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防水覆盖层的改性与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13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屋面防水覆盖层的改性与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屋面防水覆盖层的改性与再生装置,它是一种翻修建筑物屋面破旧的防水覆盖层的专用装置,它可广泛地用于建筑物屋面防水覆盖层的维修领域。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10%左右;在我国现有的城乡建筑物中,约有90%的屋面防水覆盖层是采用沥青系防水材料,主要是纸胎沥青油毡和简易的防水施工方法铺成,简称“两毡三油”即铺两层纸胎沥青油毡和浇三遍热沥青而成;这种“两毡三油”屋面防水覆盖层,经过酷暑寒冬日晒雨淋,出现高温流淌与低温脆裂,抗拉强度降低,老化变脆引起剥离隆起和出现空洞与蜂窝状空泡等缺陷,使用寿命缩短,渗漏率高达50%以上,已成为当前我国城乡建筑物的屋面维修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物屋面沥青系防水材料覆盖层维修的现有技术有两种方式一是将破旧的屋面沥青系防水材料覆盖层,全部铲除并抛弃,然后重新改铺其它新型高档防水材料;防水效果虽好,但维修费用太高,难以推广,且污染环境,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就地改性再生。
二是保留破旧的屋面沥青系防水材料覆盖层并维持现状,只修补局部破损,手工涂刷防水涂料或油膏(低档老产品),然后敷盖玻璃纤维布甚至撒粗砂或碎石颗粒;但对剥离隆起等缺陷,不做处置或排除,老化变脆引起的渗漏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治标未治本,造成年年修、年年漏的恶性循环与被动局面,急待寻找就地翻修的施工设备。
屋面防水覆盖层维修的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与环保要求,急待寻找经济、实用、环保和有效的解决技术方案和施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面防水覆盖层改性与再生装置,在破旧的覆盖层上就地施工作业,使已老化的沥青系防水材料,通过软化、剥离、切条、翻松、摊平、轧碎、喷洒、热拌、改性、融结、再生、压实、喷浆、敷膜和铺整等工序,在改性再生剂的作用下,一次完成途经部位的改性与再生;达到省工、省时、省力,提高防水性能与翻修质量,综合利用再生资源,节约原材料,降低维修费用和保护环境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屋面防水覆盖层的改性与再生装置,是根据沥青系防水材料的改性与再生技术研制的;它是轻便型步进式摇控走行装置,用于破旧的屋面防水覆盖层的修复,在破旧的防水覆盖层上,就地施工,完成软化、剥离、切条、翻松、摊平、轧碎、喷洒、热拌、改性、融结、再生、压实、喷浆、敷膜和铺整等一系列施工工序,使已老化的沥青系防水材料,在改性再生剂的作用下,一并完成途经部位的屋面防水覆盖层的修复,它是由骨料的剥割碾碎装置、改性再生装置、压实铺整装置和走行遥控装置所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a.剥割碾碎装置位于前部,是由软化用的一组可调式喷咀加热器,具有剥离、切条、翻松与摊平功能的带调控的剥割器和具有轧碎与前支撑功能的碾碎辊组成;吊装到底盘下面;b.改性再生装置位于中部,是由带调控器的改性再生剂喷洒器,加热用的一组可调式喷咀和具有热拌、改性、融结与再生功能的热融器组成;并分别装在底盘的中部;c.压实铺整装置位于后部,是由具有压实,后支撑与推进功能的带走行装置的压实辊,带调控器的改性再生剂喷浆器,具有敷盖塑料薄膜功能的卷筒机构和带联动机构的铺整辊组成;架在底盘的后部;d.走行遥控装置位于上部,是由带变速传动装置的电动机,带传动与调压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和带调控器的储气罐,带调控器的改性再生剂柜,带调控器的燃料箱,带遥控装置的仪表控制板和管路系统以及支架组成;组装在底盘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在老化的沥青防水覆盖层上,就地改性与再生,不需要堆集热拌或运往再生加工厂,是本实用新型的显著特点,也为屋面维修找到有别于现有技术的一举两得的治理措施;2.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沥青系防水材料中,改性沥青所占的比例不大,如果能将现有的建筑物屋面的沥青系防水材料就地改性再生,将为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创造条件;3.改性再生剂及其施工工艺,可以适应沥青材质随原油产地与炼制设备工艺的改变而变化现实情况;4.作为再生资源的沥青系材料,如能实现就地改性再生,对于节约原材料、降低维修费用、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再生资源和缓解沥青材料供不应求等方面,都是有利的。
