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43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泄压装置,尤其一种能够根据量化的压力实现自动泄放防护区超 压气体或粉尘的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绝大多数的现有的建筑物基本上没有泄压防爆设施,即使是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 仓库或是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也没有设置专用的泄压防爆设施。化学性及物理性爆 炸,包括可燃气体、粉尘及混合性气体的爆炸,均会瞬间产生强大的冲击气浪,摧毁建筑物 和周围财物,导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而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主动防御措 施和万一发生爆炸事故时有利于降低破坏力的有效措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也明确规定,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仓
库等部位应设置泄压装置。在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及施工中,我们往往也忽略有关泄压装置维护结构等因素。 泄压装置是控制灭火区域气压的装置,它是决定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 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中,设计浓度在34% 62%之间;在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中,灭火浓度在37. 5% 42. 8%之间。如此高的体积设计浓度,若将药剂喷入一个完全封 闭的防护区,防护区内压强的增加足可以摧毁整个围护结构。《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3-93)等相应规范规定,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均应设置泄压口,并宜设在外墙 上,其高度应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泄压口面积应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如何维持灭火区域一定的灭火浓度并保护围护结构免遭破坏,进而提高气体灭火 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能够根据量 化的压力实现自动泄放防护区内超压气体、粉尘等,并且可以重复使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包括框体与窗扇,其中,框体与窗 扇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泄压装置还包括电磁锁、硅钢片以及压差开关,其中,电磁锁安装在 框体的横档外侧,硅钢片安装在窗扇的内侧,硅钢片与电磁锁的位置相互对应;压差开关安 装在框体上,在靠近压差开关的框体上设有一个连通室外的探测孔。本发明采用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当防护区与室外的压差达到设定值 时,压差开关断开,断开电磁锁,窗扇打开,泄放出防护区内的超压气体或粉尘,避免建筑物 墙体、门、窗、玻璃等围护结构遭受破坏和导致灭火失败;当防护区内的压差降到设定值以 下时,压差开关闭合,接通电磁锁,窗扇闭合,维持防护区内灭火剂的灭火浓度,使其达到一 定的灭火浸渍时间,将火灾及时扑灭。另外,本发明的泄压装置在泄压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泄压成本。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示意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z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内部电器设备接线示意图。
附图部分符号说明
1框体 2 窗扇
3电磁锁4硅钢片
5压差探测孔6检修口
7压差开关8接线端子
9内窗扇面10外窗扇面
11窗扇内框12保温充填料
13铰链14密封条
15挡条16固定片
17射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示意图。本发明的泄压装置包括框体1、窗 扇2、电磁锁3、硅钢片4、压差开关7,其中,电磁锁3安装在框体1的横档外侧,硅钢片4安 装在窗扇2的内侧,电磁锁3与的位置相互对应,压差开关7安装在框体1上,压差开关7 为一压力探测执行机构,其通过接线端子8控制电磁锁3,在靠近压差开关7的的框体1上 设有一个连通室外的探测孔5,探测孔5的作用是使压差开关7能够时刻探测室外压力,从 而根据室内外压差进行动作。进一步,本发明可以在框体1上设置检修口 6,例如设置在框 体1内侧的右下角,压差开关7与接线端子8内置于检修口6内。在这种情况下,检修口 6 处的框体1上还设有一个连通室内的探测孔5,压差开关7通过分别连通室外与室内的两个探测孔5(见图2)探测室内外压差。如图2、3,其分别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及B-B剖视图。本发明的泄压装置框体1的主体呈中空框架状,优先选用刚性金属型材围制而 成。本发明的窗扇2的主体可包括内窗扇面9、外窗扇面10、窗扇内框11及保温充填 料12,内窗扇面9与外窗扇面10优先采用铝合金板、不锈钢板、镀锌铁板或玻璃纤维板等, 窗扇内框11优先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其中,窗扇内框11即为窗扇2的周围框面,其 横截面呈“□”形,内窗扇面9和外窗扇面10固定设置在“□”形框面的内外角侧边上。