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记忆功能的机械式头枕拉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42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记忆功能的机械式头枕拉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记忆功能的机械式头枕拉入装置。
在双门车辆中,只有将驾驶员靠背或驾驶室乘客靠背,或整个座位向前翻转才能进入后面的那些座位。要是该头枕处于较高的位置上,就可能与车顶或车辆的遮阳板发生碰撞。对一些具有从一端到另一端装载功能的车辆,其后座靠背是向前可翻转的,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时那些头枕也可能碰撞车顶。
已知的是,为了将靠背或整个座位的翻转运动转换为头枕的拉入运动,一般是用绳索传动装置,特别是用软套管钢丝索将靠背的调节力转换为作用在那些头枕杆件上的拉力。已知的还有,一旦将靠背翻回使软套管钢丝索卸载,头枕就自动地重新伸出。该动作是利用一与头枕杆件相啮合的弹簧来实现的。最后还已知的是,此时使用所谓记忆功能,即可使头枕回复到将其拉入到原来相同的位置。由于这类拉入装置的相互共同作用部件必然有一定的公差,对于已知的头枕拉入装置,这样来设置进入原始位置的回程也就难于确实使头枕杆件的相应凹槽达到闭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械式头枕拉入装置,此时使头枕在拉入后能可靠地返回到原始的凹槽位置上。此外该头枕应能例如用手工操作传统的系统向上拉出或是可经由控制一控制件将其推入。
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些特征来达到。
对本发明来说,就如已知的那样设有一活动支承的闭锁件,该闭锁件可顺从地与一头枕杆件上若干止动凹槽中任一个相啮合。在某些没有自动拉入装置的头枕配置中,闭锁件通常被配置在头枕套筒的上部。在某些具有自动拉入装置的头枕中一般将闭锁件配置在座位内或是在头枕套筒的下端,因为闭锁必须由自动拉入装置来松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用手来推入头枕,那就必须通过相应的逆向操作从头枕套筒的头部来控制仍然处于下方的闭锁装置。
在本发明中还设有一桥形件,该桥形件与两个头枕杆件的下端相连接。这方面本来也属于已有技术。该桥形件活动地支承一止动件,该止动件借助于第一个弹簧来预张紧。按本发明设有一长而平行于头枕杆件轴线的可移动控制件,一拉索对其起作用,例如该与座位靠背连接的控制索呈软套管钢丝索或类似件形状。如要控制拉索,此时就将该控制件顶着第二个弹簧向下拉,该弹簧则向上预紧该控制件。控制件的支承是在一配置于靠背内的支架上,因此该支架是“固定的”,因此以后述及固定时就是指“靠背固定”。
该控制件具有一行止动凹槽,此时该行空隙平行于头枕杆件延伸或平行于控制件的轴线。这些止动凹槽的节距等同于头枕杆件上止动凹槽的节距。上述制动件是在止动凹槽的对面,然而只有在后面所述的一定条件下才与这些止动凹槽中的一个相啮合。一方面是对这行止动凹槽,另一方面是对止动凹槽无论如何要这样来配置,当头枕杆件经由啮合闭锁件定位在止动凹槽中一个凹槽时,使该止动件位于两个相邻止动件之间。
该控制件与一固定导向装置共同作用,而且是这样的,在控制件的某个上部位置该止动件与控制件脱开,然而使该控制件从一预定的移动路径对着该止动件移动,因此就和下一个止动凹槽啮合在一起。
最后,在控制件上设有一开锁件,该开锁件控制闭锁件,以便在该控制件向下移动时分离头枕杆件。不言而喻的是,要想拉入头枕时必须解除对头枕杆件的闭锁。