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面说明参照附图可见,位于前部的剥割碾碎装置是由一组喷咀(1)、加热器(2)、调控器(30)、剥割器(3)和碾碎辊(4)组成;位于中部的改性再生装置是由喷洒器(5)(6)、一组喷咀(7)和热融器(8)组成;位于后部的压实铺整装置是由压实辊(9)、喷浆器(10)、塑料薄膜(11)、卷筒机构(12)、联动机构(13)和铺整辊(14)组成;位于上部的走行遥控装置是由变速传动装置(15)、电动机(16)、走行装置(29)、传动与调压装置(17)、空气压缩机(18)、调控器(19)、改性再生剂柜(20)、调控器(21)、燃料箱(22)、调控器(23)、储气罐(24)、遥控器(25)、仪表控制板(26)、管路系统(27)和支架(28)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其功能特点如下将各部装置分别吊到屋面上,就地组装;接通电源,起动电动机和空气压缩机充气,储气罐、燃料箱和各有关调控器的气压都应达到额定压力、并分别点燃喷咀与试喷洒以及试走行;本实用新型正式工作后,其走行速度比较缓慢,以确保各工艺部件装置按既定工序,笔直而有效地施工作业,操纵者既可遥控,也可手动;位于前部的剥割碾碎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其功能特点,是在行进过程中,通过可调控火焰喷射强度、角度和距离的一组喷咀(1)加热器(2),使坚硬的覆盖层受热升温软化;随即用带调控器(30)的剥割器(3)将覆盖层剥离、切条、翻松和摊平;然后再用具有前支撑功能的带刃口的碾碎辊(4)轧碎。
位于中部的改性再生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其功能特点,是通过调控喷洒量与均布度的喷洒器(5和6),在行进过程中,将改性再生剂喷洒到已轧碎的骨料上,使其最大限度地混在一起;随即用一组可调式喷咀(7)和热融器(8)加热,使已老化的骨料在改性再生剂的作用下,得到热拌、改性、融结与再生,覆盖层表面原有的粗砂或碎石颗粒也随之融没其中;不需要堆集在一起施工,更不需要运往加工厂再生,正是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
位于后部的压实铺整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其功能特点,是在行进过程中,用具有后支撑与推进功能的带走行装置(29)的压实辊(9),将改性再生后的覆盖层压实;然后用带调控器的喷浆器(10),向覆盖层表面喷改性再生剂,作用有二一是填充表面的缝隙与孔洞,二是作为敷膜的粘合剂;随即敷盖塑料薄膜(11),作用有三一是延迟固化,二是以塑料薄膜的老化换取防水覆盖层的延缓老化,三是当即竣工可不粘鞋底;最后用带联动机构(13)的铺整辊(14),将敷盖的塑料薄膜压实展平,赶出气泡,避免死褶,融为一体。
位于上部的走行遥控装置的功能特点包括带变速传动装置(15)的电动机(16),分别向走行装置(29)与空气压缩机(18)提供动力;带储气罐(24)与调压装置(17)的空气压缩机(18),分别向喷咀(1)和(7)、喷洒器(5和6)与喷浆器(10)提供压缩空气;带调控器(21)的燃料箱(22)分别向两组喷咀(1和7)提供燃料;带调控器(19)的改性再生剂柜(20),分别向喷洒器(5和6)与喷浆器(10)提供改性再生剂;仪表控制板(26)包括各部位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的显示与调控,遥控器(25)与手动的转换与调控,电源开关与调控开关的控制等项功能;各管路系统(27)和支架(28)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特征见表1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表权利要求1.一种屋面防水覆盖层的改性与再生装置,用于破旧的屋面防水覆盖层的修复,在房顶上就地施工,完成软化、剥离、切条、翻松、摊平、轧碎、喷洒、热拌、改性、融结、再生、压实、喷浆、敷膜和铺整等一系列施工工序,使已老化的沥青系防水材料,在改性再生剂的作用下,一并完成途经部位的屋面防水覆盖屋的修复,它是由骨料的剥割碾碎装置、改性再生装置、压实铺整装置和走行遥控装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剥割碾碎装置位于前部,是由软化用的一组可调式喷咀(1)加热器(2)、具有剥离、切条、翻松与摊平功能带调控器(30)的剥割器(3)和具有轧碎与前支撑功能的碾碎辊(4)组成;吊装在底盘下面;b.改性再生装置位于中部,是由带调控器(19)的改性再生剂喷洒器(5)(6)、加热用的一组可调式喷咀(7)和具有热拌、改性、融结与再生功能的热融器(8)组成;分别装在底盘的中部;c.压实铺整装置位于后部,是由具有压实、后支撑与推进功能的带走行装置(29)的压实辊(9),带调控器(19)的改性再生剂喷浆器(10)、具有敷盖塑料薄膜(11)功能的卷筒机构(12)和带联动机构(13)的铺整辊(14)组成;支架在底盘的后部;d.走行遥控装置位于上部,是由带变速传动装置(15)的电动机(16),带传动与调压装置(17)的空气压缩机(18),带调控器(23)的储气罐(24),带调控器(19)的改性再生剂柜(20),带调控器(21)的燃料箱(22)、带遥控器(25)的仪表控制板(26)、管路系统(27)和支架(28)组成。
专利摘要屋面防水覆盖层的改性与再生装置,可广泛地用于建筑物屋面的维修领域;它是由剥割碾碎、改性再生、压实铺整和走行遥控等装置,组成轻便型步进式电动遥控的专用装置;使破旧的屋面沥青系防水材料覆盖层,在改性再生剂的作用下,就地一次完成途经部位的施工作业,达到改性与再生的双重效果;就地改性再生,不需要堆集热拌或运往再生加工厂,对于节约原材料、降低维修费用、利用再生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是有利的。
文档编号E04G23/03GK2126635SQ92228499
公开日1993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27日
发明者王亮, 詹永厚 申请人:王亮, 詹永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