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倾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20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靠背倾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靠背倾动装置。再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椅子或交通工具用座位的靠背可倾动地与座位连接的靠背倾动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靠背可倾动地连接在座位上的摆动椅子或交通工具用座位,如已揭示在日本专利厅所公开的特开平5-8676号、特开平6-253943号、实开平6-64546号上那样,有使靠背的旋转中心与称作转子点的就座者的股关节轴的侧面看到的点相一致的技术。图7是根据上述以往技术、表示以转子点P2为中心向后方旋转即倾动前后的靠背101和就座者,双点划线所描绘的靠背101及就座者表示后倾后的状态。在该以往技术中,通过使靠背101的旋转中心C与就座者上半身相对于下半身进行弯曲的点即转子点P2一致或设定在转子点P2的附近,而使就座者后背倾倒时的轨迹与靠背101的倾动轨迹大致一致,防止靠背101与就座者后背之间产生滑动,防止衣服出现折皱的现象,减轻对于后背的不舒服感。
但是,如上述以往技术所述,在使靠背101的旋转中心C与转子点P2一致的场合,由于跟随靠背101向背面侧倾动的坐骨结节102以转子点P2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如图7双点划线所示,欲向前方且比座面S101更下方移动,因此,有时坐骨结节102被强力推压到座面S101,对就座者的臀部作用了较强的加压力,对就座者造成不适感。此外,坐骨结节102碰到座面S102、围绕转子点P2的坐骨结节102的旋转受座面S101限制的结果,抑制就座者骨盆向后方的旋转,有可能助长过分的腰椎前弯而使就座者背骨成为弯曲状态、使就座者腰背部增加负担。
另外,为了使倾动后的靠背恢复到初始位置,一般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在该场合,由于需要将靠背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并传递给压缩螺旋弹簧的连杆机构,故机构复杂,零件个数和装配工数较多,使得制造费用等增多。而在较大设定靠背倾动范围的场合,要使用全长较长的压缩螺旋弹簧,还有使机构大型化的问题。为将靠背的旋转位置变化直接用于恢复力的积蓄,虽然也可考虑将棒状扭转弹簧安装在靠背的旋转轴上的方案,但因棒状扭转弹簧需要长度方向的长度,必须在椅子的宽度方向即就座者的肩宽方向获得较大的弹簧设置用空间。此外,压缩螺旋弹簧和棒状扭转弹簧的弹簧常数一般较高,相对于弹簧变形的反力急剧增加。因此,使靠背倾动时的感触有感到又重又硬的倾向。故有负担作用在就座者背上之虞。为了实现靠背倾动时的又轻又软的使用感,也可考虑使用将弹簧常数小的橡胶夹装在同心状圆筒构件与靠背旋转轴之间的扭转弹簧,但此时,必须将橡胶材料烧结在金属制的圆筒构件和旋转轴上一体化,在废弃时,金属材料与橡胶材料极难分开,造成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在倾动时可减轻对就座者臀部和腰背部负担的靠背倾动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靠背倾动装置可容易地应对较大设定靠背倾动范围的要求,且实现靠背倾动时既轻又软的使用感,也可解决将橡胶材料烧结在金属材料上所产生的废弃时的环境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靠背倾动装置,靠背可倾动地连接在座位上,将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以下位置与座位表面一致的位置或座位表面的上方、且在处于初始位置的靠背的表面的纵向中央位于最前方点的前方、并且在比就坐在座位上的就座者转子点更接近座位表面的一侧且更接近靠背表面的一侧。
在上述位置关系中的转子点的位置,是指平均或理想体格的就座者非常自然就座时的位置。该转子点的位置,是如已叙述的以往技术所揭示那样根据人类工程学和统计学等来求得。另外,与以非常自然的姿势就坐的就座者的坐骨结节上的与座面最接近的点称作坐骨结节点。而所谓靠背的初始位置,是指未作用使靠背倾动的负荷的状态的靠背的位置。
