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高度调节装置的金属支承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84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高度调节装置的金属支承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模板和脚手架技术领域。
支承梁是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模板和支架系列中的一部分,它支承在模板柱上,同时又支承着楼板的水平模板。由于楼板的跨度和施工荷载过大,支承架有时由主支承梁和次支承梁组成。
本说明书的楼板是指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
在现浇密肋楼板施工中常常使用金属支承梁来支承密肋楼板的模壳。


图1中的h1恰好是模壳边肋的高度。可是模壳边肋的高度可能因模壳的设计条件而变化。如果金属支承架的h不能随之而变化,那就得重新制造另一种规格的支承梁。这既不经济,又往往会影响施工进度。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平板楼板施工中,用来支承水平模板的支承梁,一般是双层的,即主支承梁和次支承梁。主支承梁支承在模板柱上,次支承梁支承在主支承梁上,而水平模板支承在次支承梁上。如果楼板模板系统统一起拆除,那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实际上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模板的周转次数,总是先期拆除水平模板,待到楼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足够时再拆除模板柱和支承梁。先期拆除水平模板的顺序一般是将模板柱的柱头下调→拆主支承梁→拆次支承梁→拆水平模板,然后再将模板柱的柱头上调并紧顶楼板。这个拆除水平模板的工序是相当烦琐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高度装置的金属支承梁,该装置可调节支承角钢的上平面距支承梁梁体上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样,一种具有调节高度装置的金属支承梁就既可以满足现浇密肋楼板的各种型号模壳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现浇平板楼板的各种型号水平模板的要求,并可以不用下调、上调模板柱的柱头就先期拆除水平模板了。
结合实施例
图1和图2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带高度调节装置的金属支承梁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1-1剖面图的放大图。
金属支承梁的梁体(1)是箱形的。L是梁长,L1是调节高度装置间的距离,一般是750毫米,h1是梁体(1)的高度,是160毫米,b是梁体(1)的宽度,是75毫米。
如图2所示,梁体(1)的两侧面成对地开有长方形孔洞。在孔洞的梁体内装轴座(3)。轴座(3)的两侧也有两个孔洞,其位置与梁体(1)的孔洞相对应,其尺寸与梁体(1)的孔洞一致。轴座(3)有内螺纹,其规格应与调节轴(5)外螺纹相配合。轴座(3)的下端焊有下垫板(4)。下垫板(4)焊在梁体(1)的底面。下垫板(4)的中心有孔,其孔径应略大于调节轴(5)的外径,以便调节轴(5)上下活动。梁体(1)底面的孔和下垫板(4)的孔相一致。轴座(3)的上端焊有上垫板(2)。上垫板(2)与梁体(1)相焊接。调节轴(5)的下端伸出梁体(1),调节轴(5)的上端有凹臼,其中盛贮定位销(6)。定位销(6)的上端焊座垫(7)。座垫(7)的上面焊套管(8)。套管(8)内装销轴(9)。销轴(9)的一端有孔洞,以便销板(10)插入,销轴的另一端是轴帽。支承角钢(11)分别被销轴的轴帽和销板(10)所卡紧。
模壳(14)或平板模板(15)就支放在支承角钢(11)上。
挂钩(13)为φ12-20毫米的圆钢,与冂形夹板(12)相焊接,挂 在梁体(1)的两个侧面上长方形孔洞的下方。当拆卸支承角钢(11)时可放在挂钩(13)上,而避免放在地面上,从而方便施工,节约时间。
在支承角钢(11)的支承面上有孔距为100毫米~200毫米的销孔,当支承模壳时,可将销板(10)插入销孔,既销紧了模壳的边肋,又增强了模壳的侧向刚度。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高度调节装置的金属支承梁,其特征在于A在梁体(1)内装有具有内螺纹的轴座(3),B轴座(3)内配有带螺纹的调节轴(5),调节轴(5)可以在轴座(3)内上下活动,C调节轴(5)的上端有凹臼,中贮定位销(6),D定位销(6)的上端焊座垫(7),座垫(7)的上端焊套管(8),E套管(8)内装销轴(9),销轴(9)的一端有孔洞以便插入销板(10);销轴(9)的另一端是轴帽;支承角钢(11)分别被销轴(9)的轴帽和销板(10)所卡紧,F挂钩(13)与门形夹板相焊接,挂在梁体(1)的侧面长方形孔洞的下方,G在支承角钢(11)上有距离为100-200毫米的销孔以便插入销板(10)。
专利摘要支承梁是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模板和支架系列中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调节高度装置的金属支承梁,该装置可调节支承角钢(11)距梁体(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1。在梁体(1)内装有中空并有内螺纹的轴座(3),轴座(3)内配有带螺纹的调节轴(5)。调节轴(5)可以在轴座(3)内上下活动。调节轴(5)的上端有定位销(6),定位销(6)的上端焊座垫(7),座垫(7)的上端焊套管(8),套管(8)内装销轴(9),支承角钢(11)被销轴(9)的轴帽和销板(10)所卡紧。
文档编号E04G5/00GK2066467SQ89220948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15日
发明者赵玉章 申请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