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8153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涉及建筑顶面支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拼装板、上拼装板、圈梁支撑框;所述下拼装板由多个拼装在圈梁支撑框内的下模板单元组成;所述上拼装板由多个单元面模拼装组成;所述圈梁支撑框由矩形底框和垂直围绕矩形底框的四个侧模板固定而成;所述矩形底框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有长条形砌槽;圈梁支撑框的四个角上端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上拼装板上端均固定有调节块;每个调节块上均垂直固定有拉力螺杆;每个调节块与对应同侧的固定块均通过拉力螺杆连接;本发明其采用整体拼装结构,浇筑平整度高,厚度均匀,能够降低施工难度。
【专利说明】
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顶面支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斜坡面浇筑砼的方法大约有两种,即斜面砼摊铺机摊铺和人工直接摊铺。斜面砼摊铺机设备庞大,造价昂贵,施工工艺复杂,一般小工程难以使用,人工直接摊铺的砼由于在斜面上振捣后砼塌落,再摊铺,再振捣,再塌落,所以存在密实度差,表面平整度差等特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其采用整体拼装结构,浇筑平整度高,厚度均匀,能够降低施工难度。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包括下拼装板、上拼装板、圈梁支撑框;所述下拼装板由多个拼装在圈梁支撑框内的下模板单元组成;每个下模板单元的底部均安装有垫扣,所述的垫扣的底部为球形凹面,球形凹面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所述上拼装板由多个单元面模拼装组成;所述圈梁支撑框由矩形底框和垂直围绕矩形底框的四个侧模板固定而成;所述矩形底框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有长条形砌槽;圈梁支撑框的四个角上端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上拼装板上端均固定有调节块;每个调节块上均垂直固定有拉力螺杆;每个调节块与对应同侧的固定块均通过拉力螺杆连接;上拼装板的四周边缘与圈梁支撑框的四个侧模板滑动密封配合。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的圈梁支撑框的四个侧模板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均开有长条形泄压槽;每个长条形泄压槽内均嵌接配合有封装板。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的上拼装板的顶面中部预留有矩形模板缺口 ;矩形模板缺口嵌接配合有盖板。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的在矩形模板缺口至上拼装板四周边缘之间,上拼装板的上端面至少安装有四个加强筋。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传统的双模支撑体系相比,本技术方案中,下模板单元与单元面模不是直接通过拉杆连接的,而是通过圈梁支撑框实现过渡连接的,这样大幅减少了混凝土屋面板的贯穿空洞,能够提高防渗能力和结构强度。另外,本技术方案中,圈梁支撑框能够根据斜屋面的图纸预先进行设计构架,其预留的长条形砌槽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能够使先浇筑的混凝土与墙体融为一体,这样能够增加斜屋面的强度,减少模板切割损耗。上拼装板与侧模板滑动密封连接,当浇筑混凝土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改变上拼装板与下拼装板的距离,增大混凝土排入量,减小混凝土的排入时间,提高浇筑质量。更重要的是,在混凝土倒入后,可以通过整体调节上拼装板的高度调整混凝土的厚度;在振捣商砼的过程中,长条形泄压槽能够起到排气、导流、检测密实度的作用,振捣结束后,嵌接上封装板,侧模板就能起到封模的功能。
[0009]2从矩形模板缺口处可以灌注商砼,这样商砼的分布速度比在斜屋面顶部速度更快,分布面更大,配合上拼装板加压,能够提高密实度。另外,使用板式振动器直接在缺口处振捣,能够加速混凝土的散布,提高散布速度。
[0010]3、加强筋能够将所有单元面模固定成一个整体,在施加垂直与斜屋面方向的力时,其支撑能力更强,振捣过程中形变的量更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不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个方向示意图;