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位于比就座者转子点更靠近座面且更靠近靠背面。因此,上述设定的靠背的旋转中心被设定在至坐骨结节点的距离比至转子点的距离短的位置,也就是说,被设定在坐骨结节点的附近或与坐骨结节点一致的位置。因此,跟随靠背倾动而旋转的就座者的坐骨结节不沉向座面的下方,可在座面上自然地使其倾动。由此,可防止集中就座者体重的坐骨结节被强力推压在座面上的情况,并可减轻从座面作用于就座者臀部的面压力。另外,由于坐骨结节在座面上自然倾动,故随着就座者的后背倒下,就座者的骨盆也以坐骨结节点为支点自然向后方旋转。因此,可防止过分的腰椎前弯,即防止就座者的背骨成为过分弯曲的状态,还可减轻对就座者腰背部的负担。
这里,在靠背的旋转中心与坐骨结节点不一致而在坐骨结节点的附近设定靠背的旋转中心的场合,相比于将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在坐骨结节点前方即就座者所朝向的一侧,最好将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定在坐骨结节点后方即就座者的背面侧。若靠背的旋转中心处于坐骨结节点的前方,则在使靠背后倾时,由于坐骨结节欲向座面更下方移动,骨坐骨结节推压在座面上并将加压力作用在就座者的臀部上,但通过将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定在坐骨结节点的后方,在使靠背后倾时坐骨结节欲向座面的上方移动,因此可防止坐骨结节被强力推压在座面上的情况,可减轻对就座者臀部的加压力。
另外,为将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上述的位置,最好用构成靠背旋转中心的转动副将从座位两侧向上方延伸的2个座位侧臂部和从靠背的两侧向前方延伸的2个靠背侧臂部连接。
通过具有滑动副和多个转动副等的连杆机构,可将假想的靠背的旋转轴设定在作为目的的位置。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通过由座位侧臂部和靠背侧臂部的连接来直接确定靠背的旋转中心,则不必在座位与靠背之间设置实现假想旋转轴的复杂的连杆机构,可使靠背倾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化,还可使靠背倾动装置小型化。另外,由于不必确保在座位与靠背之间设置连杆机构用的空间,故可提高座位和靠背设计的自由度,还可将座面设定得较低。
另外,最好在所述的座位侧臂部与靠背侧臂部的连接部分安装反力装置,以针对进行倾动的靠背使该靠背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反力装置。
在该场合,不必确保在座位下方和靠背的后侧等设置反力装置用的空间。由此,可将靠背倾动装置更小型化,可进一步提高座位和靠背设计的自由度,还可将座面设定得更低。
另外,所述的反力装置最好具有一端安装在座位侧臂部上、另一端安装在靠背侧臂部上的涡旋弹簧。
由于涡旋弹簧是通过卷紧而产生弹力的结构,故直接利用靠背相对于座位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可使涡旋弹簧积蓄向将靠背恢复到初始位置的方向的反力。由此,不需要将靠背相对于座位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用的连杆机构,可有利于机构的简单化、零件个数及装配工数的减少进而制造费用的减少。此外。涡旋弹簧因构成同心状的涡旋,故不会像棒状扭转弹簧和扭转螺旋弹簧等那样向轴向突出。因此,可抑制弹簧在反力装置中所占的空间占有率并获得所需弹力。而且,涡旋弹簧不仅紧凑即空间占有率较小,且与压缩螺旋弹簧和棒状扭转弹簧等相比,可变位的范围大。因此,作为紧凑的结构,还可较大地设定靠背的倾动范围。此外,涡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与压缩螺旋弹簧和棒状扭转弹簧等相比较小。换言之,涡旋弹簧其反力的增加相对于变位的增加即靠背倾动角度的增加较小,靠背从倾动开始到结束发生大致一定的反力。因此,在靠背倾动时负担不会作用于就座者的背上,可实现又轻又软的舒适的使用感。而且,不使用橡胶材料就可实现如上所述的又轻又软的靠背感觉,在废弃的场合等,也无将与金属材料等一体化的橡胶材料分开的这种麻烦。
另外,上述涡旋弹簧的涡旋中心侧端部所安装的安装轴的周缘,最好是构成封闭曲线的形状(除了正圆外)。在该场合,可防止涡旋弹簧在卷紧时涡旋弹簧的线材之间紧贴的情况,防止涡旋弹簧的弹力下降,并可防止过负荷作用于涡旋弹簧使其破损的情况。
另外,在座位侧臂部和靠背侧臂部分别设有具有相同外径的圆盘形状的连接部,将这些背侧的连接部与座位侧的连接部嵌合成可相对旋转,且最好在嵌合后的背侧连接部与座位侧连接部的内部空间内藏上述的涡旋弹簧。在该场合,在座位侧臂部与靠背侧臂部的连接部分可收纳反力装置,可获得靠背倾动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及简单化。此外,由于从外部看不到涡旋弹簧的外观,故外观良好,也不会有手或物品被涡旋弹簧夹住的事故。
