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2839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属发光陶瓷砖的一种制造技术。
现有的陶瓷墙地砖一般没有蓄光性发光功能,因此,只能用于墙地砖的一般性装饰,不能作为特殊用途的发光标志性装饰。有一种萤光陶瓷墙地砖,虽然具有发光指示作用,但因蓄光性差,造成发光时间短和含有放放射性物质及加工过程中有毒而禁止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工艺合理的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制造出的陶瓷墙地砖具有蓄光性长余辉的发光特性,能广泛用于道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等处的标志性装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由陶瓷砖坯烘干工序1,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烘干工序3组成,其特特殊之处是,在烘干工序3之后设一烧制工序4,烧制温度800-1200℃,并致少设一次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烘干工序6和烧制工序7,而且釉料防护层主要由下列组份配制而成,透明玻璃45-55%,长石16-20%,高岭土18-25%,石英3-10%,釉料发光层主要由下列组份配制而成,透明玻璃55-70%,高岭土6-10%,发光粉20-36%,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800-1200℃。无论是釉料防护层中的透明玻璃,还是釉料发光层中的透明玻璃,既可以是粉状,也可以是熔块状。一般情况下,作为釉料防护层的原料时,用熔块状透明玻璃,作为釉料发光层的原料时,用粉状透明玻璃比较好。在进行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和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时,均需将原料用水混合,并用球磨机研磨成浆状,过筛达到一定细度后,再用甩油机或淋油机涂敷到砖坯上。在烘干工序3之后致少设一次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烘干工序6和烧制工序7的意思是指,可根据对陶瓷墙地砖发光亮度的不同要求,对施以防护层并高温烧制后的陶瓷墙地砖进行一次釉料发光层的涂敷、烘干和高温烧制,或对陶瓷墙地砖进行二到数次的釉料发光层的涂敷、烘干和高温烧制。对陶瓷墙地砖釉料发光层涂敷、烘干、烧制的次数越多,陶瓷墙地砖的蓄光长余辉特性越长,发光效果也越好。形成对墙地砖的二次烧成,多次烧亮的工艺特点。在这里烧出的墙地砖不带花纹图案。
本发明的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在烘干工序3和烧制工序4之间设有丝网油涂敷工序8。增加该工序后烧制出的墙地砖为带花纹图案的发光陶瓷砖。
本发明第二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在釉料防护层的配方中加入了0.5-1%的纤维素(CMC),增强了釉料防护层原料的粘度。
本发明第三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在釉料防护层的配方中加入了1-2%的减水剂(TPP),增强了釉料防护层原料的流动性。
本发明第四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在釉料防护层的配方中既加入了0.5-1%的纤维素,又加入了1-2%的减水剂。
本发明第五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10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45%,长石20%,高岭土25%,石英10%。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5%,高岭土10%,发光粉35%,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800℃。
本发明第六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8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3%,长石19%,高岭土18%,石英9%,纤维素1%。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60%,高岭土8%,发光粉32%,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000℃。
本发明第七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9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5%,长石16%,高岭土20%,石英7.5%,减水剂1.5%。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65%,高岭土7%,发光粉28%,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200℃。
本发明第八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12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4.5%,长石20%,高岭土20%,石英3%,纤维素0.5%,减水剂2%。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70%,高岭土10%,发光粉20%,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100℃。
由于本发明在烘干工序之后,马上设置了一个烧制工序4,并在烧制工序4之后致少设了一次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烘干工序6和烧制工序7,且釉料防护层和釉料发光层的配制组份、比例合理,并使釉料防护层与釉料发光层分别进行了高温烧制,也即使瓷砖致少进行了二次烧制,防止了釉料防护层组份与釉料发光层组份之间的化学反应,不但避免了釉料发光层中发光粉强度的衰减,而且提高了陶瓷砖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根据对发光墙地砖亮度的要求,对陶瓷砖进行二到数次的釉料发光层的涂敷、烘干和烧制,对釉料发光层涂敷、烘干、烧制的次数越多,陶瓷砖的蓄光长余辉效果越好,即瓷砖具有多次烧亮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用自然光或人工光照射陶瓷砖1-10分钟,即可发出初始余辉,其亮度不低于4000mcd/m;自然光或人工光照射1小时以上,其余辉发出的可见光能持续10小时以上,而且没有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和其它有毒物质,生产过程无毒。用该方法生产出的陶瓷砖可广泛用于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广告设施、建筑装饰、室内走廊的安全、防火等指示性标志。
附面说明。


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1,参考图1。欲生产一批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在陶瓷砖坯烘干工序1中,将陶瓷砖坯在烘干炉中烘干,从烘干炉中取出后,进入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在这里,先配制釉料防护层原料,依次按45%20%、25%、10%的比例取熔块状透明玻璃、长石、高岭土、石英并放入一容器中混合,向混合后的原料中倒水搅拌,将搅拌后的原料倒入球磨机中研磨12小时,取出,并经325目筛过虑进入另一容器,形成比重为2克左右的釉料,用甩油机在烘干后的砖坯上甩上釉料,形成釉料防护层,然后在烘干工序3中用烘干炉烘干,烘干后进入烧制工序4,在电炉或轨道窑中按1000℃左右的温度进行烧制。烧制后从炉中取出凉透进入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在这里,按以下比例配制发光层的釉料,依次按55%、10%、35%的比例称取粉状透明玻璃、高岭土、发光粉,并放入一容器后,向其倒水混合,将混合浆状原料倒入球磨机中研磨10小时左右,取出,并经325目筛过虑,形成比重4克左右的发光釉料,然后用淋油机将发光釉料均匀涂敷到带釉料防护层的陶瓷砖上,进入烘干工序6,在烘干炉中用80-120℃的温度进行烘干,烘干后进入烧制工序7。在这里,将经以上诸工序加工处理后的陶瓷砖放入电炉或轨道窑中烧制,烧制温度为800℃以上,烧制足够时间后,取出,便形成了无图案的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