另 外,内部保温充填料12布置在由窗扇内框11、内窗扇面9和外窗扇面10构成的内部空间 内,优先选用高密度岩棉充任。当窗扇1均为复合结构(包括内窗扇面9、外窗扇面10、窗扇内框11及保温充填料12)时,电磁锁3安装在外框1的横档外侧,在外窗扇面10的内侧安装硅钢片4,电磁锁 3与硅钢片的安装位置相互对应。对于电磁锁3,须由外界向其提供额定工作电压为DC24V、 额定工作电流为300mA的电源,当电流通过电磁锁3时,电磁锁3会产生强大的吸力紧紧的 吸住硅钢片4达到锁闭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当防护区与室外的压差达到设定值(一般 为lOOPa 5000Pa)时,压差开关断开,电磁锁因断电而与硅钢片断开,窗扇打开,泄放出防 护区内的超压气体或粉尘,以避免建筑物墙体、门、窗、玻璃等围护结构遭受破坏和导致灭 火失败。当防护区内的压差降到设定值以下时,压差开关闭合,电磁锁因通电而紧紧吸住硅 钢片,窗扇闭合,维持防护区内灭火剂的灭火浓度,使其达到一定的灭火浸渍时间,将火灾 及时扑灭。在框体1 ( 一般在与电磁锁3所在的横档相对的横档上)的外侧与外窗扇面10的 外侧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铰链13,铰链13优选不锈钢铰链。在铰链13的连接下,窗 扇2在泄压时只是以偏离的方式打开,一般情况下不会受损,既不会脱离泄压装置框体,也 不会对周围财物和人员构成威胁,而且窗扇2可以重复使用,从而节约成本。另外,在内窗扇面9与窗扇内框11之间设置密封条14,提高窗扇2自身的密封性。所以,泄压装置外框1与窗扇2是通过铰链13装配活动连接,并借助密封条14及 电磁锁3及硅钢片4实现密封的锁闭。如图4,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示意图。泄压装置框体通过专用固定片 16与射钉17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上。如图5,其为本发明一内部电器设备接线示意图。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泄压装置外 接DC24V电源,接入到压差开关7的常闭触点和电磁锁3的常闭触点。当压差探测孔5探 测到的压差值达到压差开关7的设定值(一般为lOOPa 5000Pa)时,压差开关7由常闭 触点转换到常开触点,导致电磁锁3失电,泄压装置的窗扇打开;同理,当压差探测孔5探测 到的压差值恢复到压差开关7的设定值(一般为10Pa lOOPa)时,压差开关7由常开触 点转换到常闭触点,导致电磁锁3得电,泄压装置的窗扇闭合,实现泄压装置的自动复位。从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中,可以了解本发明是借由一较佳实施例来阐述其工 作原理的,但是这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限制。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 示的概念所做的变化或均等的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包括框体与窗扇,其中,框体与窗扇通过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还包括电磁锁、硅钢片以及压差开关,其中,电磁锁安装在框体的横档外侧,硅钢片安装在窗扇的内侧,硅钢片与电磁锁的位置相互对应;压差开关安装在框体上,在靠近压差开关的框体上设有一个连通室外的探测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包括内窗 扇面、外窗扇面、窗扇内框及保温充填料,内窗扇面与外窗扇面固定在窗扇内框上,保温充 填料布置在由窗扇内框、内窗扇面以及外窗扇面构成的内部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上设有 检修口,压差开关内置于检修口内,在检修口处的框体上设有一个连通室内的探测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窗扇面与 窗扇内框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差开关通过接线 端子控制电磁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使用刚性 金属板条围制而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窗扇面采用 铝合金板、不锈钢板、镀锌铁板或玻璃纤维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扇面采用 铝合金板、不锈钢板、镀锌铁板或玻璃纤维板。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内框采用 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内框的横 截面呈“ □”形。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充填料为 高密度岩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泄压装置,能够根据量化的压力实现自动泄放防护区内超压气体,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其包括框体与窗扇,其中,框体与窗扇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泄压装置还包括电磁锁、硅钢片以及压差开关,其中,电磁锁安装在框体的横档外侧,硅钢片安装在窗扇的内侧,硅钢片与电磁锁的位置相互对应;压差开关安装在框体上,在靠近压差开关的框体上设有一个连通室外的探测孔。
文档编号E06B5/16GK101988367SQ20091016104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李宝龄 申请人:李宝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