采用本发明的靠背倾动装置,由于将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定在至坐骨结节点的距离比至转子点的距离短的位置,换言之在坐骨结节点的附近或与坐骨结节点一致的位置,防止就座者的体重所集中的坐骨结节被强力推压在座面上的情况,故可减轻作用于就座者臀部的来自座面的加压力,且可防止就座者的背骨成为过分弯曲的状态,还可减轻对就座者腰背部的负担。此外,由于就座者的骨盆根据靠背的倾动而自然倾动,故相比于使靠背的旋转中心与转子点一致的场合,可稍许增大就座者随靠背倾动的股关节的弯曲角度,可在靠背倾动时给予就座者更大的开放感。相反,即使减小靠背的最大倾斜角度,也可提供在靠背倾动时获得充分开放感的靠背倾动装置,有利于椅子或交通工具用座位的设置空间的缩小化。另外,由于靠背与就座者的后背接触滑动的量也小,故也可获得与防止衣服产生折皱现象等的、与使靠背旋转中心和转子点相一致的场合相同的效果。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靠背倾动装置应用于旋转椅子后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椅子的靠背的立体图。
图3是将靠背侧臂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座位侧臂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组装在座位侧臂部与靠背侧臂部的连接部分的反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以坐骨结节点为中心、后倾前后的靠背及就座者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靠背倾动装置,是表示以转子点为中心、后倾前后的靠背及就座者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1是椅子2是靠背3是座位5是靠背倾动装置6是座位侧臂部6b是座位侧连接部7是靠背侧臂部7b是背侧连接部13是反力装置14是涡旋弹簧C是靠背的旋转中心P1是坐骨结节点P2是转子点S1是座面(座位的表面)S2是靠背面(靠背的表面)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
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的靠背倾动装置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靠背倾动装置5应用于靠背可倾动的办公室用的旋转椅子1的场合进行说明。而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前方是指就座者的正面侧,上方是指铅垂方向的上侧。
在具有可将靠背2倾动地连接在座位3上的靠背倾动装置5的椅子1中,将靠背2的旋转中心C设定在以下的位置,即与座面S1一致的位置或座面S1的上方、且在与就座者的后背接触的靠背2的表面即靠背面S2的纵向中央的位于靠背面S2最前方的点(以下称为靠背点)的前方的位置、而且是在比就坐于座位3的就座者的转子点P2更靠近座面S1且更靠近靠背面S2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与从靠背2的旋转中心C至转子点P2的距离相比,从靠背2的旋转中心C至坐骨结节点P1的距离较短的位置,换言之,是坐骨结节点P1的附近,更具体地说,在比坐骨结节点P1稍后方且稍上方的位置设定靠背2的旋转中心C。不过,如图6所示,也可在从侧面看与坐骨结节点P1一致的位置设定靠背2的旋转中心C。这里,当使靠背2的旋转中心C与结节点P1不一致,而在坐骨结节点P1的附近设定靠背2的旋转中心C时,与将旋转中心C设定在坐骨结节点P1的前方相比,最好像本实施例那样将旋转中心C设定在坐骨结节点P1的后方。若旋转中心C处于坐骨结节点P1的前方,则在使靠背2后倾时,坐骨结节4就欲向座面S1的更下方移动,会将坐骨结节4推压在座面S1上,对就座者的臀部施加加压力,若将旋转中心C设定在坐骨结节点P1的后方,则在使靠背2后倾时,欲使坐骨结节4向座面S1的上方移动,故可防止坐骨结节4被用力地推压到座面S1上,可减轻对就座者臀部的加压力。