实施例2,参考图2。由此图看出,其工艺流程与施例1的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之处有5点,一是在烘干工序3和烧制工序4之间,增设了丝网油涂敷工序8,丝网油的涂敷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其图案色彩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二是在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的原料中增加了1%的纤维素,其它原料的比例也作了调整,透明玻璃为粉状。其比例是,粉状透明玻璃53%,长石19%,高岭土18%,石英9%;三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1000℃左右;四是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的原料比例发生了变化,且透明玻璃为熔块状,各原料的比例是,粉状透明玻璃60%,高岭土8%,发光粉32%,五是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800℃以上。其它部分的加工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由于在釉料防护层的原料中增加了纤维素。使釉料防护层原料的粘度增加,更有利于涂敷。又因在烘干工序3和烧制工序4之间增加了丝网油涂敷工序8,生产出的蓄光性发光瓷砖带图案。
实施例3,参考图3。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点主要是增加了釉料防护层原料并对原料比例进行了调整,调整了烧制工序4、7的烧制温度,调整了釉料发光层原料的比例,增加了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的次数,其它部分的加工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下面就与实施例1相比的区别点进行叙述。1、在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的原料配制中,增加了1.5%的减水剂(TPP),其它组份的调整比例是,熔块状透明玻璃55%,长石16%,高岭土20%,石英7.5%;2、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是900℃左右;3、调整了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中的原料比例,即粉状透明玻璃65%,高岭土7%,发光粉28%;4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200℃左右;5、对发光陶瓷砖进行了一次以上的烧亮,在这里,是两次。即在烧制工序7之后,将烧制后的发光陶瓷砖再重复一次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烘干工序6和烧制工序7,使陶瓷砖上的发光层涂敷、烘干烧制进行了两次,增加了发光层的厚度,从而提高了蓄光余辉性和发光亮度。由于本实施例在釉料防护层的原料中增加了减水剂,使釉料防护层的流动性增强,更有利于釉料防护层的涂敷。又因增加了一次涂敷烧制釉料发光层工序,使陶瓷砖的蓄光余辉作用增强,发强度增大,但生产周期增长,成本加大。
实施例4,参考图3。该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工艺流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1、在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的原料配制中增加了0.5%的纤维素,并调整了其它原料组份的含量,即熔块状透明玻璃54.5%,长石20%,高岭土20%,石英3%,减水剂2%;2、将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调整为1100℃左右;3、调整了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原料配制的比例,即粉状透明玻璃70%,高岭土10%,发光粉20%4、将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调整为1200℃左右;在烧制工序7之后再重复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烘干工序6、烧制工序7两次,即釉料发光层进行了三次同样的涂敷、烘干和烧制。与实施例3相比,因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的原料配制中增加了0.5%的纤维素,并调整了其它组份的含量,釉料防护层配方更加合理,与砖坯的结合更加牢固。又因增加了一次釉料发光层的涂敷、烘干和烧制,使陶瓷砖发光层的厚度增加,蓄光余辉性增强,发光效果好,但生产周期又增长,成本加大。
同理,根据权利要求给出的保护范围,还能给出多个实施例,因原理与以上实施例相同,不再多述。
权利要求
1.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它由陶瓷砖坯烘干工序(1),釉料防护层涂敷工序(2),烘干工序(3)组成,其特征是,在烘干工序(3)之后设一烧制工序(4),烧制温度为800-1200℃,并致少设一次釉料发光层涂敷工序(5),烘干工序(6)和烧制工序(7),而且釉料防护层主要由下列组份配制而成,透明玻璃45-55%,长石16-20%,高岭土18-25%,石英3-10%,釉料发光层主要由下列组份配制而成,透明玻璃55-70%,高岭土6-10%,发光粉20-36%,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800-1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烘干工序(3)和烧制工序(4)之间设有丝网油涂敷工序(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釉料防护层的配制中加入了0.5-1%的纤维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釉料防护层的配制中加入了1-2%的减水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釉料防护层的配制中加入了1-2%的减水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10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45%,长石20%,高岭土25%,石英10%,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5%,高岭土10%,发光粉35%,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80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8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3%,长石19%,高岭土18%,石英9%纤维素1%,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60%,高岭土8%,发光粉32%,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00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9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5%,长石16%,高岭土20%,石英7.5%,减水剂1.5%,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65%,高岭土7%,发光粉28%,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20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烧制工序(4)的烧制温度为1200℃,釉料防护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54.5%,长石20%,高岭土20%,石英3%,纤维素0.5%,减水剂2%,釉料发光层配制中各组分的含量是,透明玻璃70%,高岭土10%,发光粉20%,烧制工序(7)的烧制温度为11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光性发光陶瓷墙地砖的制造方法,属陶瓷砖的一种加工技术。该制造方法包括陶瓷砖坯的烘干,釉料防护层的涂敷,烘干烧制,釉料发光层的涂敷、烘干、烧制诸工序,且釉料发光层的涂敷、烘干、烧制可重复多次,釉料防护层原料为透明玻璃、长石、高岭土、石英。釉料发光层的原料为透明玻璃、高岭土和发光粉。形成了陶瓷砖两次烧成并可多次烧亮的特点。烧制出的陶瓷砖保持了发光粉的特性,有良好的蓄光余辉作用,并且强度高,耐磨性大。
文档编号C04B33/32GK1274637SQ99112210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2日
发明者孙辉力, 陈志雄, 赵兴, 南巍 申请人:烟台百丽陶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