工地,再由工人现场拼装焊接而成。但该泥浆池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上述五块钢板大小不统一,搬运困难,且现场装配时,一般需要焊接,拼接不易,拆卸时也比较费力,回收后,同样由于大小不统一,搬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装配、拆卸过程均简单方便的钢板装配式泥浆池。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钢板装配式泥浆池,它包括两块侧板和两块端板,每块端板包括一块第一单元板,每块侧板包括至少两块第二单元板;

每块单元板包括钢面板和焊接在钢面板内表面的顶梁、底梁和两根立柱,每根立柱为开口向内的竖向槽钢,两根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焊接;

每块第一单元板的每根的立柱经一根竖向角钢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的边侧的立柱螺接;每块第二单元板的非边侧的立柱经一根竖向t形钢的钢竖板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的相邻侧的立柱螺接;每根t形钢的钢横板与对面侧板上正对的一根t形钢的钢横板之间焊接有上下两根拉结梁,该两根拉结梁及与拉结梁焊接的两根t形钢构成一块拉结网片;

泥浆池还包括在地面现浇的砼底板。

采用以上结构的钢板装配式泥浆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上述的第一单元板、第二单元板和拉结网片,其面积大致相等,故可以叠成等截面的一垛,运输和储放均方便;而且,第二单元板与第一单元板利用角钢快速螺接,相邻第二单元板之间相互螺接且同时夹紧了一根t形钢,故同时解决了拉结网片的装配问题,换句话说,依靠螺接就能完成全部拼装过程,故装配方便,同理,拆卸过程也同样方便快捷;况且,该泥浆池底部采用混凝土封底,相比现有技术的五块钢板,本申请只剩下四块侧向板,省略了最大的一块钢板后,极大程度省略了运输和拼装的工作量;更可贵的是,虽然省略了底部钢板,且多块拼接,但本泥浆池受力均匀合理,沿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了一道拉结网片,以拉结抵御泥浆对侧壁的侧压力,从而增强泥浆池的强度和承载力,提高泥浆池的储浆量。

作为增益和补充,泥浆池的每个角设有一根斜撑,从俯视方向看,该斜撑与侧板或端板的夹角均为45度;斜撑下端焊接有支脚,支脚上设有地脚螺栓;斜撑上端焊接有用于抵靠住竖向角钢的l形撑板;上述斜撑作为拉结网片的重要补充,因为泥浆池主要是侧板受向外的推力,对位于侧面的第二单元板来说,非边侧的所有立柱都由拉结网片拉结固定,只有一头一尾两根边侧的立柱缺乏向内的支撑,而斜撑刚好抵住角钢,对第二单元板的边侧立柱提供向内支撑;当然,从俯视形状看,该斜撑与侧板或端板的夹角均为45度,所以对侧板提供向内支撑力的同时,也对端板提供了向内的支撑力,换句话说,就是全方位提高了泥浆池的强度和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泥浆池的储浆量。

作为进一步增益,l形撑板外设有l形橡胶板;这样,加大了斜撑内端与角钢的摩擦,使其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更进一步增大泥浆池的强度和承载力。

作为优选,底梁底面高于钢面板底面,底梁底面与砼底板顶面平齐;这样,既保证了混凝土封底牢固密实,又避免底梁锚固入混凝土,确保拆卸方便,只需将拆除螺栓的单元板向外掰即可与砼底板脱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钢面板内表面还焊接有中梁,中梁两端也分别与该钢面板的两根立柱焊接;顶梁与中梁之间焊接有一排加强肋板,中梁与底梁之间也焊接有一排加强肋板,全部加强肋板焊接在钢面板的内表面;这样,单元板内焊接有牢固且彼此连接的梁柱框架,进一步提高单元板的强度,进而保障泥浆池的牢固度和储浆量。

作为又一种优选,拉结网片还包括一根位于中部的拉结梁和多根竖向的拉结筋,每根拉结筋与上中下三根拉结梁均焊接;这样,提高了拉结网片的整体强度,进而提升了两个侧板抵御泥浆侧压力的能力。

