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78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人手使拉门、折叠门、抽屉等开闭体向一方向移动时产生助推的力的引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拉门中有时安装对向关闭方向移动的拉门向关闭方向产生助推力的引入装置。 通常的引入装置也称为自闭装置,若利用人手推动拉门沿着导轨向关闭方向移动,则在一定的位置对拉门作用由弹性构件产生的向关闭方向的作用力。然后,拉门自动向关闭方向移动,停止在全闭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框的上部安装有沿着拉门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轨。引入装置容置在导轨内,能够通过辊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拉门悬挂在引入装置上。当利用人手推动拉门向关闭方向移动时,引入装置也向关闭方向移动。在导轨上固定有销。当引入装置向关闭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引入装置的滑块捕捉到销。于是,引入装置的基座与滑块的锁定被解除, 通过引入装置的弹性构件使基座朝向滑块向关闭方向移动。因为滑块捕捉到了销,所以滑块不移动。因此,基座向关闭方向移动。在引入装置的基座上悬挂着拉门,因而拉门随着基座向关闭方向的移动而向关闭方向移动。为了防止通过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使拉门猛烈地冲击框、门挡,在引入装置上安装有减振器。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引入装置中安装有两个旋转式减振器的结构,通过产生与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的大小对应的衰减力,使拉门顺畅地运动。即,在作用于引入装置上的作用力大的初始动作时,使两个旋转式减振器进行动作而增大衰减力,在作用于引入装置上的作用力变小的拉门即将关闭前,仅使一个旋转式减振器进行动作而减小衰减力。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引入装置中,在引入装置的引入框架上,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安装有两个旋转式减振器,在旋转式减振器上具有小齿轮。在框上所安装的导轨上具有齿条。若安装在拉门上的操作构件使捕捉构件动作,则通过拉伸螺旋弹簧使引入框架开始相对于导轨向关闭方向移动,同时小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因而,旋转式减振器也旋转,获得规定的衰减力。若引入框架进一步移动,则第一个小齿轮脱离齿条,因此衰减力适当减小,拉门顺畅地全部关闭。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8-285933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6-2003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引入装置中,为了获得规定的缓冲性能,在拉门的移动方向上并排使用两个旋转式减振器。位于拉门的关闭方向的旋转式减振器从引入装置开始动作起直到拉门完全关闭期间,不断地进行动作,因而存在耐久性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耐久性的引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引入装置,其在使能够相对于框移动的开闭体向一方向移动时,向所述一方向对所述开闭体施加作用力,具有触发销,其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开闭体中的一方;及引入装置主体,其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捕捉所述触发销而向所述一方向对所述开闭体施加作用力,所述引入装置主体具有基座,其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在所述开闭体的移动方向上呈细长状地延伸;滑块,其具有能够捕捉所述触发销的触发捕获器,并且能够在该触发捕获器捕捉到所述触发销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弹性构件,其架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滑块之间,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由此向所述一方向对所述开闭体施加作用力;及减振机构,其对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进行抵抗而产生衰减力,所述减振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减振器,其成为产生衰减力的减振源;减振器基座,其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及减振器锁,其设置在所述减振器基座上,与所述基座卡合以使所述减振器基座不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滑动,或者解除与所述基座的卡合以使所述减振器基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滑动,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时,最初,通过所述减振器锁与所述基座形成一体的所述减振器基座相对于所述滑块相对移动,由此所述第一减振器产生衰减力,然后,所述减振器锁与所述基座的卡合被解除,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滑块和所述减振器基座相对移动,由此所述第二减振器产生衰减力。