这里,如图1所示,坐骨结节点P1与就座者的转子点P2相比更靠近座面S1且更靠近靠背面S2。根据人类工程学和统计等来获得椅子1作为对象的平均的或理想的就座者的转子点P2,同样,平均的或理想的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P1也可根据人类工程学和统计等来获得。例如,在将椅子1投影到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上时,即从椅子1的侧面看,在将与靠背2旋转中心C的轴正交的铅垂线与座位3中央纵截面即座面S1的纵向中央相接的点和旋转中心C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像图1所示那样设为a,将在处于初始位置的靠背2的中央纵截面上位于最前方的点即靠背点和旋转中心C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像图1所示那样设为b,则a最好作成0cm~7cm左右,b最好作成4cm~12cm左右。另外,座面S1和靠背面S2不必是平面,从人类工程学和美观处理的观点等出发,也可采用适当的曲面形状等。例如,本实施例的靠背面S2形成向就座者腰部突出的曲面形状,座面S1如图1中虚线所示那样,与就座者臀部相对的部分形成稍稍凹陷的曲面形状。如此,在座面S1不是平面的场合,在设定靠背2的旋转中心C时,将座面S1的纵向中央线作为基准。因此,靠背2的旋转中心C的假想轴线就与座面S1的纵向中央线交叉,或通过座面S1的纵向中央线的上方。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从座位3两侧分别向座面S1的上方延伸的2个座位侧臂部6、和从靠背2两侧分别向靠背面S2的前方延伸的2个靠背侧臂部7,分别用构成靠背2旋转中心C的转动副来连接。有时也可通过连杆机构将靠背2和座位3连接,在上述的成为靠背2旋转中心C的位置设定假想的旋转轴,使靠背2围绕该假想旋转轴倾动,但通过本实施例如此构成,不必在座位3与靠背2之间设置例如具有滑动副或多个转动副等的复杂的连杆机构,可使椅子1的结构简单化,获得靠背倾动装置5的小型化。由此,可提高椅子1的形状等设计的自由度,还可将座面S1设定得较低。
本实施例的靠背2包括例如形成靠背面S2的靠背本体2a;从背面侧对靠背本体2a进行支承的内壳构件2b;覆盖内壳构件2b背面的背盖2c。各靠背侧臂部7的一端侧一体地设有固定用构件7a,该固定用构件7a通过螺钉紧固固定在靠背2的下部。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通过安装板8用螺栓及螺母将固定用构件7a紧固在内壳构件2b下端的背侧,紧固后,将固定用构件7a覆盖隐藏,并如图所示,背盖2c被安装在内壳构件2b上。图3中的符号9是将靠背侧臂部7的固定用构件7a螺钉紧固在内壳构件2b上用的孔。另外,在背盖2c上一体形成有图示省略的卡止爪,通过将该卡止爪嵌入在设于内壳构件2b的图示省略的孔中,而将背盖2c安装在内壳构件2b上。各靠背侧臂部7在从靠背2下部的左右两侧向左右方向外侧一旦延伸后,向前方且稍稍向下方延伸。在各靠背侧臂部7的前端,一体地设有背侧连接部7b。
另外,本实施例的座位3由例如形成座面S1的座本体3a和对该座本体3a进行支承的座位支承构件3b构成。在座位支承构件3b的下表面安装有可旋转的脚轴10的一端侧,脚轴10的另一端侧安装有具有脚轮11的脚叶片12。座位侧臂部6包括用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座位支承构件3b上的臂部基部6a;用螺钉紧固固定在臂部基部6a上的安装部6c;设成与安装部6c一体的座位侧连接部6b。臂部基部6a在从座位支承构件3b两侧面向左右方向外侧一旦延伸后,向上方且稍稍向后方延伸。在臂部基部6a的各前端,分别通过螺钉紧固而将固定在座位侧连接部6b上的安装部6c予以插入固定。
背侧连接部7b和座位侧连接部6b形成为例如具有相同外径且内部具有空间的圆盘形状,且如图2所示,相互被嵌合成围绕靠背2的旋转中心C可相对旋转。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像图5所示那样,在座位侧臂部6与靠背侧臂部7的连接部分即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装入使倾动的靠背2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反力装置13。在该结构的场合,由于在座位侧臂部6与靠背侧臂部7的连接部分收纳有反力装置13,故不必在座位3的下方和靠背2的背侧等设置反力装置13的设置用空间,可使椅子1的结构更简单化,进一步提高椅子1的形状等设计的自由度,还可将座面S1设定得较低。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力装置13,使用一端安装在座位侧臂部6的座位侧连接部6b上,另一端安装在靠背侧臂部7的背侧连接部7b上的涡旋弹簧14。涡旋弹簧14由于通过卷紧来发生弹力,故可直接利用靠背2相对座位3的圆弧运动所产生的旋转扭矩,使靠背2恢复到初始位置的方向的反力积蓄在涡旋弹簧14中。因此,不需要将靠背2相对座位3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用的连杆机构,有利于机构的简单化、零件个数及装配工数的减少,进而降低制造费用等。