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式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19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式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式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收纳装置种类繁多,但大致上仅分为固定式与折叠式
两种;所述固定式的收纳装置,是利用金属、木材、塑料等材料组构成 的骨架式收纳架,其整体的体积固定,无法在不使用时縮小体积以便于 收藏。所述折叠式收纳装置,则是在诸如置物箱或置物柜设置弯折结构, 以便于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其折叠成较小的体积;例如,可以利用挠性布 包覆硬质板件而构成置物箱,在两板件之间以所述挠性布连接而形成折 线,借由该折线而能将置物箱折叠成平扁状。另一种可折叠式的置物箱 或置物柜,则是利用铰链连接相邻的板件,借以达到相同的折叠功能。 但前述的收纳装置均只能收纳物品,并没有提供座椅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座椅式收纳装置,其兼具收纳装置与座椅功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外箱体与一置物箱,所 述外箱体的底面设有分别位于上、下方而具有一距离的上挠性面材与下 挠性面材,在上挠性面材的上面置放一下板件,该下板件上的所述开口 两侧分别设置一竖立的定位板,该些定位板上再置放一上板件,外箱体 的上面设置一可提供座位的盖子,在外箱体的前壁设有一开口,所述置 物箱可以从该开口滑入,且使用者坐于该盖子上时仍能顺利地让置物箱 顺利地拉出或推入。
所述外箱体的技术手段,是利用挠性布包覆板件,使整个外箱体具 有一前壁、连接该前壁的两侧壁、以及连接该两侧壁的一后壁,该前壁、 后壁与两侧壁的下边共同连接一上挠性面材与一下挠性面材,且该上挠 性面材与下挠性面材之间具有一距离,借由该距离构成前述的缓冲空间,
3该前壁、后壁与两侧壁的上边共同构成一箱口,该前壁设有一开口,在 该开口两侧的外箱体内部设有竖立的定位板,借由该两定位板做为该开 口两侧的导引组件。所述下板件是直接置放于外箱体的上挠性面材上面, 该定位板则设于该下板件上,而上板件再置放于定位板上面。
所述置物箱的技术手段,亦利用挠性布包覆板件,使整个外箱体具 有一前壁、连接该前壁的两侧壁、以及连接该两侧壁的一后壁,借以组 成一可折叠的置物箱,该置物箱可以从外箱体的开口推入外箱体内,也 可以将置物箱从该开口拉出。
为了使定位板可以和外箱体稳固地组合,本实用新型在外箱体的开 口两侧的前壁内侧面与对应的所述后壁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黏扣 面,而所述两定位板的两垂直边分别设有可以和该第一黏扣面黏合的第 二黏扣面,借由该第一黏扣面与该第二黏扣面的黏合而将该二定位板固 定于该外箱体内的所述开口两侧。
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外箱体组合一置物箱, 且该置物箱可以相对于该外箱体水平移动而获得如同抽屉般的收纳物品 的效果;所述外箱体的上面覆设一盖子,该盖子上面为软性表层,其内
部可以充填发泡材料或软质的材料,使整体可以做为舒适的椅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与置物箱均为可折叠的设
计,其利用挠性布包覆数个硬质的板件,相邻两板件之间以所述挠性布
连接而形成折线,借以可将外箱体或置物箱折叠成小体积的扁平状。 为了避免人体重量施加于外箱体后,造成置物箱无法顺利地抽出或
推入外箱体,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特征,是在外箱体的底部设置缓冲空间,
借由该缓冲空间吸收外箱体受到人体重力时产生的变形,从而让置物箱
能顺利地进出外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收纳装置与座椅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箱从外箱体取出,以及该外箱体部分结构
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外箱体
10…'…开口
11…'…前壁
12…'…后壁
13."…侧壁
14...…折线
15……上挠性面材
151."…下挠性面材
16...…第一黏扣面2….-下板件
3…'"定位板
31……折板
32……第二黏扣面
4….,"上板件5….皿子
51……发泡材料
6'…'"置物箱
61……前壁
62……后壁
63……侧壁