根据本发明,能够最初使第一减振器动作,然后,从第一减振器切换为第二减振器而使第二减振器动作。从引入装置开始动作后直到开闭体关闭期间,第一或第二减振器没有持续动作,因而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耐久性。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引入装置的外观图(图中(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图2是导轨的详细图(图中(A)是触发销位置的剖视图,图中(B)是埋头螺钉位置的剖视图,图中(C)是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中(D)是主视图)。图3是引入装置主体的俯视图(图中(A)是组装后的状态,图中(B)是将部件的主要部分分解后的状态)。图4是引入装置主体的剖视图(图中(A)是组装后的状态,图中(B)是将部件的主要部分分解后的状态)。图5是表示基座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C)是剖视图)。图6是表示滑块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C)是仰视图, 图中(D)是剖视图,图中(E)是左正视图,图中(F)是右正视图)。图7是表示触发推动器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C)是左正视图,图中(D)是右正视图)。图8是表示触发捕获器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C)是仰视图,图中(D)是右正视图)。图9是表示误动作复原凸轮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
4(C)是右正视图)。图10是表示减振器基座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C) 是左正视图,图中(D)是右正视图)。图11是表示减振器锁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B)是侧视图,图中(C)是左正视图)。图12是线性减振器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旋转式减振器的图(图中(A)是俯视图,图中⑶是侧视图,图中(C) 是左正视图)。图14是说明拉门关闭时的引入装置的动作的俯视图(图中(A)是引入开始的状态,图中(B)是减振器切换时的状态,图中(C)是完全关闭状态)。图15是说明拉门关闭时的引入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中(A)是引入开始的状态,图中(B)是减振器切换时的状态,图中(C)是完全关闭状态)。图16是触发捕获器旋转并且能够滑动的状态的详细图。图17是说明拉门打开时的引入装置的动作的俯视图(图中(A)是完全关闭状态, 图中(B)是打开开始状态,图中(C)是减振器锁与基座的锁孔卡合的状态,图中(D)是减振器基座与基座形成一体进行移动的状态)。图18是说明拉门打开时的引入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中(A)是完全关闭状态, 图中(B)是打开开始状态,图中(C)是减振器锁与基座的锁孔卡合的状态,图中(D)是减振器基座与基座形成一体进行移动的状态)。标号说明1…拉门4…引入装置主体8…触发销12…基座12d…锁孔(减振器锁卡合部)14…滑块15…拉伸螺旋弹簧(弹性构件)18…触发捕获器22…减振器基座M…线性减振器(第一减振器)2 …减振器主体Mb …杆25…旋转式减振器(第二减振器)2 …减振器主体25b.…旋转轴沘…减振器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引入装置的外观图。在拉门1的框的上部固定有在拉门1的移动方向上呈细长状延伸的导轨2。呈细长状延伸的引入装置主体4插入导轨2内,能够通过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门滑轮5、6在导轨2 内顺畅地移动。拉门1悬挂在引入装置主体4上。引入装置主体4与拉门1在开闭方向上的移动连动而在导轨2内移动。拉门1经由位置调整单元7与门滑轮5连接。拉门1相对于引入装置主体4的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能够由位置调整单元7调整。在导轨2上安装有触发销8。该触发销8固定在拉门向关闭方向移动、引入装置主体4开始动作的位置。在引入装置主体4的盖9上形成有槽9a,该槽9a在引入装置主体4 向触发销8移动时收纳触发销8。图2是导轨2的详细图。导轨2形成为截面大致四边形,通过埋头螺钉11固定在框上。触发销8以向导轨2内突出的方式固定在导轨2的顶板部上。在导轨2的底部上形成有横跨导轨2的长度方向全长的槽加。引入装置主体4的门滑轮5、6在导轨2底部的上表面上行走。将门滑轮5、6和拉门1连接的连接轴参照图1)经由槽加从门滑轮5、6突出。图3和图4是引入装置主体4的详细图。图3是引入装置主体4的俯视图,图4 是引入装置主体4的垂直剖视图。图中(A)是组装后的状态,图中(B)是将部件的主要部分分解后的状态。引入装置主体4具有在导轨2的长度方向上呈细长状延伸的基座12和能够相对于基座12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块14。如图3所示,在基座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有门滑轮5、6的旋转轴17、16, 门滑轮5、6能够围绕旋转轴17、16旋转。在基座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引导滑块 14的一对侧壁12a。滑块14被基座12的侧壁1 引导而在基座1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在基座12和滑块14之间架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拉伸螺旋弹簧15。