由上面描述可知,将一拉力施加到绳索传动装置时虽然使该控制件移动,首先还设有发生桥形件移动和将头枕拉入。控制件的向下运动导致桥形件内的止动件先按一定的控制件移动路径和最接近的上止动凹槽啮合在一起。如这时该控制件继续向下移动,这样也就携带该桥形件,而且与此同时该头枕直至其达到与靠背的上侧相贴合。如再将靠背翻回,以便该绳索传动装置卸载,第二弹簧就可再次使控制件而且是为了头枕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移动至导向装置使相应的止动凹槽和止动件脱开。此时产生一定的超程,以可靠地保证使该闭锁件容置位置面对本来被占用的止动凹槽,这样就形成一有效的闭锁。还因而使该超程有改进,按本发明的一布置方案止动凹槽宽于止动件,这样尽管止动件和止动凹槽啮合在一起,只有在该止动凹槽的上壁和止动件的配置侧达到啮合时,由于控制件在其向下移动中才能形成夹紧。
按本发明的一个布置方案,该控制件由两个平行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具有止动凹槽行,并且是和导向装置共同作用的,而第二部分则与绳索传动装置相连接。两个部分之间设有一拉簧,该拉簧将第二部分的运动传给第一部分,此时这些部分通过凸起部是这样共同作用的,在第二部分向上移动时携带第一部分。该开锁件是与第二部分相连接的。
对于上述结构,在控制件向下移动时而且为了控制桥形件是通过该拉簧来实施,该拉簧是与第二部分相连接的,对它而言该拉索对第二部分起作用。该拉簧在这种情况下不起作用,分离拉入机械装置时就对所推入的头枕造成损害。在桥形件提前碰到终端凸起部时使该拉簧伸长,因而吸收作用力。
按本发明另一布置方案,该控制件具有一齿轮轮齿,一可转动支承的扇形齿轮与该齿轮轮齿共同作用。该拉索对该扇形齿轮作用。按这种方式可以得到绳索传动装置路程的传动比。例如绳索传动装置的路程可以微小于头枕的移动路程。
可以设想各种不同的结构方案,靠背内的控制件例如可在一支承板或类似件上导向。按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设成使导向装置由一导槽或一切口组成,该导槽/切口在上部范围具有一由止动件向前弯曲的导向部分,此外可是基本上呈直线而且其走向平行于控制件的纵向延伸。控制件上设有一随动部分,该部分则与导槽或切口共同作用。为了避免控制件发生不必要的翻转,最好设置两个这种导槽或切口各有一控制件的凸轮随动件。
为减少开锁件的长度,按本发明的一个布置方案可以将其设成安装在控制件上,当其将闭锁件开锁后移动一段规定的路程时,才使其和控制件脱开。
作为该控制件的回位弹簧最好设一双重卷簧,该卷簧则以均匀力来移动该控制件。
下面借助于一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表示一按本发明的头枕拉入装置示意性前视图。
图2表示一通过按图1图示沿剖面线2-2的剖面图。
图3至10表示控制件对一止动件的不同控制位置。
图1中对靠背12示有一头枕10,例如该靠背是在一辆双门汽车的前座上。该靠背12可向前翻转,使人能进入车的后座。一绳索传动装置与翻转机构相连接,在向前翻转该靠背时就控制该装置。该绳索传动装置用14来表示。该绳索传动装置与靠背翻转机构的连接未示出。这些是本来已知的。
该头枕10具有两个杆件16,18,这些杆件均被容置在靠背12内未示出的头枕套筒中。图1中仅示出一套筒头20,该套筒头导向一滑动部件22,该滑动部件就它而言控制靠背12内一回行杠杆24,该回行杠杆则在下端耦接一闭锁件26。该闭锁件26通过一止动弹簧28与头枕杆件16的止动凹槽30共同作用。这样的一种机构本来是已知的。头枕杆件16,18的下端以适当的方式与一横向延伸的桥形件32相连接。为此该桥形件32具有相应的插座34,35。例如由图2可见,该桥形件32由一底座板36来导向,该底座板则被固定地嵌入到靠背12内。该底座板36还导向一控制件38,该控制件则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一凹槽杆40和一齿条42。