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底缝隙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655阅读:20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底缝隙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门底缝隙密封装置。
目前各种楼屋的门具有各种各样的型式,无论它们制作得多么精巧,但与相应的门框配合使用时总会存在一定的缝隙;由于缝隙的存在,风和灰尘就容易通过缝隙侵入室内,造成室内积尘而影响室内环境的清洁,而且在寒冷天气使室内的保温性大大降低。虽然可以通过在门框的四周加设嵌条来挡风和灰尘,但是与门底相对的门槛条的设置容易使进出的人绊倒而发生伤害危险,因此为了安全起见通常并不设置门槛。这样门底就会存在一定的缝隙。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门底缝隙的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包括一安装在门上的门封框,它具有一顶壁和一对从所述顶壁垂直伸出的相隔一定间距的相对侧壁,以形成具有开口下端的内腔;一间隙容置在所述内腔内的密封支承座,它具有与所述门封框侧壁相平行的二相对支承壁,它们分别形成上开口槽和下密封嵌槽;一位于所述密封条支承座上方与它平行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伸缩杆,伸缩杆由右螺纹端和光杆部分组成,近光杆部分的中央处套设一对间隔相对的轴套;一顶杆,与穿设在门封框侧壁上的销柱可枢转连接和具有二杠杆臂,其中一臂端套设在伸缩杆的二轴套中间;二拉簧,位于所述左右轴套的二侧,其每一根的两端分别通过销柱与伸缩杆和密封支承座相连接;一通过螺纹与所述右螺纹端连接的顶轮;嵌设在密封支承座的上开口槽并支承在支承壁上的顶块和在顶块两侧的搭脚,顶块与顶杆相对接触,搭脚靠设在穿设于门封框侧壁上的销柱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基于连杆机构的原理,因此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密封条与地面的充分接触,从而实现理想的密封效果;同时安装方便,可适用不同安装型式较小的缝隙密封装置可以装配在例如40毫米厚的门体底部,也可以直接安装在门的内侧或外侧表面以减少装配成本和工时;这种缝隙密封装置也便于在不改变现有的门体的情况下通过方便地加装缝隙密封装置有效地将普通门改装成密封门。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洁净要求高的工业应用领域以及高品位的家庭装修领域。
下面将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目的、特点和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顶轮未被推动时装置未密封工作的状态;图2是
图1实施例当顶轮被推动时装置密封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
图1实施例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安装在门体底部的组合示意图;图4和5是
图1实施例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安装在门的内外侧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沿
图1中A-A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包括一安装在门15的底部(如图3所示)或者内、外侧(如图4和5所示)上的门封框3,如图6所示,门封框3具有一顶壁16和一对从顶壁16垂直伸出的相隔一定间距的相对侧壁17、18,它们形成具有开口下端19的内腔20;一间隙容置在所述内腔20内的密封支承座21,它具有与所述门封框3的侧壁17、18相平行的二相对支承壁22、23,它们分别形成上开口槽24和下密封嵌槽25;一位于所述密封条支承座21上方与它平行设置在所述内腔20内的伸缩杆6,伸缩杆由右螺纹端26和光杆部分27组成,光杆部分27的近中央处套设一对间隔相对的轴套7、7’;一顶杆8,具有互相垂直的杠杆臂28、29,二杠杆臂的相交处与穿设在门封框3侧壁17、18上的销柱1可枢转连接,臂28的杆端套设在伸缩杆6的二轴套7、7’之间;左右拉簧5、5’,位于所述左右轴套7、7’的二侧,每一根拉簧的两端分别通过销柱与伸缩杆6和密封支承座21相连接;一通过螺纹与所述右螺纹端26连接的顶轮11,螺纹端上还设有可调顶块12用于调整顶轮11的进出,为了便于顶触,在顶轮的露出门封框右端的外周上固定设置一销柱10;嵌设在密封支承座21的上开口槽24内并支承在支承壁22、23上的顶块14和在顶块两侧的搭脚2、2’,顶块14与顶杆8的杠杆臂29相对接触,搭脚是一直角架,直角架的直立壁靠设在穿设于门封框侧壁17、18上的销柱1上;以及嵌设在密封嵌槽25中的密封条13,密封条形成有二平行相对的密封边31、32。所述的销柱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铆钉,门封框3与门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如图2所示,当设置在门封框左端的顶轮11随门15进行关闭运动而触及固定接触件30被推动而移动至最大行程时,与顶轮11连接的伸缩杆6便通过右轴套7’推动顶杆8的臂28使顶杆8绕销柱1逆时针枢转而通过臂29将顶块14向下顶下,从而使密封支承座21连同密封条25下行,直至密封条25的密封边31、32完全封闭门与基底地面间的间隙;如
图1所示,当门15开启运动而使顶轮11脱离接触件30时,二拉簧5、5’作用伸缩杆6向右回复运动,使顶杆8顺时针枢转以使密封支承座21连同密封条13向上回复移动而释放间隙,确保门15可自由开启。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基于连杆机构的原理,因此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密封条与地面的充分接触,从而实现理想的密封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安装在门上的门封框,它具有一顶壁和一对从所述顶壁垂直伸出的相隔一定间距的相对侧壁,以形成具有开口下端的内腔;一间隙容置在所述内腔内的密封支承座,它具有与所述门封框侧壁相平行的二相对支承壁,它们分别形成上开口槽和下密封嵌槽;一位于所述密封条支承座上方与它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内腔内的伸缩杆,伸缩杆由右螺纹端和光杆部分组成,光杆部分的近中央处套设有一对间隔相对的轴套;一顶杆,与穿设在门封框侧壁上的销柱可枢转连接和具有二杠杆臂,其中一臂端套设在伸缩杆的二轴套中间;二拉簧,位于所述左右轴套的二侧,其每一根的两端分别通过销柱与伸缩杆和密封支承座相连接;一通过螺纹与所述右螺纹端连接的顶轮;嵌设在密封支承座的上开口槽内并支承在支承壁上的顶块和在顶块两侧的搭脚,顶块与顶杆相对接触,搭脚靠设在穿设于门封框侧壁上的销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的二杠杆臂互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脚是一由水平臂和直立壁组成的直角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轮的露出门封框的外周上固设有销柱。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条具有二相对的密封边。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的右螺纹端上设有用于调整顶轮进出的可调顶块。
7.如权利要求1、2或4之任一项所述的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柱为铆钉。
专利摘要一种门底缝隙密封装置包括:门封框;容置在门封框内腔内的密封支承座;中央处套设有一对间隔相对的轴套的伸缩杆;可枢转的顶杆,其一臂端套设在伸缩杆的二轴套中间;位于左右轴套二侧的二拉簧,其两端分别与伸缩杆和密封支承座相连接;与伸缩杆右端连接的顶轮;嵌设在密封支承座的上开口槽内并支承在支承壁上的顶块和在顶块两侧的搭脚,顶块与顶杆相对接触,搭脚靠设在穿设于门封框侧壁上的销柱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密封可靠,安装方便,适用性强。
文档编号E06B7/18GK2437831SQ00218000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3日
发明者周仁宏, 杨慎华 申请人:上海新士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