滑块14借助拉伸螺旋弹簧15的作用力在基座12内自动滑动。在滑块14上组装有用于捕捉触发销8的触发捕获器18。触发捕获器18以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触发推动器19的关闭方向上的前端部上。误动作复原凸轮20 也以能够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触发推动器19上。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18a和卡止片18b(参照图4)贯通误动作复原凸轮20的开口 20a,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插入滑块14上形成的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 和基座12上形成的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 中。在触发推动器19和滑块14之间架设有压缩螺旋弹簧21。在拉门1打开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滑块14处于基座12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的锁定位置。在基座12的底面上的滑块14进行动作的区域形成有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 该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槽12b-l和在直线槽12b-l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向侧方弯折的卡止槽12b-2构成。若触发捕获器18的卡止片18b进入卡止槽 12b-2,则滑块14被锁定。触发推动器19和压缩螺旋弹簧21保持触发捕获器18的卡止片 18b进入卡止槽12b-2中的状态,进而保持滑块14的锁定位置。误动作复原凸轮20是为了在因误动作而解除对滑块14的锁定的情况下也使滑块14复原至锁定位置而设置的。基座12的一对侧壁1 之间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组装有减振器基座22。在基座12 的底部上,在长度方向上相分离地形成有一对减振器基座引导槽12c。在减振器基座22上, 在长度方向上相分离地形成有一对脚部22g,该一对脚部22g进入减振器基座引导槽12c 内。减振器基座22被基座12的一对侧壁1 和减振器基座引导槽12c引导而在基座12中沿长度方向滑动。在减振器基座22上固定有作为第一减振器的线性减振器M和作为第二减振器的旋转式减振器25。线性减振器M由筒状的减振器主体2 和能够相对于减振器主体2 伸缩的杆24b构成,通过杆24b收缩而产生衰减力。旋转式减振器25由圆盘状的减振器主体2 和能够相对于减振器主体2 旋转的旋转轴2 构成,通过旋转轴2 旋转而产生衰减力。在旋转轴2 上一体地结合有小齿轮27。线性减振器M的减振器主体2 和旋转式减振器25的减振器主体2 与减振器基座22结合。线性减振器M的杆24b与滑块14连接。当滑块14朝向减振器基座22相对移动时,产生线性减振器M的衰减力。在基座12的与拉门关闭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齿条26,旋转式减振器25的小齿轮27与齿条沈啮合。当减振器基座22朝向基座12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相对移动时,旋转式减振器25旋转,产生衰减力。如图4所示,在减振器基座22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以能够在垂直面内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减振器锁28。在基座12上形成有与减振器锁观卡合的作为减振器锁卡合部的锁孔 12d。当减振器锁28与基座12的锁孔12d卡合时,减振器基座22被锁定,减振器基座22 不能相对于基座12在长度方向上滑动。若解除减振器锁观与基座12的锁孔12d的卡合, 则减振器基座22能够相对于基座12在长度方向上滑动。引入装置主体4的各部件的结构如下所述。图5示出了基座12。在呈细长状延伸的基座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与门滑轮5、6连接的连接部12e。在基座12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连接拉伸螺旋弹簧的一端的壁部12f。在基座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一对侧壁12a。通过一对侧壁12a,引导滑块14相对于基座12在长度方向上滑动,另外,引导减振器基座22相对于基座12在长度方向上滑动。在基座12的关闭方向一侧的底部形成有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该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由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槽12b-l和在直线槽12b-l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向侧方弯折的卡止槽12b-2构成。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18a和卡止片18b插入该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中。在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四边形的锁孔12d 作为与减振器锁卡合的减振器锁卡合部。锁孔12d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侧面12d-l从上方朝向下方倾斜以使锁孔12d的纵深变长。如图4所示,这是为了在滑块14按压线性减振器M的杆24b时,减振器锁28也与锁孔12d可靠地卡合。