该凹槽杆40具有一行止动凹槽44,这些止动凹槽沿该凹槽杆40的纵向延伸,大致平行于头枕杆件16,18,其中这些止动凹槽44的节距相当于头枕杆件16的止动凹槽30节距。该凹槽杆40分别在上下方各有一销状随动件44a或46,该随动件是在支承板的一切口48或50内导向。切口48或50在上部范围内具有一弯曲状部分52或56。一拉簧58在下方对齿条42作用,而在上方则对凹槽杆40作用。该凹槽杆40具有一上侧凸出部60,而该齿条42则有一上侧凸出部62。该凸出部60位于凸出部62的上面,这样在该齿条42向上移动时就使该凹槽杆40一起向上移动。
一双重卷簧64在66处对该齿条42作用,因而使齿条42向上具有预应力。
桥形件32内支承一止动件68,该止动件沿该止动凹槽44行方向是由一弹簧70来预紧的。该齿条42的齿轮轮齿与一图1中示意表示的扇形齿轮72共同作用,软套管钢丝索的索在74处对该扇形齿轮作用。如果该扇形齿轮42因而逆时针方向偏转,则使该齿条42向下移动。
支架或支承板上一止挡76限制桥形件32的向下路程。齿条上一止挡78在用手向下推动桥形件时限止桥形件32的路程。此时所得到的位置相当于官方对头枕规定的最低位置。
和该齿条42耦接的是一开锁件82,该开锁件具有一斜坡84,该斜坡与一未示出的闭锁件26斜坡共同作用。因此在该齿条42向下移动时使该闭锁件26开锁。一止凸缘80可以和一固定止挡共同作用以照料开锁件82和齿条42的脱开,这样在一定的路程中齿条42向下移动时,该开锁件就不再移动。先将齿条42稍微抬起再重新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耦接。对于作用在后面加以描述,虽然这方面并不重要。
人们从图1和图3可知,其中后者展示止动件68对凹槽杆40的位置,该止动件68虽则突出于桥形件32内空隙,但与凹槽杆40却是脱开的。如果此时通过拉索14上的拉力并且转动扇形齿轮72使该齿条42顶着卷簧64向下移动,则该齿条42就通过拉簧58还有凹槽杆40一起移动。在图4至9所示的这种向下移动中暂时还设有发生桥形件32因而是头枕杆件16,18一起移动。相反地如果通过该凹槽杆40缓慢的侧向移动先用位于这些止动凹槽间的部分顶着弹簧70向内挤压该止动件68(图4至6),直至随动件44a到达切口48的直线部分为止。该止动件68从而可以啮合到各个最接近的上止动凹槽中。因为止动凹槽44的宽度大于止动件68的宽度,经过一段持续的移动路程直至发生桥形件32一起移动为止,就如从图7和8综合示出的那样。因此首先从按图8的位置开始进行拉入头枕,直至头枕10的凸起部靠地靠背12的上侧。此时卷簧64则相应地被张紧。
如果此时该软套管钢丝索由于靠背已被重新翻回到原始状态而卸载,则通过卷簧64可使齿条42向上移动。这一移动通过所述凸出部60,62,还有凹槽杆40一起向上进行,直至该随动件44a进到切口48的弯曲部分52,从而使该止动件68与该止动凹槽44脱开。
鉴于所述作用原理回程稍大于桥形件32的向下行程,这样就可靠地保证使闭锁件26的止动弹簧28与所配置的止动凹槽30达到啮合。从所述作用原理中还可以看出,回程发生在头枕的那个高度上,由此还形成了拉入作用。这一点由止动凹槽44的节距产生,即该节距相当于止动凹槽30的节距。
最后还可得知,可以用手工操作以惯用方式使头枕向下或向上移动。提升头枕10只要用一点力向上将其拉出,从而使止动件68从所配置的止动凹槽滑入最接近的止动凹槽中。鉴于必须控制该滑动部件22的向下移动,该止动弹簧28因此要和所配置的止动凹槽脱开。
权利要求