还有,由于涡旋弹簧14构成涡旋状,故其不会像棒状扭转弹簧或扭转螺旋弹簧等那样向一方向突出。因此,可抑制空间占有率并获得所需的弹力。而且,涡旋弹簧14不仅紧凑即空间占有率较小,而且与压缩螺旋弹簧或棒状扭转弹簧等相比,可变位的范围也大。因此,作为紧凑的结构,也可将靠背2的倾动范围设定得较大。此外,与压缩螺旋弹簧或棒状扭转弹簧等相比,涡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也小。换言之,涡旋弹簧14的变位的增加即相对于靠背2倾动角度增加的反力增加较小,从靠背2的倾动开始到结束发生大致一定的反力。因此,在靠背2倾动时,不会对就座者的背造成负担,可实现又轻又软的舒适的使用感。而且,由于不使用橡胶材料就可实现如上所述的又轻又软的靠背感觉,故在废弃椅子1的场合等,没有那种将与金属材料等一体化的橡胶予以分开的问题。
涡旋弹簧14是将带状的弹性原材料卷成涡旋形的构件。涡旋弹簧14的两端部形成钩子状,以通过分别钩挂在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上而卡止。下面,把形成于涡旋的中心侧端部的钩子称为内钩14a,把形成于涡旋的外周侧端部的钩子称为外钩14b。内钩14a和外钩14b最好无尖角部分地形成圆形的曲面状因防止应力集中造成破损。涡旋弹簧14的个数、材质、尺寸等,也可适当选择用来获得所需弹力的个数、材质、尺寸等,对于1对座位侧连接部6b和背侧连接部7b,也可装入2个以上的涡旋弹簧14。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涡旋弹簧14的原材料使用硬钢线材,在形成于嵌合后的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内部的空间配置1个涡旋弹簧14。因此,在椅子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合计2个涡旋弹簧14。
如图3及图5所示,背侧连接部7b形成为与座位侧连接部6b相对的面一侧被开放的中空的圆盘状,在背侧连接部7b的内周缘形成有向背侧连接部7b外周缘的内侧凹陷的第1凸部15。第1凸部15形成为将圆的一部分切去后的圆弧状即C形。切去部用作将涡旋弹簧14外侧的端部(外钩14b)予以收容的空间。另外,第1凸部15的一部分向背侧连接部7b内部的中心突出,该突出部分构成旋转限制部16。在背侧连接部7b内部的中心部设有安装轴17,其具有将涡旋弹簧14的内钩14a钩挂的槽17a。
如图4所示,座位侧连接部6b也形成为与背侧连接部7b相对的面一侧被开放的中空的圆盘状,在座位侧连接部6b的内周缘,形成有向座位侧连接部6b外周缘的外侧突出并嵌入背侧连接部7b内的第2凸部18。第2凸部18形成为将圆的一部分切去后的作成圆弧状的C形。通过由该第2凸部18构成的突部嵌合在由背侧连接部7b的第1凸部15及其周围边缘之间所构成的凹陷部中,从而被连接成可旋转。另外,在第2凸部18的内周,如图5所示,与背侧连接部7b的旋转限制部16嵌合的第1限制部19和第2限制部20形成在将旋转限制部16夹持的位置。而在座位侧连接部6b的内周缘,设有将涡旋弹簧14的外钩14b钩挂的弹簧钩挂部21。该弹簧钩挂部21被设成钩挂在弹簧钩挂部21上的外钩14b位于第2凸部18及第1凸部15的中断部分处,例如,与第2限制部20设成一体。另外,在座位侧连接部6b内部的中心部设有可旋转地嵌合安装轴17的孔22。
因此,在将涡旋弹簧14的内钩14a钩挂在安装轴17的槽17a内的同时,将外钩14b钩挂在弹簧钩挂部21上,使第2凸部18与第1凸部15嵌合,并通过将安装轴17插入孔22中,而使背侧连接部7b与座位侧连接部6b嵌合,将涡旋弹簧14内藏在由背侧连接部7b和座位侧连接部6b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由于从外面看不到涡旋弹簧14,故外观良好,且也无手指或物品被涡旋弹簧14夹住的事故。另外,在贯通于设在座位侧连接部6b上的孔22的安装轴17端面安装有止脱用构件,以可靠地防止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的嵌合脱开。具体地说,在安装轴17的槽17a的边上设有2个螺丝孔30,通过拧入所述2个螺丝孔30的2根螺丝将直径大于孔22的盘片31固定在贯通于孔22的安装轴17端面上。由此,就座者在使靠背2倾动时,即使作用过大的负荷,也能可靠地防止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的嵌合脱开的现象,可避免靠背2脱开椅子1的危险。
