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7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予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
建筑中使用的“普通混凝土空心板”是在予应力空心板之前应用于建筑的予制楼板,它虽具有较好的弹性优点,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不易断裂,在破坏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警告”,但因用钢量大,被兴起的“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推广应用所取代。予应力空心板与普通空心板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节省钢材,但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发现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也有它的缺陷“脆性”破坏特征——受冲击荷载突然断裂和即使在静荷载作用下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警告”而突然断裂。虽然国家对予应力空心板的设计,制作和构件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但由于这种空心板使用面太大,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较难保证,因此,因予应力空心板脆性断裂而引起建筑物断板下各层楼板连锁砸断,一塌到底层的恶性事故在工程事故中占相当的比例。
此外,我国抗震设防地区幅员辽阔,在抗震地区采用予应力板,也给建筑物造成了隐患。虽然在建筑抗震设计中采取了板端、板侧的连接构造措施,但因为无法改变予应力板的“脆性”破坏特征,所以在地震中即使墙体局部倒塌,也会引起楼板的连锁断裂而加重震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总结多年建筑实践中两种予制空心板的不足及各自的优点,设计出一种具有两者优点,克服两者不足的一种新型予制板,满足目前建筑业高质量,低消耗、抗震地区设防设计的需要。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方法是新制板与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选用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横断面尺寸(板高120m/m、宽度为180m/m),孔洞直径和数量、跨度可制在3.3——4.2m,其特征在于配筋上采用予应力钢筋与非予应力冷轧扭钢筋相间配置、在靠近板端处还设有箍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断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断面图下面结合
图1、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配筋细节及构件的受力性能情况。
例1参照附
图1在予应力予制板生产现场,相间的去掉两组低碳钢冷拔丝,把留下的三组低碳钢冷拔丝(1)张拉好后,在去掉低碳钢冷拔丝的位置上,配置上非予应力冷轧扭钢筋(2)(热轧圆盘条经冷轧成扁后再成螺旋形扭曲)及近板端处的箍筋,在模板控制下,灌制混凝土制成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例2参照图2在予应力予制板生产现场,相间的去掉三组低碳钢冷拔丝,把留下的两组低碳钢冷拔丝(1)张拉好后,在去掉低碳钢冷拔丝的位置上,配置上非予应力冷轧扭钢筋(2)及近板端处的箍筋,在模板的控制下,灌制混凝土制成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按规范制成的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检验标准荷载及荷载超标下试验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变形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都大大高于同级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板裂而不断,变形能很快恢复;在加载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板来出现破坏标志,继续加载达到的破坏标志是板的挠度超过L/50,此时裂缝间距均匀,裂缝宽度一般小于0.2mm,卸荷后挠度迅速减小,残余变形挠度值在L/200以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它的实际安全系数,实际安全度高于同等级的予应力板;2它具有抵抗冲击力的性能,克服了予应力空心板脆断的缺点,为保障安全,适宜于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的选用;3由于采用了予应力冷拔低碳钢丝与冷轧扭钢筋相间配置,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好,提高了板的结构性能,耗钢量同予应力板持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与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横断面尺寸、孔洞直径和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均相同的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其特征在于配筋上采用予应力钢筋(1)与非予应力钢筋(2)相间配置,在靠近板端处还设有箍筋。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予应力钢筋(2)是冷轧扭钢筋。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予应力钢筋(1)与非予应力钢筋(2)相间配置是在三组予应力钢筋(1)间配置二根非予应力钢筋(2)。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予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予应力钢筋(1)与非予应力钢筋(2)相间配置是在三根非予应力钢筋(2)间配置二组予应力钢筋(1)。
专利摘要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为解决预应力空心板存在的易脆断不足而设计,其特征是板的横断面尺寸,孔洞直径和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均相同,在配筋上采用预应力钢筋(1)与非预应力扭钢筋(2)相间配置,在靠近板端处还设有箍筋。其优点在于具有抗冲击性,克服了预应力板易脆断的不足,适于抗震设防地区建筑选用,由于耗钢量不高,同时提高了板的结构性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28B23/04GK2218638SQ94244808
公开日1996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18日
发明者钟荣融, 刘立新, 吴永发 申请人:鹤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办公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