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窑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25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竖窑窑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耐火材料的窑炉,具体是一种镁砂(或白云石)竖窑的窑体。
现有的镁砂(或白云石)竖窑有普通型(手工出窑、不带出窑机称为土窑)和机械化竖窑两种,竖窑的窑衬有水汽化冷却炉衬和耐火砖两种。设置水汽化冷却炉衬的目的是借助于水汽化吸收煅烧带窑壁的热量,以降低其温度从而达到减免粘窑事故,这种炉衬虽然较好地解决了粘窑事故但热量损耗很大,又因汽化冷却的窑壁为水管衬,温度低,在窑壁处产品有欠烧现象;耐火砖衬是用耐火砖砌筑的内衬,根据产品的种类和煅烧温度选用相应材质的耐火砖,此种砖衬炉窑虽避免了燃料消耗大、欠烧的现象,但粘窑结砣、棚窑的事故经常发生。
现有的轻烧镁窑(或白云石轻烧窑)及石灰用的各种窑其种类繁多,只要温度达到400~710℃(碳酸镁)、898℃(碳酸钙)时就可以分解,但目前生产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的炉窑一般还是采用火燃与被煅烧的物料直接接触,不是隔燃加热方式,分解的二氧化碳放入大气中,即污染大气,又浪费二氧化碳这种原料。
为解决镁砂(或白云石)竖窑燃料消耗大、欠烧、粘窑结砣、棚窑及二氧化碳回收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管衬的竖窑窑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竖窑内衬与竖窑保温层组成,在竖窑内衬,竖窑保温层之间加管衬,此衬管即为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的分解反应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有在管衬上设有集气管、排气管,管衬的下部是轻烧出料口,管衬的上部是轻烧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管衬具体型式有管衬是由两钢板制成的圆筒围在竖窑内衬外边。
本实用新型的管衬具体型式还有管衬由两钢板制成的圆筒围在竖窑内衬外边,在钢板之间焊有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管衬具体型式还有管衬是由钢管排列在竖窑内衬外边,并由捣打料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镁砂竖窑的竖窑内衬与竖窑保温层之间加管衬,管衬内为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的反应管,且使分解的二氧化碳得到回收,使其不但解决镁砂(或白云石)竖窑燃料消耗大、欠烧、粘窑结砣、棚窑等问题,还使其一种炉窑得到三种产品,其结构合理,造价低,使用、维修简单,适合各大中小镁砂(或白云石)竖窑的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衬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衬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衬的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竖窑内衬3,竖窑保温层4组成,它的燃烧室、重烧投料口2、重烧镁出料口12,重烧窑出窑机11、重烧窑鼓风机7、竖窑膨胀缝20、外壳5等与其它重烧镁竖窑一样,它的特点是在竖窑内衬3与竖窑保温层4之间加管衬6,该衬管6即解决重烧镁竖窑散热损失,也是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的反应管,竖窑内衬3传递过来的热量足以使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物料分解,在管衬6的上部是轻烧进料口1,轻烧物料从轻烧进料口投进,由于物料加热,其内部的氮气和少量的水蒸气首先从物料中逸出,从管衬6上部的排气管19排出,物料继续下行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分解出二氧化碳从集气管8到集气总管9,再到压缩机压缩成液成态二氧化碳,其纯度特别高,管衬6的下部是轻烧出料口10。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管衬的具体结构有管衬6由内层钢板16、外层钢板14两钢板制成的圆筒围在竖窑内衬3外边。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的管衬由内层钢板16、外层钢板14两钢板制成的圆筒围在竖窑内衬3外边,在钢板之间焊有隔板15,使其管衬为各个扇形的反应管17。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的管衬6是由钢管18排列在竖窑内衬3外边,并由捣打料13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竖窑窑体,是由竖窑内衬(3),竖窑保温层(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竖窑内衬(3),竖窑保温层(4)之间加管衬(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窑窑体,其特征在于在管衬(6)上设有集气管(8)、排气管(19),管衬(6)的下部是轻烧出料口(10),管衬(6)的上部是轻烧进料口(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窑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衬(6)由两钢板制成的圆筒围在竖窑内衬(3)外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窑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衬(6)由两钢板制成的圆筒围在竖窑内衬外边,在钢板之间焊有隔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窑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衬(6)是由钢管(18)排列在竖窑内衬(3)外边,并由捣打料(13)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窑窑体,它是由竖窑内衬、竖窑保温层之间加管衬,管衬即为竖窑的吸热管,又为轻烧镁(或白云石轻烧)的反应管,使分解的二氧化碳得到回收,不但解决镁砂(或白云石)竖窑燃料消耗大、欠烧、粘窑结砣、棚窑等问题,还使其一种炉窑得到三种产品,其结构合理,造价低,使用、维修简单,适合各大中小镁砂(或白云石)竖窑的应用。
文档编号C04B2/12GK2378392SQ99223918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3日
发明者于国强 申请人:于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