在基座12的底部上在长度方向相分离而形成有引导减振器基座22的一对减振器基座引导槽12c。在基座12的侧壁上形成有齿条26。图6是滑块14的详细图。在滑块14的关闭方向一侧形成有触发捕获器引导槽 14a,该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4a由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槽Ha_l和在直线槽Ha_l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向侧方弯折的卡止槽14a_2构成。该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 与基座12的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相对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滑块14。当滑块14移动到锁定位置时,触发捕获器引导槽Ha与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重合。此时,触发捕获器18的卡止片18b (参照图4)以进入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4a的卡止槽Ha-2和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的卡止槽 12b-2中的方式旋转(参照图幻。因为压缩螺旋弹簧21向关闭方向按压触发推动器19,所以触发捕获器18的卡止片18b嵌入卡止槽Ha-2和卡止槽12b_2中的状态被保持,由此保持滑块14的锁定位置。在滑块14上形成有能够引导触发推动器19滑动的引导条14c。在滑块14上形成有嵌入压缩螺旋弹簧21的内侧的突起部14d。在滑块14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与线性减振器M的杆Mb的前端连接的连接槽14e。如图4所示,在杆24b的前端安装有扣环Mc。通过使扣环2 嵌入连接槽14e中,将扣环2 与滑块14结合起来。如图6所示,在滑块14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与减振器锁观抵接而使减振器锁观旋转的操作片14f (参照图15B)。在滑块14的底面上形成有凹部14g, 该凹部14g是为了允许通过操作片14f产生的减振器锁观的旋转动作而设置的。图7示出了触发推动器19。在触发推动器19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嵌入压缩螺旋弹簧21的内侧的突起部19a。在触发推动器19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开出孔19b。该孔19b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入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18a。在触发推动器 19的底部侧形成有被滑块14的引导条Hc引导的引导槽19c。而且,在触发推动器19的底面侧形成有可滑动地嵌入基座12的直线槽12b-l中的突起部19d。图8示出了触发捕获器18。触发捕获器18具有圆盘状的主体部18c、从主体部 18c向下方突出的旋转轴18a和与旋转轴18a相邻而设置在主体部的下方的卡止片18b。在主体部18c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触发销8的触发销收纳槽18d。触发销收纳槽18d的周围由壁包围,但是在其局部形成有触发销8进入的入口部18e。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 18a和卡止片18b嵌入基座12的触发捕获器引导槽12b中。图9示出了误动作复原凸轮20。误动作复原凸轮20在嵌入触发捕获器18后,与触发捕获器18 —起可旋转地支撑在触发推动器19上。在误动作复原凸轮20上形成有嵌入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18a和卡止片18b的扇形的开口 20a。该扇形的开口 20a形成为大于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18a和卡止片18b的大小,以能够允许触发捕获器18相对于误动作复原凸轮20的旋转。在误动作复原凸轮20的关闭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槽20b,由此,误动作复原凸轮20在上下方向上分为两股。在上侧的部分20c上形成有卡止片20d以能够捕获触发销8。当因为误动作使滑块14脱离锁定位置时,触发捕获器18的触发销收纳槽18d的入口部18e不变成收纳触发销8的状态,因而即便使拉门1向关闭方向移动而使滑块14靠近触发销8,触发捕获器18也不能捕捉触发销8。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误动作复原凸轮20 的上侧的部分20c也发生挠曲,上侧的部分20c的卡止片20d捕捉触发销8。因此,能够使滑块14复原至锁定位置。图10示出了减振器基座22。减振器基座22具有线性减振器安装部22a,其安装有线性减振器M的减振器主体;减振器锁连接托架22c,其设置在线性减振器安装部2 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及板状的旋转式减振器安装部22b,其设置在线性减振器安装部2 的关闭方向上的相反侧,安装有旋转式减振器25的减振器主体25a。在线性减振器安装部2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一对爪部 22d,线性减振器M的减振器主体2 在宽度方向上夹在一对爪部22d之间。在线性减振器安装部2 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端部壁22e,减振器主体Ma在长度方向上夹在一对端部壁2 之间。减振器锁连接托架22c从线性减振器安装部22a向关闭方向突出。减振器锁观经由弹簧销可旋转地与减振器锁连接托架22c连接。