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298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包括表层、背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和所述背层之间的芯层;所述表层与所述芯层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一表层,所述背层和所述芯层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二表层。具有结构稳定、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
【背景技术】
[0002]实木多层复合地板是目前地板市场主流的环保型产品,其形式多样、结构种类丰富,其环保体现在增加了珍贵硬阔叶木材的利用率、甚至包括速生材的利用率上,尤其以指接板作为芯板的框架式复合地板,利用了木质地板或其他木制品加工后的废料制作。且框架式复合地板通过其多层和纵横交错的组坯方式,各层间制约、厚度方向上对称布置,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如专利200620139748.0中公开了一种实木复合地板,具有五层结构,木片层的第一层、直接集成材的第三层、木质材料的第五层的木质材料的纹理排列方向一致,单板层的第二层、单板层的第四层的木质材料的纹理排列方向与一、三、五层相交叉。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结构的排布实现产品的稳定:指接集成材结构稳定,然而美观性不足,如果在直接集成材表面直接贴装饰表皮,由于指接集成材各组成窄料的尺寸变化各不相同,而在使用过程中装饰表皮产生凹凸不平的质量问题,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引入了单板层的第二层的结构,克服了上述问题;而装饰表皮、单板层的第二层和指接集成材的稳定性能不同,在环境中产生的尺寸变化不同,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引入了单板层的第四层和木质材料的第五层的结构,同时引入二、四层的纹理排列方向与一、三、五相交叉的叠放方式,使所有的材料在厚度上对称设置,实现了产品的整体稳定。然而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指接集成材的制备多采用具有一定规整形状的小料或整料重新开料获得,而在使用木质产品边角余料和废料时,需要面对严重不规则材料的重新定厚、定宽和定长,费工费时,不仅没有起到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的效果,还损失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生产效率高的实木多层框架地板。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包括表层、背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和所述背层之间的芯层,所述表层与所述芯层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一表层,所述背层和所述芯层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二表层。
[000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框架第一表层和框架第二表层的设置,向所述表层和所述背层提供了平整的设置面,使得表层木材与背层木材与芯层材料可充分且平整的黏贴结合,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因为芯层材料产生表面不平整而使表层木材产生表面不平整。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芯层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固定连接的对称设置的第一框架侧杆和第二框架侧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和所述第一框架侧杆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厚度与所述框架侧杆相等的多个强度件单体。
[000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之间通过所述框架侧杆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侧杆对称设置,与所述框架第一和第二表层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框架侧杆等厚的所述强度件单体,以支撑所述框架第一和第二表层向所述表层和所述背层提供的设置面、并提高设置面的强度。其二,容置空间内设置的强度件单体与所述框架侧杆等厚且不局限其结合形式,因此,在原材料的处理过程中,仅需对木材的边角余料进行定厚处理即可,其后可通过对长度和宽度的筛选进行有限的分组,通过组合填充所述容置空间,因而简化了芯层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框架侧杆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是指接接长材,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通过胶黏剂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连接、并形成指接结构的芯材。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芯层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侧杆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的第三框架侧杆和第四框架侧杆。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通过相互抵靠组成、并通过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至所述第四框架侧杆抵靠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至所述第四框架侧杆和所述框架第一表面和所述框架第二表面形成的空间中。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指接材芯材通过胶黏剂与所述框架侧杆固定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芯层强度件单体通过胶黏剂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固定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表层的厚度为0.6?6m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6?15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的厚度为I?3mm;所述表层和所述背层为同一树种材料。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为同一树种旋切木材板材。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表层的厚度为1.2?6mm,所述背层的厚度为0.6?2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强度件单体相垂直;所述表层和所述背层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与所述强度件单体相同。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稳定性好、产品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不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芯层拆解不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芯层不意图;
[0021 ]图中:1-表层,2-背层,3-芯层,4-框架第一表层,5-框架第二表层,6a_第一框架侧杆,6b_第二框架侧杆,6c_第三框架侧杆,6d_第四框架侧杆,7-强度件单体,8-芯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4]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包括表层1、背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之间的芯层3,所述表层I与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一表层4,所述背层2和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二表层5。所述芯层3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的首尾连接呈矩形的第一框架侧杆6a和第二框架侧杆6b、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和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6b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厚度与所述框架侧杆6相等的多个强度件单体7。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和指接齿结构在长度方向连接接长并在宽度方向通过胶黏剂连接拼宽,形成指接结构的芯材8;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至所述第四框架侧杆6d是由多个强度件单体7在长度方向拼接形成;所述芯材8通过胶黏剂与所述框架侧杆6固定连接。所述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
[0025]所述表层I的厚度为6mm,所述芯层3的厚度为8mm,所述背层2的厚度为I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的厚度为Imm;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为同一树种刨切材料。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垂直;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同。
[0026]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包括表层1、背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之间的芯层3,所述表层I与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一表层4,所述背层2和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二表层5。所述芯层3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的首尾连接呈矩形的第一框架侧杆6a和第二框架侧杆6b和第三框架侧杆6c和第四框架侧杆6d、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和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6b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厚度与所述框架侧杆6相等的多个强度件单体7。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相互抵靠组成、并通过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至第四框架侧杆6d抵靠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至第四框架侧杆6d和所述框架第一表面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面5形成的空间中。所述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
[0027]所述表层I的厚度为3mm,所述芯层3的厚度为12mm,所述背层2的厚度为3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的厚度为2mm;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为同一树种旋切材料。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垂直;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同。
[0028]实施例3:—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包括表层1、背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之间的芯层3,所述表层I与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一表层4,所述背层2和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二表层5。所述芯层3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的首尾连接呈矩形的第一框架侧杆6a和第二框架侧杆6b、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和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6b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厚度与所述框架侧杆6相等的多个强度件单体7。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和指接齿结构在长度方向连接接长并在宽度方向通过胶黏剂连接拼宽,形成指接结构的芯材8;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至第四框架侧杆6d是由多个强度件单体7在长度方向拼接形成;所述芯材8通过胶黏剂与所述框架侧杆6固定连接。所述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
[0029]所述表层I的厚度为0.6mm,所述芯层3的厚度为15mm,所述背层2的厚度为0.6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的厚度为3mm;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为同一树种旋切材料。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垂直;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同。
【主权项】
1.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包括表层(I)、背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之间的芯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I)与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一表层(4),所述背层(2)和所述芯层(3)之间还设置有框架第二表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3)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的对称设置的第一框架侧杆(6a)和第二框架侧杆(6b)、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和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6b)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厚度与所述框架侧杆(6)相等的多个强度件单体(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6b)是指接接长材,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连接、并形成指接结构的芯材(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3)还包括对称设置的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和所述第二框架侧杆(6b)的第三框架侧杆(6c)和第四框架侧杆(6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多个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相互抵靠组成、并通过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至所述第四框架侧杆(6d)抵靠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侧杆(6a)至所述第四框架侧杆(6d)和所述框架第一表面(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面(5)形成的空间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8)通过胶黏剂与所述框架侧杆(6 )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强度件单体(7)通过胶黏剂将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I)的厚度为0.6?6mm,所述芯层(3)的厚度为6?15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的厚度为I?3mm;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2)为同一树种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为同一树种旋切木材板材。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木多层框架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I)的厚度为.1.2?6mm,所述背层(2)的厚度为0.6?2mm;所述框架第一表层(4)和所述框架第二表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垂直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垂直;所述表层(I)和所述背层(5)在设置时其木材纹理方向与所述强度件单体(7)相同。
【文档编号】E04F15/04GK205558186SQ20162023090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蒋正东, 施雪英
【申请人】湖州南浔森可优木制品加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