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33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锁,特别是一种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
目前自行车广泛使用的锁具有两种一种是弹簧复位环型锁,另一种是U型插销锁。这两种锁闭锁时,都需要使用钥匙,往往造成用户忘记启下钥匙而使自行车被盗;开启锁后,也不能让用户即刻将钥匙启下收好,容易造成用户将钥匙挂在锁上或丢失造成自行车被盗。而且这两种锁操作比较麻烦,特别是U型插销锁,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闭锁更加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两种锁的不足,提供一种钥匙与锁分离后方可开启和停车即锁的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环型外壳、固定在环型外壳上的锁总成和环型锁舌,环型锁舌一端与固定在环型外壳右下端的复位拉簧的一端连结。在环型锁总成上绞连了一个总成小齿钩;在环型锁舌的前端增设了锁舌前齿钩,总成小齿钩可与锁舌前齿钩相啮合,使钥匙与锁必须分离方可开启。在环型锁外壳的左端增设了复位拉簧,复位拉簧一端固定在环型外壳的左侧顶端,另一端通过联动钩与联动拉线连结,联动拉线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自行车脚架连结,联动钩可与环型锁舌凹齿相啮合。自行车脚架落下时,可通过弹簧带动联动拉线和联动钩向下移动,使联动钩与环型锁舌凹齿相啮合,因此也带动环型锁舌向左下滑动,直至总成锁舌与环型锁舌后齿钩相啮合,将锁锁闭,实现停车即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增设了总成小齿钩和锁舌前齿钩的配合结构,使钥匙必须取出与锁分离方可开启;增设了复位拉簧,联动钩及联动拉线,实现了停车即锁,不需用钥匙闭锁的目的。这就防止了用户忘记把钥匙取下而造成自行车被盗。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具体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此时总成锁舌2与锁舌后齿钩6啮合,将环型锁舌10牢牢卡住,环型锁处于闭锁状态。将钥匙插入锁芯内,钥匙将总成小齿钩3压下,顺时针将钥匙转动90°,总成锁舌2向上弹起与锁舌后齿钩6分离。环型锁舌4与总成小齿钩3啮合,环型锁处于半开状态。将钥匙恢复到原位,由于环型锁舌10已移动了一段距离,总成锁舌2无法与锁舌后齿钩啮合,总成锁舌2失去闭锁作用。启出钥匙,总成小齿钩3向上弹起与锁舌前齿钩4脱离,复位拉簧5即拉动环型锁舌5向右滑动,直至复位拉簧5完全复位,环型锁才完全打开,如图2。自行车停住,脚架落下时即通过弹簧带动联动拉线14和联动钩13向下移动,使联动钩13与环型锁舌凹齿12啮合,并带动环锁舌10向左下滑动,直到总成锁舌2与环型锁舌后齿钩6啮合,将环型锁舌卡住,环型锁即闭锁。
为了防止自行车脚架和联动拉线14因故损坏而使自行车不能闭锁,本实用新型同时在环型锁舌凹齿12处铆结了手动拉线15,可手动上锁。如图2,环锁处于开启状态。用手拉动手动拉线15,环型锁舌10即向左下方滑动,直到总成锁舌2与锁舌后齿钩6啮合,锁即关闭,如
图1。手动拉线闭锁和联动拉线自动闭锁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本实用新型还在环型锁的上部增设了一个止锁开关7。顺时针扭动止锁开关7,止锁开关拨舌9即将联动钩13拨开,使其不能与环型锁舌凹齿12啮合,脚架落下时,联动钩13不能带动环型锁舌10滑动,使车停住后锁不闭上。这可以为用户暂时停车而有意不上锁提供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它具有一个环型外壳(8)、固定在环型外壳(8)上的锁总成(1)和环型锁舌(10),环型锁舌(10)一端与固定在环型外壳(8)右下端的复位拉簧(5)的一端连结,其特征是在环型锁总成(1)上绞连了一个总成小齿钩(3),在环型锁舌(10)的前端增设了锁舌前齿钩(4),总成小齿钩(3)可与锁舌前齿(4)相啮合;在环型外壳(8)的左端增设了复位拉簧(11),复位拉簧(11)一端固定在环型外壳(8)的左侧顶端,另一端通过联动钩(3)与联动拉线(14)连结,联动钩(13)可与环型锁舌凹齿(12)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其特征是在环型锁舌凹齿(12)处铆结了一根手动拉线(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其特征是在环型外壳(8)的左侧上部上绞连了一个止锁开关(7),止锁开关(7)通过轴连接了一个拨舌(9),拨舌(9)可紧贴联动钩(13)的右侧。
专利摘要方便型自行车防盗锁,它具有一个环型外壳、固定在外壳上的锁总成和环型锁舌,在环型锁总成上增设了总成小齿钩,在环型锁舌上增加了锁舌前齿钩,使钥匙与锁分离方可开启。同时,在环型锁左侧增设了复位拉簧、联动钩和联动拉线,使自行车闭锁时不需用钥匙,脚架落下即闭锁。防止因忘记取下车钥匙而造成自行车被盗。
文档编号E05B71/00GK2415108SQ0022936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8日
发明者蔡振舟, 张义 申请人:蔡振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