通过弹簧销,对减振器锁观向基座的锁孔12d施力。在板状的旋转式减振器安装部22b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对旋转式减振器25的减振器主体2 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22f。图11示出了减振器锁28。在减振器锁28上形成有贯通孔^a,该贯通孔^a中插入用于使减振器锁观与减振器基座22连接的弹簧销。减振器锁观以该贯通孔28a为中心在垂直面内像跷跷板那样旋转。在减振器锁观的关闭方向上的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滑块14的凹部14g的关闭方向上的相反侧14g-l (参照图6⑶)卡合的滑块侧钩^b,在减振器锁观的下侧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与基座12的锁孔12d的关闭方向的相反侧12d-l (参照图5(C))卡合的基座侧钩^c。图12示出了线性减振器M。线性减振器M具有筒状的减振器主体2 和能够相对于减振器主体2 伸缩的杆Mb。在减振器主体Ma内设置有活塞(未图示),活塞与杆 24b结合。在减振器主体Ma内填充有油。随着杆Mb的伸缩,活塞在减振器主体内移动, 通过油的粘性阻力产生衰减力。有时也在活塞上形成有油能够通过的小孔。图13示出了旋转式减振器25。旋转式减振器25具有圆盘状的减振器主体25a、 能够相对于减振器主体2 旋转的旋转轴2 和与旋转轴2 结合的小齿轮27。在减振器主体25a内填充有油。在旋转轴2 上结合有转子(未图示)。当转子在减振器主体25a 内旋转时,通过油的粘性阻力产生衰减力。在减振器主体2 上形成有一对伸出部25c,该伸出部25c与减振器基座22结合。下面,说明拉门1关闭时的引入装置的动作。图14是引入装置的俯视图,图15是引入装置的剖视图。在图14和图15中,㈧示出了引入开始的状态,⑶示出了减振器切换时的状态,(C)示出了完全关闭状态。在利用人手使拉门1向关闭方向移动时,引入装置主体4与拉门1 一起向关闭方向移动。如图中(A)所示,当滑块14移动到引入开始位置时,触发捕获器18与触发销8抵接。于是,触发捕获器18旋转而捕捉触发销8,滑块14能够相对于基座12滑动。由于在滑块14和基座12之间具有拉伸螺旋弹簧15,所以作用有要使滑块14滑动的拉力。因为触发捕获器18捕捉到了固定在导轨2上的触发销8,所以触发捕获器18不移动,基座12向关闭方向移动。随着基座12向关闭方向的移动,拉门1开始向关闭方向移动,因而关闭拉门1的力减小。此时,杆Mb向线性减振器M的减振器主体Ma的方向移动,因而通过线性减振器M产生衰减力。在拉伸螺旋弹簧15的弹簧力大的初始动作时,线性减振器M进行动作, 产生大的衰减力,因而能够使拉门1的动作顺畅。图16是触发捕获器18旋转而能够滑动的状态的详细图。图中(1-1)、(2-1), (3-1)、(4-1)示出了触发捕获器18旋转前的状态,(1-2)、(2-2)、(3-2)、(4-2)示出了触发捕获器18旋转后的状态。图16的上段(1-1)、(1-2)是触发销8和触发捕获器18的俯视图,从上数第二段0-1)、0- 是触发捕获器18的俯视图,从上数第三段(3-1)、(3-2)示出了将触发捕获器18拆下的状态,最下段(3-1)、(3-2)示出了拆下触发捕获器18和误动作复原凸轮20后的状态。如图16的上段所示,当触发销8与触发捕获器18抵接时,触发捕获器18进行旋转。
9
如图16中的从上数第二段所示,随着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触发捕获器18的卡止片1 离开滑块14的卡止槽Ha-2和基座12的卡止槽12b_2。如图16中的从上数第三段所示,随着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误动作复原凸轮20 也进行旋转。误动作复原凸轮20的扇形开口 20a的开口角度大于卡止片18b,因而误动作复原凸轮20的旋转角度小于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角度。因此,即使误动作复原凸轮20进行旋转也不会从滑块14露出。如图16的最下段所示,随着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支撑触发捕获器18的旋转轴 18a的触发推动器19向关闭方向的相反侧后退,使压缩螺旋弹簧21收缩。再如图14(B)和图15(B)所示,当基座12移动到减振器切换位置时,杆24b完全容置在减振器主体2 中,线性减振器M产生的衰减力消失。与此同时,滑块14克服弹簧销的弹簧力使减振器锁观旋转,解除减振器锁观与基座12的卡合。旋转的减振器锁观进入滑块14的凹部14g内,基座12开始相对于减振器基座22向拉门1的关闭方向移动。 在减振器基座22的与关闭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安装有旋转式减振器25,因而安装在基座 12上的齿条沈与旋转式减振器25的小齿轮27啮合,旋转式减振器25进行旋转。通过旋转式减振器25的旋转产生衰减力。在线性减振器M结束动作后,也切换到旋转式减振器 25,旋转式减振器25产生衰减力直到拉门1变为全闭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在全闭时产生碰撞和噪声。在引入动作的后半段,拉伸螺旋弹簧15的拉力也变小,因而旋转式减振器25 产生的衰减力也可以减小。最终,如图14(C)和图15(C)所示,拉门形成完全关闭的状态。下面,说明拉门打开时的引入装置的动作。图17是引入装置的俯视图,图18是引入装置的剖视图。在图17和图18中,(A)示出了完全关闭状态,⑶示出了打开开始状态, (C)示出了减振器锁与基座12的锁孔卡合的状态,⑶示出了减振器基座22和基座12形成一体进行移动的状态。如图17㈧和图18㈧所示,在拉门1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因为减振器锁28进入滑块14的凹部14g中,所以形成基座12能够与拉门1的移动一起相对于滑块14移动的状态。如图18(B)所示,当拉门1的打开动作开始时,减振器锁28的滑块侧钩^b与滑块14的凹部14g卡合,因而基座12相对于滑块14和减振器基座22向打开方向移动。此时,旋转式减振器25的小齿轮27 —边与基座12上安装的齿条沈啮合一边旋转。