图4为垫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下拼装板;2、上拼装板;3、圈梁支撑框;4、下模板单元;5、垫扣;6、球形凹面;7、凹槽;8、单元面模;9、矩形底框;10、侧模板;11、长条形砌槽;12、固定块;13、调节块;14、拉力螺杆;15、长条形泄压槽;16、封装板;17、矩形模板缺口; 18、盖板;19、加强筋;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如图1-4所示,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包括下拼装板1、上拼装板2、圈梁支撑框3;所述下拼装板I由多个拼装在圈梁支撑框2内的下模板单元4组成;每个下模板单元4的底部均安装有垫扣5,所述的垫扣5的底部为球形凹面6,球形凹面6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7;所述上拼装板2由多个单元面模8拼装组成;所述圈梁支撑框3由矩形底框9和垂直围绕矩形底框9的四个侧模板10固定而成;所述矩形底框9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有长条形砌槽11;圈梁支撑框3的四个角上端均固定有固定块12;所述上拼装板2上端均固定有调节块13;每个调节块13上均垂直固定有拉力螺杆14;每个调节块13与对应同侧的固定块12均通过拉力螺杆14连接;上拼装板2的四周边缘与圈梁支撑框3的四个侧模板10滑动密封配合;圈梁支撑框3的四个侧模板10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均开有长条形泄压槽15;每个长条形泄压槽15内均嵌接配合有封装板16;上拼装板2的顶面中部预留有矩形模板缺口 17;矩形模板缺口 17嵌接配合有盖板18;在矩形模板缺口 17至上拼装板2四周边缘之间,上拼装板2的上端面至少安装有四个加强筋19。
[0015]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是支模体系中的核心结构一双模密封结构,而所用到的钢管支撑、施工便道等均采用现有技术,在下拼装板I下端直接设置钢管支撑,如图4所述,钢管顶端能够直接插入到垫扣5内,并且能够适应斜屋面的坡度。
[0016]本实施例在施工时,首先根据斜屋面的形状架构圈梁支撑框3,然后将构架好的圈梁支撑框3吊装到对应位置的墙体上,使长条形砌槽11卡入墙体上,这样浇筑好的斜屋面就能够与墙体融为一体,这样其强度要高于装配式的斜屋面。然后拼接下模板单元4在圈梁支撑框3上构成下拼装板,拼接单元面模8构成上拼装板2。在四角的单元面模8上焊接调节块13以及调节螺栓14。调整调节螺栓14的上拉高度,使上拼装板2在初始状态下为最高状态,然后向矩形模板缺口 17内浇筑混凝土,由于下拼装板I与上拼装板2的间距较大,所以混凝土会在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堆积,浇筑完成后,在矩形模板缺口 17处使用板式振动器振捣,打开封装板16,在振捣的过程中,旋转调节螺栓14的螺母20,螺母20的下端与固定块12转动连接;下压上拼装板2,当所有长条形泄压槽15内均开始排出混凝土且屋面板高度达标后停止,最后盖上盖板18。
【主权项】
1.一种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拼装板(I)、上拼装板(2)、圈梁支撑框(3);所述下拼装板(I)由多个拼装在圈梁支撑框(2)内的下模板单元(4)组成;每个下模板单元(4)的底部均安装有垫扣(5),所述的垫扣(5)的底部为球形凹面(6),球形凹面(6)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7);所述上拼装板(2)由多个单元面模(8)拼装组成;所述圈梁支撑框(3)由矩形底框(9)和垂直围绕矩形底框(9)的四个侧模板(10)固定而成;所述矩形底框(9)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有长条形砌槽(11);圈梁支撑框(3)的四个角上端均固定有固定块(12);所述上拼装板(2)上端均固定有调节块(13);每个调节块(13)上均垂直固定有拉力螺杆(14);每个调节块(13)与对应同侧的固定块(12)均通过拉力螺杆(14)连接;上拼装板(2)的四周边缘与圈梁支撑框(3)的四个侧模板(10)滑动密封配合;圈梁支撑框(3)的四个侧模板(10)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均开有长条形泄压槽(15);每个长条形泄压槽(15)内均嵌接配合有封装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拼装板(2)的顶面中部预留有矩形模板缺口( 17);矩形模板缺口( 17)嵌接配合有盖板(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模板缺口(17)至上拼装板(2)四周边缘之间,上拼装板(2)的上端面至少安装有四个加强筋(19)。
【文档编号】E04G11/38GK106088583SQ20161065562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2日 公开号201610655628.4, CN 106088583 A, CN 106088583A, CN 201610655628, CN-A-106088583, CN106088583 A, CN106088583A, CN201610655628, CN201610655628.4
【发明人】孟红琳
【申请人】孟红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