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44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框,特别是一种特殊断面的型材。
背景技术
窗扇框是各类建筑物常用的构件,早期大都是木、钢结构,现代建筑物对门扇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窗扇框型材,这些型材的断面形状,不仅能使结构刚性好而且轻盈,造型美观,并便于相应附件的安装,而这些角接件的尺寸均较大,增加窗扇框重量和制造成本,同时,在现有铝合金门扇框中,由于其导热性高,不利节能,本申请人曾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其中国专利号为01253698.9,该结构内体容置腔的专有设计和隔热条的应用,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但是,该结构的内体容置设计中,为了适应现有整体角接件的安装,具有曲形内侧面的外侧边、上凸边和侧凸边等结构,使型材结构复杂化、工艺性差,而角接件尺寸也大,通用性差,既使型材总体尺寸加大、重量增加,又使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它能容置门窗通用结构良好的组合式角接件,能使型材的整体尺寸缩小,改善工艺性,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型材内体的下侧边向内延设有内弯折边,内弯折边和内侧边构成内容置腔,下侧边对向容置腔的侧面为一平面,外侧边和上侧边呈直角连接,内、外侧边、上、下侧边、内弯折边和外弯折边构成一可容置组合式角接件的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以特有的角接件容置腔结构,使隔热平开窗扇框材可采用通用性强结构尺寸更小的组合式角接件,不仅可缩小型材的整体尺寸,而且由于结构简化可改善工艺性,降低制品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断面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包括有外体1、隔热条2和内体3,隔热条2分别沿纵向连接外体1和内体3呈一体。。
外体1,是窗扇框临室外一侧的铝合金构件,其外构框可提高外体的刚度,外构框延设有外伸装饰边,装饰边上设有密封槽。
隔热条2是,由尼龙添加25%玻璃纤维制成,其二侧边设置有连接边,连接边的断面形状和内、外体3、1的连接槽断面形状相同。
内体3,是窗扇框临窒内一侧的铝合金构件,内体3由内侧边30、外侧边31、上侧边32和下侧边33构成一容置腔34;内体3的下侧边33对向容置腔34的侧面为一平面,和现有结构的曲形面比较,其结构简化,有利型材制作;下侧边33向内延设有内弯折边331,内弯折边331再和内侧边30连接,内弯折边331和内侧边30构成和容置腔34连通的内容置腔35;下侧边33向外延设有外弯折边332,外弯折边332和外侧边31构成一和容置腔34连通的外容置腔36;外侧边31和上侧边32呈直角连接,和具有上凸边连接现结构比较,结构简化;外侧边31对向容置腔34的侧面为一平面,同样也可简化型材结构;
内体3的内侧边30、外侧边31、上侧边32、下侧边33、内弯折边331和外弯折边332构成一可容置组合式角接件的容置腔34、35、36。由于上述的特有结构设计,使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可配置通用性强(门窗均适宜),可自动化大量生产、尺寸小的组合式角接件,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工艺性好、尺寸重量减小、制品成本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型材由外体、隔热条和内体组成,隔热条分别连接内、外体呈一体,内体的内、外侧边和上、下侧边构成一容置腔,下侧边延设外弯折边构成外容置腔,其特征在于a内体(3)的下侧边(33)向内延设有内弯折边(331),内弯折边(331)和内侧边(30)构成内容置腔(35);b.下侧边(33)对向容置腔(34)的侧面为一平面;c.外侧边(31)和上侧边(32)呈直角连接;d.内、外侧边(30、31)、上、下侧边(32、33)、内弯折边(331)和外弯折边(332)构成一可容置组合式角接件的容置腔(34、35、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其特征是外侧边(31)对向容置腔(34)的侧面为一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隔热平开窗扇框型材,主要解决改善型材整体结构等技术问题,其采用技术方案是,内体下侧边向内延设有内弯折边并和内侧边构成内容置腔,下侧边的侧面为一平面,外侧边和上侧边呈直角连接,内、外侧边、上下侧边、内弯折边和外弯折边构成一可容置组合式角接件的容置腔,适用于各式隔热平开窗扇框。
文档编号E06B3/04GK2742100SQ200420107800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6日
发明者江裕生, 罗克迪 申请人:段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