通过在椅子1的左右两侧分别嵌合背侧连接部7b与座位侧连接部6b,从而将靠背2可旋转地与座位3连接,并禁止该旋转以外的靠背2的移动。并且如图5所示,利用与背侧连接部7b一体旋转的旋转限制部16、与座位侧连接部6b设成一体的第1限制部19和第2限制部20,来限制靠背2的旋转范围。即,涡旋弹簧14产生的弹力,使背侧连接部7b的旋转限制部16与第2限制部20抵接。旋转限制部16与第2限制部20抵接的状态成为靠背2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若一边克服涡旋弹簧14的弹力一边使靠背2倾动,即,使背侧连接部7b相对座位连接部6b旋转的话,旋转限制部16就与第1限制部19抵接。旋转限制部16与第1限制部19抵接的状态,成为靠背2最向后方倾倒的状态。
这里,当将涡旋弹簧14卷紧时,若形成涡旋的线材之间紧贴,则在其紧贴部分的内侧部分,由于涡旋弹簧14实质上没有起到弹簧的作用,故不能获得充分的弹力,并有对涡旋弹簧14作用过负荷而使涡旋弹簧14破损之虞。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轴17的周缘作成不是正圆而是大致封闭曲线的形状,例如大致椭圆形状。由此,可防止涡旋弹簧14的线材间的紧贴,防止上述那种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座位侧连接部6b中的与背侧连接部7b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例如通过螺钉紧固而安装有搁臂构件23。图4中的符号24是用于将搁臂构件23螺钉紧固在座位侧连接部6b上的螺钉孔,图2中的符号25是在该螺钉紧固后嵌装在搁臂构件23上的盖子。构成以上说明的椅子1的各构件的材质,可适当选择具有必须或所希望的机械强度、轻量、耐风化、加工容易等的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铝合金的压铸法将靠背侧臂部7一体成形,通过使用铝合金的压铸法也将座位侧连接部6b及安装部6c一体成形。另外,靠背2的内壳构件2b是聚丙烯制成的。对于靠背本体2a及座位本体3a,使用由布料等表皮构件将例如尿烷等泡沫树脂或纤维状的缓冲材料等包住的构件。
采用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椅子1,靠背2像如下那样进行倾动。即,当就座者靠在处于初始位置的靠背2上作用负荷时,靠背2就以C点为中心倒向后方地进行旋转。靠背2的旋转中心C设定在坐骨结节点P1的附近。这里,图6表示以坐骨结节点P1为中心向后方旋转即后倾前后的靠背2及就座者,由双点划线画出的靠背2及就座者表示已后倾的状态。如该图所示,以坐骨结节点P1为中心旋转的就座者的坐骨结节4不会欲向座面S1的更下方沉下,而在座面S1上进行倾动。因此,通过将靠背2的旋转中心C设定在坐骨结节点P1的附近,尤其像本实施例那样将旋转中心C设定在比坐骨结节点P1稍稍后方,就可防止支撑就座者体重的坐骨结节4被用力推压在座面S1上的情况,可减轻作用于就座者臀部的来自于座面S1的面压。另外,由于坐骨结节4在座面S1上自然进行倾动,故随着就座者后背倾倒,就座者的骨盆也以坐骨结节点P1为支点而自然地向后方旋转。因此,可防止过分的腰椎前弯,即防止就座者背骨过分弯曲的状态,并可减轻对就座者腰背部的负担。此外,由于就座者的骨盆根据靠背2的倾动而自然倾动,故与使靠背2的旋转中心C与转子点P2一致的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可稍许增大就座者的股关节随靠背2倾动的弯曲角度,在靠背2倾动时,可给予就座者开放感。相反,即使减小靠背2的最大倾动角度,也可提供靠背2在倾动时获得充分开放感的摆动椅子1,可应对椅子用设置空间缩小化的需要。另外,与将靠背2的旋转中心C设定在座面S1下方的场合或设定在靠背面S2后方的场合等相比,由于靠背2接触就座者后背产生滑动的量变小,故可获得防止使衣服产生折皱的现象等、与使靠背2的旋转中心C与转子点P2一致的场合等相同的效果。
并且,随着靠背2相对座位3向后方的旋转,靠背侧臂部7及背侧连接部7b和安装轴17也相对座位侧臂部6及座位侧连接部6b进行旋转,将涡旋弹簧14卷紧。由此,涡旋弹簧14发生欲使靠背2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反力。这里,涡旋弹簧14由于相对于靠背2的倾动角度增加的反力的增加较小,产生大致一定的反力,故不会对就座者的背造成负担,在靠背2倾动时可给予就座者又轻又软的心情良好的感觉。若使靠背2后倾的外力解除,靠背2因涡旋弹簧14的恢复力而恢复到初始位置。采用本实施例的椅子1,不会使座位3联动,仅靠背2倾动,可实现无不适感的舒适的使用感。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较佳的一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靠背倾动装置5用于办公用的旋转椅子1的例子,但当然可将本发明用于其他椅子,例如作业用椅子、护理用椅子、医疗用椅子等所有椅子,也可将本发明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用座位。