作为还优选,每块单元板的钢面板两侧各设有一个边槽;两相邻的第二单元板的连接节点设有一根第一密封条,该第一密封条夹紧在上述两相邻的第二单元板的相互靠近的两个边槽内;第一单元板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的连接节点设有两根第二密封条,一根第二密封条由该连接节点的角钢压紧在第一单元板靠该节点一侧的边槽内,另一根第二密封条由该连接节点的角钢压紧在第二单元板靠该节点一侧的边槽内;上述密封结构,装配方便,密封效果更好,能有效杜绝泥浆池漏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钢板装配式泥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板装配式泥浆池去掉砼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钢板装配式泥浆池的单元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第一单元板,2、第二单元板,3、钢面板,4、顶梁,5、底梁,6、立柱,7、角钢,8、t形钢,9、拉结梁,10、拉结网片,11、砼底板,12、斜撑,13、支脚,14、地脚螺栓,15、l形撑板,16、l形橡胶板,17、中梁,18、加强肋板,19、拉结筋,20、边槽,21、第一密封条,22、第二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钢板装配式泥浆池,它包括两块侧板和两块端板,每块端板包括一块第一单元板1,每块侧板包括至少两块第二单元板2;本实施例中,每块侧板包括三块第二单元板2。

第一单元板1和第二单元板2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所处位置是在端板还是在侧板。每块单元板包括钢面板3和焊接在钢面板3内表面的顶梁4、中梁17、底梁5和两根立柱6,每根立柱6为开口向内的竖向槽钢,上述的顶梁4、中梁17、底梁5这三根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6焊接。顶梁4与中梁17之间焊接有一排多根竖向的加强肋板18,中梁17与底梁5之间也焊接有一排多根竖向的加强肋板18,全部加强肋板18焊接在钢面板3的内表面。底梁5底面高于钢面板3的底面,换句话说,底梁5底面与钢面板3底面之间存在间距。每块单元板的钢面板3两侧各设有一个边槽20。

第一单元板1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连接节点的结构为,每块第一单元板1的每根的立柱6经一根竖向角钢7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边侧的立柱6螺接。所述的边侧立柱是指,组成一块侧板的三块第二单元板2中有六根立柱6,一头一尾的两根立柱6为边侧立柱6,而居中的其余四根为非边侧立柱6。更具体的讲,上述的第二单元板2的边侧立柱6的腹板、角钢7的横角板均设有通孔,该第二单元板2边侧立柱6的腹板和角钢7的横角板经穿过通孔的螺栓连接;角钢7的纵角板和第一单元板1靠近该节点一侧的立柱的腹板上均贯通有通孔,角钢7的纵角板和第一单元板1靠近该节点一侧的立柱6的腹板经穿过通孔的螺栓连接。

第一单元板1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连接节点还设有两根第二密封条22,一根第二密封条22由该连接节点的角钢7纵角板压紧在第一单元板1靠该节点一侧的边槽20内,另一根第二密封条22由该连接节点的角钢7横角板压紧在第二单元板2靠该节点一侧的边槽20内。

同一块侧板内两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连接节点的结构为:每块第二单元板2的非边侧的立柱6经一根竖向t形钢8的钢竖板与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相邻侧的立柱6螺接;换句话说,第二单元板2立柱6的腹板和t形钢8的钢竖板均贯穿有通孔,两块第二单元板2立柱6的腹板及居中的t形钢8的钢竖板经穿过通孔的螺栓连接。

两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连接节点还设有一根第一密封条21,该第一密封条21夹紧在上述两相邻的第二单元板2的相互靠近的两个边槽20内。

每根t形钢8的钢横板与对面侧板上正对的一根t形钢8的钢横板之间焊接有上中下三根拉结梁9,该三根拉结梁9及与拉结梁9两端焊接的两根t形钢8构成一块拉结网片10;拉结网片10还包括多根竖向的拉结筋19,每根拉结筋19与上中下三根拉结梁9均焊接。

泥浆池还包括在地面现浇的砼底板11。两块侧板和两块端板构成了泥浆池的矩形框架,而砼底板11则实现对矩形框架的固定和封底。每个单元板的底梁5底面与砼底板11顶面平齐。

泥浆池的四个角各设有一根斜撑12,从俯视方向看,该斜撑12与侧板的夹角为45度,且该斜撑12与端板的夹角也为45度。斜撑12下端焊接有支脚13,支脚13上设有用于旋入地面的地脚螺栓14;斜撑12上端焊接有用于抵靠住竖向角钢7的l形撑板15。l形撑板15外设有l形橡胶板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