1.具有记忆功能的机械式头枕拉入装置,该装置具有一活动支承的闭锁件(26),该闭锁件可顺从地与一头枕杆件(16)上若干止动凹槽(30)中任一个相啮合;一桥形件(32),该桥形件可与两个头枕杆件(16,18)的端部相连接,而且其内活动地支承一通过第一个弹簧(70)预紧的止动件(68);一长形、平行于头枕杆件(16,18)轴线可移动的控制件(38),其上作用一控制索(14),该控制索在控制该控制件(38)时顶着第二个弹簧向下拉伸,该第二弹簧则向上预紧该控制件(38);一行止动凹槽设在该止动件(68)的长形控制件(38)上,该行止动凹槽沿控制件(38)的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一节距,该节距相当于止动凹槽(30)的节距,其中该止动件(68)位于两个相邻止动凹槽(44)之间,此时闭锁件(26)则是与上止动凹槽(30)相啮合的;一固定导向装置(48),该导向装置与控制件(38)这样来共同作用,在该控制件(38)的一上部位置使该止动件(68)与该控制件(38)是脱开的,但从一段规定的移动路程起使该控制件(38)对着该止动件(68)移动,从而使其嵌入其后最接近的上止动凹槽(44)中和一与控制件(38)相连接的开锁件(82),该开锁件控制该闭锁件(26),以在该控制件(38)向下移动时脱开头枕杆件(16)。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此时该控制件(38)由两个大致平行的部分(40,42)组成,其中第一部分(40)具有止动凹槽(44)行,并与导向装置(48)共同作用,而第二部分(42)则与拉索(14)相连接,此时还在两个部分(40,42)之间设置一拉簧(58),该拉簧将第二部分(42)向下移动传给第一部分(40),其中两个部分(40,42)通过凸出部(60,62)这样来共同作用,使第二部分(42)在向上移动时将第一部分(40)带走,而且此时该开锁件(82)是与第二部分(42)相连接的。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此时该控制件(38)具有一齿轮轮齿,而拉索(40)则作用在一扇形齿轮(72)上,该扇形齿轮是可转动地支承的,并与该齿轮轮齿共同作用。
4.按权利要求1至3其中一项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此时设有该桥形件(32)的一固定终端止挡(76)。
5.按权利要求1至4其中一项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件(38)上设有该桥形件(32)的一止挡(78)。
6.按权利要求1至5其中一项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凹槽(44)的宽度大于止动件(68)的宽度。
7.按权利要求1至6其中一项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向装置(48)由一导槽或一切口组成,该导槽/切口在上部范围具有一由止动件(68)向前弯曲的导向部分(52),此外可是基本上呈直线,而且平行于该控制件(38)的纵向延伸,控制件(38)上还设有一随动部分(44a,46),该随动部分嵌入到导槽或切口中。
8.按权利要求1至7其中一项所述的头枕拉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开锁件(82)在控制件(38)上的高度是这样设置的,使开锁件(82)和控制件(38)脱开,此时开锁件在脱开闭锁件(26)已经过一段规定的路程。
全文摘要
具有记忆功能的机械式头枕拉入装置,它具有:一活动支承的闭锁件与一头枕杆件上若干止动凹槽中任一个啮合;一桥形件与两个头枕杆件的端部连接,其内活动地支承一通过第一个弹簧预紧的止动件;一控制件上作用一控制锁;一行止动凹槽设在该止动件的长形控制件上;一固定导向装置和一与控制件相连接的开锁件,该开锁件控制该闭锁件,以在该控制件向下移动时脱开头枕杆件。
文档编号A47C7/36GK1323710SQ0110367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0日
发明者克里斯汀·贝克 申请人: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