64……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式收纳装置,其较佳技 术手段,包括有一外箱体1与一置物箱6,所述外箱体1的前面设有一开 口 10,置物箱6可以直接从该开口 10被推入外箱体1内以收纳,也可以 从该开口被拉出以取放物品;外箱体1的上方则覆设一可做为座椅的盖 子5。再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1较佳实施例,是利用 挠性布包覆数个板件再车缝固定组构而成,使整个外箱体1具有一前壁 11、连接该前壁11的两侧壁13,以及连接该两侧壁13的一后壁12,其 中的侧壁13进一步包覆两个独立的板件,两板件之间以挠性布连接而构 成一垂直的折线14,使得侧壁13可以折叠;该前壁ll、后壁12与两侧 壁13的下边共同连接一分别位于上方与下方的上挠性面材15与一下挠 性面材151,且该上挠性面材15与下挠性面材151之间具有一距离,并 借由该距离构成一缓冲空间,而前壁ll、后壁12与两侧壁13的上边共 同构成一箱口,另外在前壁11设有一开口 10。为了使外箱体1具有做为 座椅的足够强度,以及让置物箱6能够顺畅地相对进出外箱体1,本实用 新型还在外箱体1内的开口 10两侧设置两个竖立的定位板3,借由该两 定位板3做为该开口 10两侧的导引组件,同时做为外箱体1的补强结构。
图3同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板3和外箱体1的组合结构,是在 外箱体1的开口 10两侧的前壁11内侧面与对应的所述后壁12的内侧面 分别设有一第一黏扣面16,而所述两定位板3的两垂直边分别连接有一 折板31,该折板31的外侧面则设有可以和该第一黏扣面16黏合的第二 黏扣面32,借由该第一黏扣面16与该第二黏扣面32的黏合而将该二定 位板3固定于该外箱体1内的所述开口 IO两侧。在定位板3固定于外箱 体1之前,本实用新型最好先将一硬质的下板件2放入外箱体1内的上 挠性面材15上,然后再将定位板3以前述方式固定于外箱体1,使定位 板3位于下板件2上,然后再将一硬质的上板件4置放于定位板3上面, 最后再将盖子5覆盖于外箱体1上方。
参阅图5,为了让座椅更为舒适,本实用新型的盖子5可以采用软性 面材做为外表层,并在外表层内部充填发泡材料51或软性材料。
图3同样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箱6的结构,亦是利用挠性布包覆 数个板件再车缝固定组构而成,使整个置物箱6具有一前壁61、连接该 前壁61的两侧壁63、以及连接该两侧壁63的一后壁62,其中的侧壁63 进一步包覆两个独立的板件,两板件之间以挠性布连接而构成一垂直的 折线64,使得侧壁63可以折叠;前壁的外侧可以车缝把手,以便于使用 者将置物箱6从外箱体1拉出。借由本实用新型前述的结构,当使用者坐于外箱体1上方的盖子5 时,虽然大部分的重量可以被外箱体1及定位板3支撑,但置物箱6仍 可能受到人体重力作用而卡住无法顺利进入外箱体,因此,本实用新型 借由设于外箱体1底部的上挠性面材15与下挠性面材151之间的空间提 供缓冲空间(如图2及图4所示),让上挠性面材15及下板件2受力后能 略微下降,得以避免置物箱6被卡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箱体,具有一前壁、连接该前壁的两侧壁、以及连接该两侧壁的一后壁,该前壁、后壁与两侧壁的下边共同连接一上挠性面材与一下挠性面材,且该上挠性面材与下挠性面材之间具有一距离,该前壁、后壁与两侧壁的上边共同构成一箱口,该前壁设有一开口,该开口两侧的前壁内侧面与对应的所述后壁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黏扣面;一下板件,置于所述外箱体的上挠性面材上面;二定位板,该定位板的两垂直边分别设有和该第一黏扣面黏合的第二黏扣面,借由该第一黏扣面与该第二黏扣面的黏合而将该二定位板固定于该外箱体内的所述开口两侧,并位于该下板件上面;一上板件,置于所述二定位板的上面;一盖子,覆盖于所述外箱体的箱口;一置物箱,从所述外箱体的开口组合于该外箱体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式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 的上面为软性表层,该软性表层是包覆发泡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座椅式收纳装置,包括有一外箱体与一置物箱,所述外箱体的底面设有分别位于上、下方而具有一距离的上挠性面材与下挠性面材,在上挠性面材的上面置放一下板件,该下板件上的所述开口两侧分别设置一竖立的定位板,该些定位板上再置放一上板件,外箱体的上面设置一可提供座位的盖子,以及在外箱体的前壁设有一开口,所述置物箱可以从该开口滑入,且使用者坐于该盖子上时仍能顺利地让置物箱顺利地拉出或推入。
文档编号A47C7/72GK201346032SQ20082014426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0日
发明者王文灿 申请人:王文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