旋转式减振器25设定为在拉门1打开时的旋转方向上不产生衰减力,因而开始打开拉门1时的载荷仅是通过将拉伸螺旋弹簧15拉伸而产生的弹性力。如图18(C)所示,当基座12的锁孔12d移动到减振器锁定位置时,减振器锁28的基座侧钩28c借助弹簧销的弹簧力嵌入锁孔12d中,减振器基座22与基座12 —体地移动。 因为基座12向拉门1的打开方向移动,所以杆24b被从线性减振器M的减振器主体Ma 拉出。如图17 (D)和图18 (D)所示,杆24b被从线性减振器24的减振器主体2 完全拉出,当滑块14移动到基座12的锁定位置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21的弹性力使触发捕获器 18和误动作复原凸轮20旋转,滑块14被固定在锁定位置。此时,触发捕获器18释放触发销8,因而能够不使引入装置动作地使拉门移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化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变更为各种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引入装置不仅能用于拉门,也可以用于对折叠门、抽屉等开闭体的开闭动作进行辅助。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线性减振器作为第一减振器,使用旋转式减振器作为第二减振器,但是,既可以使用衰减力不同的线性减振器作为第一和第二减振器,也可以使用衰减力不同的旋转式减振器作为第一和第二减振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发捕获器和滑块是不同构件,但是触发捕获器和滑块也可以是一体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引入装置,在使能够相对于框移动的开闭体向一方向移动时,向所述一方向对所述开闭体施加作用力,具有触发销,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开闭体中的一方;及引入装置主体,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捕捉所述触发销而向所述一方向对所述开闭体施加作用力, 所述引入装置主体具有基座,安装在所述框和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在所述开闭体的移动方向上呈细长状地延伸;滑块,具有能够捕捉所述触发销的触发捕获器,并且能够在该触发捕获器捕捉到所述触发销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弹性构件,架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滑块之间,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由此向所述一方向对所述开闭体施加作用力;及减振机构,对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进行抵抗而产生衰减力, 所述减振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减振器,成为产生衰减力的减振源; 减振器基座,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及减振器锁,设置在所述减振器基座上,与所述基座卡合以使所述减振器基座不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滑动,或者解除与所述基座的卡合以使所述减振器基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滑动,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时,最初,通过所述减振器锁与所述基座形成一体的所述减振器基座相对于所述滑块相对移动,由此所述第一减振器产生衰减力,然后,所述减振器锁与所述基座的卡合被解除,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滑块和所述减振器基座相对移动,由此所述第二减振器产生衰减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锁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减振器基座上,与所述减振器锁卡合的减振器锁卡合部形成在所述基座上,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时,所述滑块使处于与所述减振器锁卡合部卡合的状态的所述减振器锁旋转,由此解除所述减振器锁与所述基座的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器产生的衰减力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器产生的衰减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耐久性的引入装置。在引入装置的基座(12)上可滑动地设置有滑块(14)和减振器基座(22)。在减振器基座(22)上设置有减振器锁(28),其与基座(12)卡合而使减振器基座(22)不能相对于基座(12)沿长度方向滑动,或者使减振器基座(22)能够沿长度方向滑动。在滑块(14)通过弹性构件(15)的作用力相对于基座(12)沿长度方向相对移动时,最初,通过减振器锁(28)与基座(12)形成一体的减振器基座(22)相对于滑块(14)相对移动,由此第一减振器(24)产生衰减力,然后,减振器锁(28)与基座(12)的卡合被解除,基座(12)相对于滑块(14)和减振器基座(22)相对移动,由此第二减振器(25)产生衰减力。
文档编号E05F1/16GK102162325SQ20111004223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4日
发明者岩城淳平 申请人: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