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座位侧臂部6和靠背侧臂部7的连接部分装入了使用了涡旋弹簧14的反力装置13,但不一定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在该连接部分装入电动机等,靠电动使靠背2倾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用构成靠背2的旋转中心C的转动副将座位3与靠背2连接起来的,但也可通过连杆机构将靠背2和座位3连接,在成为靠背2的旋转中心C的位置设定假想的旋转轴。此外,采用本发明,即使仅靠背2倾动,也可像上述那样给予就座者以往所没有的心情良好的靠背感觉,但也可通过与靠背2的倾动联动地使座位3摆动的连杆机构将靠背2和座位3连接。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靠背2的旋转中心C设在座面S1的上方,但也可将旋转中心C设在与座面S1一致的位置。这里,对于“与座面S1一致的位置”,也包含与座面S1大致一致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可靠地防止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的嵌合脱开的现象,而使用了盘片31作为止脱用构件,但不限定于使用止脱用构件的结构。例如,将座位侧臂部6、靠背侧臂部7和安装板8例如作出金属制,提高这些构件的刚性,在就座者使靠背2倾动时,防止座位侧臂部6、靠背侧臂部7和内壳构件2b产生挠曲变形。由此,在就座者使靠背2倾动时,可防止因上述挠曲变形使座位侧连接部6b与背侧连接部7b的嵌合脱开,可避免靠背2脱离椅子1的危险。
权利要求
1.一种靠背倾动装置,靠背可倾动地与座位连接,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靠背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以下位置位于与所述座位表面一致的位置或所述座位表面的上方、且位于比在初始位置上的所述靠背的表面的纵向中央位于最前方的那个点更前方、而且比就坐在所述座位上的就座者转子点更接近所述座位表面的一侧且更接近所述靠背表面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的附近或与该坐骨结节点一致的位置,设定有所述靠背的旋转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更接近所述靠背表面的一侧,设定有所述靠背的旋转中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座位的两侧向上方延伸的2个座位侧臂部和从所述靠背的两侧向前方延伸的2个靠背侧臂部,分别由构成所述靠背的旋转中心的转动副所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位侧臂部与所述靠背侧臂部的连接部分内安装有反力装置,以使进行倾动的所述靠背恢复到初始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装置具有一端安装在所述座位侧臂部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靠背侧臂部上的涡旋弹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弹簧的涡旋中心侧端部所安装的安装轴的周缘,是构成封闭曲线的形状(除了正圆外)。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位侧臂部和所述靠背侧臂部分别设有具有相同外径的圆盘形状的连接部,将背侧连接部与座位侧连接部嵌合成可相对旋转,且在嵌合后的所述背侧连接部与所述座位侧连接部的内部空间内藏所述涡旋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靠背倾动装置,使椅子或交通工具用座位的靠背可倾动地连接在座位上,为在靠背倾动时减轻对就座者臀部或腰背部的负担,将靠背(2)的旋转中心(C)设定在座面(S1)的上方且靠背(S2)的前方,且设定在比就座在座位(3)上的就座者的转子点(P2)更接近座面(S1)的一侧且更接近靠背面(S2)的一侧。
文档编号A47C1/024GK1863471SQ20048002925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9日
发明者堀木敏幸 申请人:国誉家具株式会社, 鹰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