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5604发布日期:2020-10-13 07: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越来越多的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塔吊附着穿过爬架或施工电梯伸入爬架,而在物体穿过或伸入的过程中会与脚手架上的钢脚板发生干涉,因此,在穿过或伸入的过程中需要暂时移开钢脚板。

传统的方法是重复安装或拆除架体杆件和钢脚板,反复安拆杆件使得丝扣易产生损伤,存在安全隐患,拆装工序多且耗时长。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可翻转的钢脚板,在物体通过时翻转钢脚板敞开通道,物体穿过后将钢脚板转动恢复到水平位置,此种钢脚板在水平位置处只通过绳索拉紧进行固定,固定的不够牢固,安全性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升降式脚手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式脚手架,不仅能够减少操作时间,更能够牢固地支撑钢脚板,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脚手架,包括:

架体,竖直设置于地面,所述架体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物体通道;

拉绳,包括多个第一拉绳和多个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分别连接于所述架体;

横龙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拉绳,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拉绳斜拉伸直,所述横龙骨处于水平状态;

两个钢脚板,所述钢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拉绳,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拉绳斜拉伸直,两个所述钢脚板搭接在所述横龙骨上,且于同一水平面内封堵所述物体通道,所述横龙骨和所述钢脚板能够被拉起,敞开所述物体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横龙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横龙骨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在自然状态下,每个所述钢脚板的一个侧边与一个所述横龙骨搭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连接于两个所述横龙骨之间,在自然状态下,每个所述钢脚板搭接于一个所述辅助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横龙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辅助杆的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辅助杆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杆的两端均通过高强螺栓紧固在所述横龙骨上。

作为优选,所述钢脚板通过主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横龙骨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凹槽卡接于所述主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钢脚板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主轴可选择地插装于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架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主轴可选择地与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两个所述连接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龙骨为l型结构,在自然状态下,所述钢脚板搭接于所述l型结构的内侧面处。

作为优选,所述钢脚板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吊耳,所述第二拉绳连接于所述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脚手架,其包括有横龙骨,在自然状态下,横龙骨水平设置,两个钢脚板搭接在横龙骨上,封堵物体通道,将钢脚板支撑的更加牢固,在需要物体通过时,利用拉绳将横龙骨和钢脚板向上翻转,敞开物体通道,保证物体能够顺利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升降式脚手架,不仅能够减少操作时间,更能够牢固地支撑钢脚板,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架体;2、拉绳;3、横龙骨;4、钢脚板;5、辅助杆;

11、连接孔;31、第一凹槽;32、第一通孔;33、安装孔;41、第二通孔;42、吊耳;5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安装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脚手架,其包括架体1、拉绳2、横龙骨3及两个钢脚板4,架体1竖直设置于地面,架体1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物体通道;拉绳2包括多个第一拉绳和多个第二拉绳,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分别连接于架体1;横龙骨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架体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拉绳,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拉绳斜拉伸直,横龙骨3处于水平状态;钢脚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架体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拉绳,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拉绳斜拉伸直,两个钢脚板4搭接在横龙骨3上,且于同一水平面内封堵物体通道,横龙骨3和钢脚板4能够被拉起,敞开物体通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脚手架,其包括有横龙骨3,在自然状态下,横龙骨3水平设置,两个钢脚板4搭接在横龙骨3上,封堵物体通道,将钢脚板4支撑的更加牢固,在需要物体通过时,利用拉绳2上拉横龙骨3和钢脚板4使其向上翻转,敞开物体通道,保证物体能够顺利通过。本实施例提出的升降式脚手架,不仅能够减少操作时间,更能够牢固地支撑钢脚板4,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可选地,横龙骨3设置有两个,两个横龙骨3间隔设置于架体1上,在自然状态下,每个钢脚板4的一个侧边与一个横龙骨3搭接。两个横龙骨3搭接在钢脚板4的两侧,能够将钢脚板4支撑的更加稳定。

具体地,钢脚板4通过主轴转动连接于架体1,横龙骨3与第一拉绳连接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1,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凹槽31卡接于主轴上。第一凹槽31的设置增加了横龙骨3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架体1包括有四个主龙骨,主龙骨竖直固定于地面,四个主龙骨围成物体通道。优选地,主龙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1,主轴可选择地穿设于相邻两个主龙骨上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连接孔11中。多个连接孔11的设置使得钢脚板4的高度可调节。

可选地,钢脚板4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1,主轴可选择地插装于一个第二通孔41中。在组装前,根据四个主龙骨之间的距离来选择穿过的第二通孔41,保证两个钢脚板4在水平位置时,能够拼接封堵物体通道。本实施例中,主轴同时穿设于钢脚板4的一个第二通孔41及两个主龙骨上的两个连接孔11中,将钢脚板4转动地连接于架体1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脚手架还包括两个辅助杆5,辅助杆5连接于两个横龙骨3之间,在自然状态下,每个钢脚板4搭接于一个辅助杆5上。辅助杆5的设置使得钢脚板4的四个侧边均受到支撑,更加保证了钢脚板4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横龙骨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辅助杆5的端部插设于第一通孔32内,辅助杆5上与第一通孔32对应的位置环设有第二凹槽51,第一通孔32的边缘卡接于第二凹槽51内。横龙骨3的侧面与第二凹槽51的内壁抵接,可防止辅助杆5沿轴向窜动。优选地,辅助杆5的两端均通过高强螺栓紧固在横龙骨3上,将辅助杆5牢固地固定在横龙骨3上,进而保证钢脚板4的稳定性。

具体地,横龙骨3为l型结构,在自然状态下,钢脚板4搭接于l型结构的内侧面处。如图3所示,横龙骨3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在自然状态下,钢脚板4的底面搭接于第一板的上表面,钢脚板4的侧面抵靠于第二板的内侧面,第二板的长度较第一板长,第二板和第一板居中对齐,在横龙骨3和钢脚板4被拉起时,能够避免第一板与钢脚板4互相干涉,保证钢脚板4和横龙骨3能够依次被顺利拉起。在横龙骨3的右端开设有安装孔33,本实施例中,利用高强螺栓穿过安装孔33将横龙骨3安装于主龙骨上,横龙骨3能够沿高强螺栓转动,当然,也可以将主轴同时穿设于安装孔33内将横龙骨3安装于主龙骨上。

可选地,钢脚板4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吊耳42,第二拉绳连接于吊耳42。本实施例中,拉绳2均优选为镀锌铁丝。

可选地,在拉绳2的连接端设置有卷线装置,通过卷线装置来控制拉绳2的收放,从而调节横龙骨3和钢脚板4的翻转。卷线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升降式脚手架在使用时,先利用卷线装置收卷第二拉绳,分别将两个钢脚板4拉起,然后收卷第一拉绳,将横龙骨3拉起,以敞开物体通道,供塔吊附着穿过或施工电梯伸入。施工完毕后,利用卷线装置先放下横龙骨3,再放下钢脚板4,以封堵物体通道。以上操作时间较少,而且由于横龙骨3及辅助杆5的支撑,保证了钢脚板4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